当代知名军事家郭化若更是长期研究《孙子兵法》,不但为全文作了校勘、注释、今译,还撰有题解及考订、评论文字,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浅显易懂。《孙子兵法》在郭化若注评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曹操的注,将孙武、曹操、郭化若的军事思想融为一书,以裨读者把握我国两千年来军事思想演化的脉络。同时为方便阅读,在开本、版式、装帧等方面亦作了精心的设计。堪称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十三篇"、《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充分表现了兵家的哲学,原文共六千字左右。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本次译注作者军事理论专家陈曦教授功底深厚,广泛征引包括"十一家注孙子"在内的历代研究成果,注释详尽深入,译文简明流畅,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孙子军事思想精髓。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本次译注作者研究
暂无
自汉迄今。注道德经者。代不乏人。要以清初龙渊子宋常星真人所注为精窍。龙渊子清初太史。历官国史馆总裁。都察院御史。致仕还乡。潜心研究。注道德经讲义。阐发隐微。清圣祖仁皇帝。尊为天书。命以五龙铜板制印。王公鉅卿。有功德者。始得获赐一部。其为当时重视可知。民国初元。刊版一次。流传至今。存书不多。同人等诚恐年久湮灭。爰为发起重刊。使修道之人。得渡迷津。而登道岸。海内同志。定必乐观厥成也。
......
......
本书还汇集了中日两国学者对《六合丛谈》的研究论文和全文词汇索引。全书分为三部分,即研究编、资料编、影印文本。 《六合丛谈》是按中国正朔及夏历出版的。创刊于晚清咸丰七年正月初一(公元1857年1月26日。以后每个夏历月出版一期,该年适逢夏历闰五月,所以一年里出了十三期,归为卷。咸丰八年正月初一出了第二卷号,四个月以后,于五月份出了第二号,也是该刊的终刊号。 《六合丛谈》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当然也有宗教内容,但从份量来看并不占主要地位。具体而言,《六合丛谈》的文章分为这么几大类:自然科学(包括地理学、物理学、天文学);自然神学;西学(介绍西方人文科学的源流);新闻,为了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称之为“近事”;另外还有杂纪、新书介绍、月历、货单等内容。 对于《六合丛谈》的学术意义与史料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