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三卷。卷一为词,卷二为诗,卷三为文。词凡53首,存疑辩证之作7首,佚句4则。诗凡16首,佚句14则,存疑佚句1则。文凡10篇。附录三种:一、《李清照年谱》;二、《传记·序跋》;三、《总评》。前有作者自序,末有后记。共三十一万字,被列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社规格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并有精装本供读者收藏。李清照是中国文学为杰出的女词人,长期以来,一直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史载原有《李易安文集》十二卷、《易安词》(一作《漱玉词》)六卷,然早已散佚。后人不断搜集,所得不多,如明末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清末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民国赵万里校辑宋金元词本,皆辑有《漱玉词》,不仅量少,而且皆无注释。晚近王仲闻所著《李清照集校注》,较为精审而全面,然收词仅43首,校注亦有不详与未安之处。其他校注本、
苏洵字阴允,人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禅符二年(一○○九),卒于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享年五十八岁。洵出身寒微,少喜游荡,年已壮犹不知书,其父苏序亦纵而不问。年二十七始大发愤,然屡试不中。嘉佑初挈二子入京,以雷太简、帐方阵荐,得识欧旸修,为座上客。修称其文有厚之风,并荐陶于朝。修知礼部贡举,得其二子之文,擢之高第。自是父子三人名动京师,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苏氏文章辽擅天下。以修举荐,朝廷两次召陶试策论于舍人院,陶辞不就,遂除洵试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礼书,以陶为霸州文安县主簿,舆陈州项城令姚辟阳令眺辟共主修撰。书戍,方奏未报,赍志以殁。苏洵一生著述甚富,有藩蕴一百卷(舆眺与合修)、谥法三卷、易传十卷(未完稿,后由苏轼续成)、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