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原本误漏或与诸本有异者,酌出校勘记。 全集为四十一卷,卷一至三十一下为阳明本人著述;卷三十二至三十八为附录:卷三十二为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辑,系编者在前人搜辑基础上汇集整理而原本未刊的阳明语录和诗、文,计二十八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七为年谱一、二、三和年谱附录一、二,卷三十八、三十九为世德纪、世德纪附录,卷四十为诰命、祭文、传记,收录原本卷首之诰命一篇及《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编者增补的祭文、传记凡十二篇,卷四十一为序说、序跋,收入原本卷首之序说七篇、《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编者增补
......
野客叢書在宋人的学術筆記當中還算是比較著名的一種。作者王楙,宇勉夫。家本福清,其先徙居平江,遂為長州(今江苏苏州市》人。他生於绍兴二十一年(公元一一五),少孤,力學。母親去世後,疏食布衣,絕意仕進,題所居曰分定齋,隱居讀書著述,時人稱之為「講書君。晚年得拘攣之疾,仍手不釋卷。於嘉定六年《二二三》病終,年六十三。所著惟野客叢書三十卷傳世,作者將其父王大成的野老紀聞一卷(共三十九條筆記》附錄於書後。巢睫稿筆五十卷,已佚。另外,據本書卷三十小名犬子(六一一)條云: 「往往見古人小名小字者,又不得不信,因而筆之,得八百來件,而侍兒倡優等名不錄也,可為五卷上這部書稿也沒有傳下來。
《古文辞类纂》是清代姚鼐编纂的一部古文总集,它体现了桐城派文学的主张,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古文选本。此书选录从先秦时代到清代的古文名家散文、辞赋作品七百余篇,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每篇文章都略加校勘和点评。
何瑭是中州古代一位正直的官员,一位的学者和诗人,一位在当时及后世都颇有影响的人物。何瑭字粹夫,号柏斋,明成化十年(1474年)十月生于怀庆府武陟县头铺营(今河南省武陟县何营),数岁时其家迁居府城(今沁阳市)。明时怀庆府治即河内县治,故史载何瑭籍贯有河内、武陟两种说法。 何瑭自幼聪明好学,弘治十四年(1501年),二十八岁时中河南乡试名解元,次年进士及第,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职,参与纂修《孝宗实录》。《实录》修成,因功晋升为修撰。当时宦官刘瑾窃夺朝政大权,专横跋扈,有一天接见翰林院文士,众人见到刘瑾皆跪拜,唯有何瑭只作了一揖。刘瑾为宠络人心,赠给文士们每人一把川扇,文士接住扇子,又跪拜谢 恩。何瑭鄙弃这种卑躬屈节的谄媚相,忍不住说: “何跪而又跪也?”刘瑾听见,很不高兴,问说话者的姓名,何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群星灿烂,人所共仰,以至称我国为诗的国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散文就与之相形见绌,无足称道。恰恰相反,在两千多年的文坛上,也是姹紫嫣红,竞斗芳菲,成为极为辉煌,令人目不暇玩的。 这里所说的散文,乃是着眼于我国古代作品的实际,把议论、史传、各体杂文以至骈体都包括在内的,并不限于今天所谓的文学散文,或唐宋以后人所称的“古文”。 唐宋散文,上承先秦汉魏六朝,下启元明清三代,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时作家辈出,各具个性,文体大备,丰富多采,既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天地,各种文体又多有传世的名作,可谓盛况空前,震古铄今。 《唐宋八大家文钞》初刊共一百四十四卷,计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欧阳修文三十二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巩文十卷,苏洵文十卷,苏
本书是《百年河大国学旧著新刊》系列之一的《天问研究》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编年、从《天问》中所见屈原的唯物论思想、《天问》的写作年代及地点、《天问》对于上古史研究的贡献、从《天问》中所见的春秋末年楚宗庙壁画等内容。
《中华国学文库:伊川击壤集》是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诗集。邵雍精于易学,“遇事能前知”,以致后世术士谬托他为祖师。江湖上的大名,反而遮掩了他“粹然儒者”的本来面目。与周敦颐、张载、二程相比,大儒邵雍还擅长吟诗。他以诗抒情言志、阐述哲理。他生于北宋国力鼎盛、经济繁荣之时,当时世风恐怕也是浮躁的,但他的诗展现给我们的是闲适、自在。他自命居所为“安乐窝”,诚然他是既安且乐的。邵雍一生作诗三千余首,收入《伊川击壤集》中。我们这次从理学丛书本《邵雍集》中抽出相关部分,横排改简化字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