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六卷,拾遗一卷, 拾遗 卷后附有陈秋帆据《函海》本所补四则。本书内容丰富庞杂,涉及面广。书中尽可能搜罗考证历代词人词作本事以及前人品评之语。六卷基本按照时代顺序布局:卷一多记六朝乐府曲词,考证词调来源,论述词调与内容的关系,六朝乐府与词体的用韵等,甚至认为填词用语 非自选诗乐府来,亦不能入妙 ,试图从各方面论述六朝乐府与词的同源关系。杨慎认为词体起源于六朝乐府,因此他的记述从六朝乐府歌词始。卷二以记述唐五代词人词作和闺阁、方外之作及故实为主,并解释考证词体中的生僻字词。卷三至卷六记述两宋、元代及本朝词人词作及故实。拾遗一卷多记歌妓、侍妾等女性之词作及故实。本书除了摘录、引述他人的词话外,共评论唐五代、宋、元词人八十余人,涉及到词体的特性、风格、用韵、创作等诸多方面,在词
北宋是一个文化相当成熟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上层土大夫阶层, 为了得到政治权力、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上的领导权,还必须熟练地掌握文化传统,并能参与和分享时代思潮及其格调 。而 宋代理想的上层阶级的妻子不仅简单地献身于丈夫的家庭,她还要有管理方面的能力及文学天才和人际关系中高超的技巧,使她可以保持家庭的繁荣昌盛 ([美]伊沛霞《内闱 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
《人间词话》中国近代负盛名的词学著作,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世纪绝响。以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理论评鉴中国古典文学,品评犀利,精义迭出。本书完整呈现王国维亲手删改后的原本及未刊稿、删稿。
在中国文学史上,《楚辞》是继《诗经》而起的诗歌发展中的又一个高潮。楚辞这种诗体在楚国民间早已形成并广泛流行,屈原接受并发展了这一新的诗体,写出了一些列光辉的辞作。之后,又有宋玉等人承其流、扬其波。本书共注译《楚辞》16篇,底本为明汲古阁本《楚辞补注》,校改了其中的个别字句,均在注中作了说明。考虑到读者的顺利阅读,每篇均酌情增加注释,以助于理解;翻译则严格运用直译法。
李煜,南唐中主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难脱 花间 之风。国亡被俘后在 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 南面王 (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其后期词作的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以后苏、辛的 豪放 派打下了伏笔,并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李煜词集》备搜李煜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评论。书后另附有南唐另外两位词人李璟和冯延巳的词集。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其词风格妍婉,语近情遥,能曲折尽人意,有 婉约之宗 之称;其诗则跌宕昭彰,气格不凡。李清照把人生轨迹和情感经历融入创作之中,无论是咏叹日常生活的欢乐感伤,还是抒发动乱时期的家国之慨,都涌动着一腔真情,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书系 国学典藏 丛书之一种,备搜李清照词作、诗作、《词论》及古人的精彩评论,辅以简明的注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研究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本书是我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它承《诗经》之余绪,融合南方楚地文化特色,独创一体,别具一格,以其浪漫奇绝之形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泽被了后世百代诗坛和文坛。此次出版本书,采用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本。朱熹为程朱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楚辞集注》在前人旧注基础上重新注释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并着重阐述对屈原创作意旨之理解,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本书所用的版本为现存《楚辞集注》早完备的宋端平本。 此书为我社“大学经典”丛书之一种,由专家撰写导读,并汇集了后人的评点,为读者理解作品、认识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南唐后主李煜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其前期词作绮丽柔靡,后期词作表现亡国后的沉重哀愁,凄凉悲壮,意境深远。李煜还使词体朝着诗体的抒情方向回归,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本书备搜李煜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评论。书后另附有李璟词集和冯延巳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