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间词话》1908年首次公开发表至今,已恰好是100周年。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人间词话》的研究专著与论文,在文字数量上已远远超出只有了了数千字的《人间词话》本身。如果有好事者对此作一统计对比,想来一定会给人以震撼、惊愕的戏剧效果,这倒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人间词话》的精深与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有关《人间词话》的研究仍然会继续下去,仍然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在这样的进程中,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要具备陈寅恪先生所说的 了解之同情 。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一文中,陈寅恪曾这样写道: 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了解,则其学说不易评论 所谓真了解者,必须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
本书是我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它承《诗经》之余绪,融合南方楚地文化特色,独创一体,别具一格,以其浪漫奇绝之形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泽被了后世百代诗坛和文坛。此次出版本书,采用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本。朱熹为程朱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楚辞集注》在前人旧注基础上重新注释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并着重阐述对屈原创作意旨之理解,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本书所用的版本为现存《楚辞集注》早完备的宋端平本。 此书为我社“大学经典”丛书之一种,由专家撰写导读,并汇集了后人的评点,为读者理解作品、认识本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自《人间词话》1908年首次公开发表至今,已恰好是100周年。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人间词话》的研究专著与论文,在文字数量上已远远超出只有了了数千字的《人间词话》本身。如果有好事者对此作一统计对比,想来一定会给人以震撼、惊愕的戏剧效果,这倒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人间词话》的精深与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有关《人间词话》的研究仍然会继续下去,仍然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在这样的进程中,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要具备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了解之同情”。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一文中,陈寅恪曾这样写道:“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了解,则其学说不易评论……所谓真了解者,必须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本书旨在以通俗、简洁、精要的方式介绍作者精选的三百首宋词作品,注释力求简明,疏通词义;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力求译者文化优美畅达,尽量体现原词的艺术风味;品析则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阐释词作的意象、情蕴和表现技法,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