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九岁丧父后,奉母归郑州。不久,义山随从叔习古文和书法,希望能振兴家道。十六岁时著《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十七岁时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辟为巡官,从此,开始了断梗飘蓬般的“薄宦”生涯。牛党令狐楚爱其才,教授骈文,并令义山与其子令狐绚等同游。此后八年,除有短暂时间的宦游外,义山一直在令狐楚的幕中。大和九年(835)前后,义山赴玉阳山、王屋山一带隐居学道。开成二年(837)应举,经令狐绚引荐登进士第。次年,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茂元爱其才,以女相嫁。是时,朝廷牛李党争激烈,王茂元属李党,义山婚娶茂元之女,因之,牛党以“背恩”诟病。 李商隐是唐代重要作家,按理说,解析其诗的时候,应冉
《三袁诗文选译(修订版)》内容简介:公安派是晚明崛起的一个文学流派。这品质派的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由于袁氏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世称公安派,并把袁氏兄弟称为公安三袁。(一)袁宗道,字伯修,号石浦,在公安三袁中是长兄。他生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卒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十二岁入学,十九岁中乡举,二十七岁中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万历二十五年(1597)充东宫讲官,任春坊中允、右庶子等职。
《元曲三首》收选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元曲风格多样,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 常与唐诗、宋词并称,从而形成了我国几年文学史上的三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文学。
《孟子》乃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期邹国人。具体生卒年不详,乃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孟子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学说与教育观念,又对其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与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也开始发展起来,孟子在百家争鸣时,有力地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并且确立了自己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成绩仅次于孔子。后来,随着儒家学说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称为 圣人 ,孟子也被称为 亚圣 。 《孟子》是记录体散文,有很多长篇大论,多了一些机智的辩论。其写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孟子》均为七卷,本书将七卷分为了14个部分,精选篇章,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还对每篇文章进行了注释、翻译与读解,让读者能够更加
《扬州画舫录》的许多版本会省去工段营造录这一章,本版本以原貌全部保留,是全本的珍藏本。 《扬州画舫录》是李斗历时30年写就的扬州奇书,被尊为迄今为止最最全面的扬州百科全书。朱自清先生最推崇的明清笔记体奇书。朱自清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有念过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象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扬州画舫录》内容丰赡、包容极广,涵盖城池水系沿革、山川园林、寺观庙坛、市肆文物,备载风物掌故。此书是清代鼎盛时期扬州文明的实录。李斗于乾隆二十九年开始为《扬州画舫录》搜集资料,于乾隆六十年成书刊行,前后历时三十余年。全书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共分十八卷。
《张衡诗文选译(修订版)》内容简介:张衡(78-139),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北五十里)人。家为著姓,祖父张堪,以才德受光武帝刘秀的赏识,在任渔阳郡太守期间,御寇开边,民安世清,以廉洁奉公知名当世。张衡自幼喜好文章写作,十六七岁时外出游学,曾西赴三辅观览古都遗风,东入洛阳求教太学师友。经过数年的社会考察和苦心读书,张衡的学识大有长进。汉和帝永元年间,郡国推选张衡为孝廉,公府几次征召他出来做官。
王维,盛唐代表诗人之一。其诗内容多样,讽喻、边塞、山水田园,尤以山水田园诗知名,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精选王维诗歌,以题解、注释、全译的形式出版,以方便读者阅读。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国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际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韩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元稹、白居易是中唐诗歌名家,并称“元白”。他们提倡新乐府运动,诗风注重反映民生疾苦,诗风平易近人,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本书精选元白诗歌,以题解、注释、全译的形式出版,以方便读者阅读。
宋代以后,李贺诗名鹊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北宋初传的《李贺集》为四卷,诗为219首,卷数与自编卷数相同,但篇目、篇数、编次略有不同。后又有五卷本,在四卷本的基础上加《外集》一卷,收诗22首,与四卷本合计,共241首。五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名为《李长吉文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 贺诗最早的注本为南宋吴正子的笺注本。以后,不同的注本相继问世,相比较而言,以清人王琦注本较为完备。王琦视野开阔,其《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俭、姚文燮、钱饮光、吴炎牧等诸家的评注。王琦本优选的优点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