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20万余字,凡分五章,内容主要围绕四库学新视角与新材料展开,具体包括四库馆阁之肇建、存藏与修缮,库书的誊抄、撤改及补函,四库馆书籍编纂流程,《四库全书考证》专题研究,四库底本研究,《总目》稿抄本专题研究与考辨等诸多方面,均立足学术前沿,考据信而有征,是一部经过作者熟思审处的四库学研究著作。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权文公集、骑省集(集部14)》的出版发行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
由于海峡阻隔,我们暂时无法“睹四库全书荟要”的真容,但是,吉林出版集团对于“荟要”的影印出版,却在某种程度上稍减我们的遗憾。这也是这部中华文化的珍品首次在大陆印行。它的出版印行,无论是对於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四库全书荟要”本来就是书中精品,再辅之以现代的印刷技术,这套黻书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大小图书馆和个人收藏的珍品。
《青囊奥语》为后世伪托唐杨筠松所作的风水堪舆之书,是理气派风水之学的阅读典籍,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择居理念及诸多思想观念,其中《四库全书》所收为其流传范围很广、影响优选的版本。作者刘轶以“四库本”为基础,从不同的版本校注出发,在《四库全书本青囊奥语初解》一书中,分析相关异文,对照有关注释,很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分析,以“原文”“异文”“注释”“注记”等形式,对全书剔抉隐微、疏通大意,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首份书缮抄告竣,乾隆皇帝即于是年七月初八日发出上谕:“现在缮写头分告竣,其二、三、四分限于六年内按期蒇事,所以嘉惠艺林,垂示万世,典至钜也。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朕翠华临莅,士子涵濡教泽,乐育渐摩,已非一日,其间力学好古之士、愿读中秘书者,自不乏人。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下令动用官帑,命续缮三份,分别庋藏于杭州文澜阁、扬州文汇阁及镇江文宗阁,此即有名的“江南三阁”之由来。同时为落实此事,又发上谕命浙江地方大员将清圣祖孤山行宫(今孤山中山公园)玉兰堂藏经阁改建为文澜阁,以待贮书。自五十五年至六十年(1790-1795),《四库全书》陆续颁齐贮阁。为使文澜库书能真正发挥作用,乾隆又迭发上谕:“第恐地方大吏过于珍护”而使“读书嗜古之士,无由得窥美
清厉鹗撰。南宋自和议既成以后,湖山歌舞,务在粉饰太平,于是仍仿宣和故事,置御前画院,有待诏、祗候诸官品,其所作即名为《院画》。当时如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等,有家之称。说者或谓其工巧太遇,视北宋门径有殊,然其初尚多宣和旧人,流派相传,各臻工妙,专门之艺,寅非后人所及。故虽断素残缣,收藏者尚以为宝。鹗臀撰《宋诗纪事》《南宋杂事诗》,于宋事为博洽。因胪考院画本末,作为《四库全书:南宋院画录》。首总述一卷。次自李唐以下凡九十六人,每人详其事迹,而以诸书所藏真迹题咏之类附于其下,叙次颇为赅瞻。其间如杨妹子题趟清献琴鹤图绝句,一以为马和之蠢,一以为刘松年画,诸书参错不同,此类亦未悉加考证。然其征引渊博,于遗阖佚事殆已采摭无遗矣。
本书汇集清代四库馆纂修官翁方纲、姚鼐、邵晋涵、余集、程晋芳、邹奕考、郑际唐等各撰四库提要八种,共1120篇,作者皆一代士林华选。该书之价值,除显示纪昀汇总撰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据原稿原貌,具备版本、目录、文献、学术评估等多方面的手资料提供以外,对于四库全书的编修经过、存毁标准、著录存目的斟酌过程等相关细节探索,也多具参考价值。全书采用新式标点标校,并按四库全书总目分类编排,各篇题末均注明出处的册页或卷次,并对照通订本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之异同等具体情况,于篇末酌加按语说明,另附书名、著者等综合索引,以资检索和参考。
《四库存目子平汇刊5穷通宝鉴评注》一书,相传乃明陈南陔先生得诸日官所授,清余春台辑而成书。是书论简而赅,理微而显;虽立一成之局,实具万变之机;深参之可以通源,浅得之亦能微中,洵禄命之圭臬也。今又经命学巨擘徐乐吾先生批点评注,更方便学者研究。是书优点有四:一为仅凭八字五行,阐述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不杂其他歧见,断语如哀家梨,如并州剪,爽利而绝不含糊。二为根据“取用贵乎提纲”之宗旨,分论十二个月之十个日干,有条不紊,系统井然,读者略加用心,天下万千命造‘,即已胸有成竹矣。三为列举实验之命造为例,更见其言无虚言,论无虚论,读者可以放心研究也。四为徐乐吾先生乃近代之命坛巨子,读书多,腹笥富,经其评注,并亦举例证之,诚如画龙点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