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部系统总结尸体检查经验的法医学名著,也是世界上*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后,《洗冤集录》成为历代官府尸伤检验的蓝本,曾定为宋、元、明、清各代刑事检验的准则,是刑、法官之书,在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起过重大作用。本书曾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深受世界各国重视,在世界法医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洗冤集录译注》以上海图书馆藏孤本元刊大字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客观的评价,并有白话翻译,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一探中国古代科技之谜。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盐铁论》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盐铁论》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鬼谷子》成书于先秦时期,是一部权谋理论著作,大概是由鬼谷子讲授,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整理而成。该书内容丰富,政治、军事、外交乃至为人处世,均有涉及。 鬼谷 一词具有神秘的色彩,这里的 鬼 ,泛指一种奇绝的智慧,这使作品具有独特价值而又富于神奇色彩。历代学者对《鬼谷子》评价不一,有的加以褒扬,有的加以贬抑。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之道不同,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侧重言辩技巧。本书又被称为 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它讲求名利和公德,主张变通和顺势而为,反对屈从他人意志,在崇尚儒道的时代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却被不少军事家和政治家所研究并推崇。 本次出版为全注全译,并且做了解析和专题研究,对原著进行全方位解读。
《诗经》是中国*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 风 雅 颂 三大类: 风 有十五国风, 雅 有《大雅》《小雅》, 颂 有《周颂》《鲁颂》《商颂》。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据《史记》等记载,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其说。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调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对中国二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尚书》最早只叫《书》,西汉始被称为《尚书》,是儒家传统中的核心典籍之一,为历代学者所重。它记载了自上古尧舜时期直至西周初年的古史资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在内容上,《尚书》典、诰、誓、命等四种体式记载了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反映了上古华夏文化的各个侧面,是学习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但因其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后世常称为难读,现代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更是望而生畏。 周秉钧先生是现代训诂学大家,在《尚书》学研究领域享有盛名,这本译注本《尚书》为周先生普及力作,几十年来影响广泛。全书于今古文各篇皆有收录,每篇均由导读、原文、译文、注释四部分组成。导读用以解释题目、说明大意;原文则依据通行《十三经注疏》本,精审精校;译文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晓畅通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 孔孟 ,被后世尊称为 亚圣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思想主张,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南宋时,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被朱熹列为 四书 ,是后世科举考试的推荐阅读书。本书是《孟子》全书的注译版本,足本精校,译文通畅,重点和难点字词加以精当的注释,基本扫清了读者阅读此书的障碍,为广大读者研习《孟子》这一传统国学经典提供了便利。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 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喻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余首,其中五言古诗35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五言律诗70余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本书以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为底本,通过注释、译文、赏析三方面对每篇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有疑难字词的注音,有诗中典故的解释,有思想内容、结构的精要剖析,有优美流畅的译文,读者可依此更好地感受到唐诗的不朽魅力。
《陶庵梦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著名的一部。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同时,书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纪录,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陶庵梦忆注评》就是《陶庵梦忆》的注评本,由林邦钧注评。
《孙子兵法》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论著,也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讲透了军事学著作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战争观念、战略思想、战术思想和治军思想。它所揭示的战争规律及谋略精华,时至今日仍然适用。 《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被认为是《孙子兵法》之后 孙子学派 的又一力作,内容涵盖了战争策略、战术运用、军队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的宝贵组成部分。 《三十六计》包含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军事策略,语出南北朝。 本书对这三部典籍原文进行注释和翻译,使原本艰涩的古文变得通俗易懂,不仅可以帮助读者领悟中华古代兵法精髓,更有益于古为今用,令传统智慧真实助力今人的日常工作、生活。
《穆天子传》出自汲冢竹书,记周穆王巡游四海,见帝台、西王母的传闻。文辞质朴,较有小说意味。在历史地理、语言文化、民俗礼制等方面皆有重要文献价值。《燕丹子》结合史籍与民间传说,以燕太子丹复仇雪耻事件为中心线索,生动描绘了燕太子丹逃归燕国,礼贤下士,招募勇士,派遣荆轲刺杀秦王而*终失败的故事,是一篇充溢着悲壮色彩的短篇传记小说。本次出版,《穆天子传》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明正统《道藏》本整理译注;《燕丹子》据《平津馆丛书》本整理译注。为保留底本原貌,原文中古字、奇字、脱文、讹误等一般不作改动;凡原文中脱佚、错乱,不可通读处,则按照注释中的考订、补正与说明试作通译,以求文句畅达,便于读者阅读。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重现小说原有的行文魅力。在原文各卷前皆配有题解,略述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撰、刘孝标注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集。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世说新语》乃风流之宝典,名士之秀台。拿陈寅恪的话来说是 清谈之全集 ,拿鲁迅的话来说是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毫无疑问,《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六朝历史文化以及士人心态值得研读的一部珍贵文献,同时,也是当代文化人值得放在案头和枕边赏玩的一部怡情之作。 本书由朱奇志教授评注,结合前人各家注本之解说,出以己意,可谓《世说新语》各注本中 博采众长 之作,是《世说新语》研究中出类拔萃的经典之作。
《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有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阳明心学的基本著作。其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为 阳明学派 的启蒙典籍,在我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志诚等方面的人生智慧,从各个角度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传习录》中所包含的智慧,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六韬》、《三略》是我国古代的两部著名兵书。宋元丰年间,二书被编入《武经七书》,定为武学bi读之书,明清二代继之。二书以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了政治和军事韬略,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书稿对《六韬》、《三略》进行了全文翻译,并做了不少注释,译文准确,文字晓畅,有助于读者了解《六韬》、《三略》的源流,理解其思想价值。
《格言联璧》是清人金缨辑录的一部格言集成。金缨,字兰生,清朝道光、咸丰时人,他遍览群书,凡遇名言佳句便记录下来辑为《觉觉录》,后因《觉觉录》篇幅浩繁,刊刻费用巨大,又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选编为《格言联璧》。《格言联璧》共分为学问、存养、持躬、养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言、悖凶十一类,内容广博,意蕴深厚,涵盖了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各个时代的思想精髓都有所包罗,厚重睿智的思想通过简练的话语得到了明晰的呈现。《格言联璧》成书于清朝中晚期,书中的许多格言侧重生活实际,直至今日仍不失实用意义。“养生类”中的格言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对当下人们保养身体仍大有帮助。“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等章对人们为人处世方面的指导和告诫,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子》一书全面、深刻地总结了战国前期丰富的实战经验,是继《孙子兵法》之后又一部体系完备、思想精辟、价值巨大的兵学名著,举凡治军原则、教育训练、军纪军法、选将任将等问题,此书均有深入阐述,其中不少思想直到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司马法》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兵书,是中国兵学文化的总源头,也是我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座巍峨的丰碑,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