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柳堂集》:所收十余篇论文涉及中古史、敦煌学、中外文化交流史诸方面。其中《论再生缘》是篇重要论著。《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及其补文是其晚年的自传性遗文,对研究近代中国政治及作者本人生平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分别收作者生前手定重要论文、序跋数十篇,涉及中古政治、经济、典制、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前书系统论述汉魏到隋唐文物制度的渊源与流变,提出著名的隋唐制度 三源流说 ,提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讨论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元白诗笺证稿》:对唐
南宋道士范应元的《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其版本价值一直受到老学研究者的重视。近来笔者在研究宋元老学以及参加整理《中华道藏》的过程中,发现范注不仅版本价值颇高,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很有特点,关于后者,目前学术界尚罕有人涉及,故本文拟作简要论述。 范应元的生平事迹不见史籍记载,据此集注卷前所署“前玉隆万寿宫掌教,南岳寿宁观长讲果山范应元集注直解”,及卷后所署“湛然堂无隐斋谷神子范应元”,仍难知究竟。但卷末沈乙盦之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其跋云:“范应元无可考,褚伯秀《南华义海纂徽》所录诸家有范无隐者,或即此人。”查褚氏《纂徽》后序云:“淳佑丙午岁,幸遇西蜀无隐范先生游京,获侍讲席,几二载。”又云:“师讳应元,字善甫,蜀之顺庆人。”可知范应元确为褚伯秀之师,淳佑戊申(1248),尚在人
《愙斋集古图》是上海博物馆现藏的一幅长卷绘画,它通过绘画、墨拓的形式集中展现了吴大澂当年收藏的金石文物。它的学术价值在于:1.图中数件青铜器器形及铭文从未见于历代著录;2.图中部分铭文及考释文字虽见于《愙斋集古录》及其他金文著录,但102件器物中53件器形从未曾刊布;3.图中吴大澂的部分题释可与《愙斋集古录》对比,有助于了解吴大澂的学术认识的形成及变化过程。 此书是周亚先生对《愙斋集古图》的笺注,对图中的题释文字标点句读,并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注释。
吴嘉紀(1618—1684)是明末清初遺民詩人,其詩幽澹似陶潛,沉痛似杜甫,孤峭嚴冷似孟郊、賈島,清人卓爾堪稱其為“海內大家”。本書以清道光間泰州夏氏刻本為底本,會校諸本,並據周亮工賴古堂刻《陋軒詩》等增補九十二首,逐篇校勘、箋釋,儘量考訂寫作年月。書末附錄《吴嘉紀手札序贊輯佚》《陋軒詩序跋題記》《吴嘉紀事蹟輯存》《諸家品題評論輯存》等七種及《吴嘉紀年表》一種。全書資料豐贍,箋校嚴謹,堪稱研讀吴嘉紀作品的重要參考。
本书收录西南大学石刻研究中心2010年以来新藏墓志259通,其中北魏4通,东魏7通,西魏5通,北齐6通,北周12通,隋代13通,唐代209通,后唐1通,后晋1通,后周1通,每通墓志下提供简要信息、释文及相应校释。全书所收墓志为公布,并严格鉴别真伪,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回鹘文诗体注疏和新发现敦煌本韵文研究》旨在从崭新的角度对已刊布的元代回鹘文诗歌进行重新评估,对新近出土回鹘文佛教韵文诗进行刊布和语文学研究,其中包括对《入阿毗达磨论》注疏、《金花钞颂疏》、《五更转颂》等佛教注疏和《字母诗》、《千字文》等韵文诗歌的重新评估,修订外关于上述文献研究的研究成果,推出其较为完整的校勘本。《回鹘文诗体注疏和新发现敦煌本韵文研究》还系统研究了阿拉提(R.R.Arat)1965年在其《古代突厥语诗歌》(EskiTtirksiiri)中刊布的有关《华严经》的韵文诗,并找出与其对应的所有汉文原文。此外,《回鹘文诗体注疏和新发现敦煌本韵文研究》还推出莫高窟北区石窟新发现编号B128:18的韵文长诗和山西发现《八阳经》相关韵文等新诗作之研究成果,为外学界提供较为系统、准确的文献资料和新的语文学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