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甓亭古砖图释》二十卷,清陆心源著。此书为陆心源倾尽大半生心血收藏的汉魏至唐宋元各代古砖千余方,均出自湖州乌程、武康、长兴各县的古墓。并专门建千甓亭贮之。本书名即来源于此。砖铭拓片纹样别致、字迹奇异,保留着许多古代纪元、地理、官制、姓氏等资料。每件砖旁有陆心源的批注和考证资料。本书对于研究金石考古学和书画艺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百二汉镜斋为清代出版家程芝云的堂号,收藏有多种秘书抄本。后程芝云校据家藏善本,选四种世所未见的秘书刻印刊行,称“百二汉镜斋秘书四种”,因刻印优良,装帧精美,在清代出版史有重要影响。本次出版,由学者林三玄亲自据故宫藏初刻本校刊,宣纸线装,双色印刷,阅读收藏两宜。 本册为《滴天髓》。
本书雜採了儒道两家推衍繁复的“天人合一”思想,以五行分类,大量罗列了自春秋以来历朝的种种“休證”,并将这些自然现象与帝王的言行、朝代的兴衰相附会,以使承天子民者心存敬畏,奉天脩德,以达到永保社稷江山稳固的目的。书中所反映的思想固不足取,但是,从研究古代哲学思想以及封建统治阶级行为规范的角度来看,又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2019年8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结合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组织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此次竞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全国范围的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汇集了全国21个省43家单位推选的近百部参赛作品,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共79件。2020年9月,获奖作品与珍贵古籍修复作品一同在“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中展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总结竞赛成果并延续展览效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特制作本书,以图录形式展出重大修复成果和古籍修复作品。同时,本书还用大量篇幅介绍古籍修复的原则、工具、设备、技术等基础知识,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读者关心的内容。实践作品与基础知识汇于一书,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可以说是一本古籍修复入门读物。
中国古籍中有大量以书家的手迹上板者,在古籍和书法交叉处诞生的这一全新的领域,便是本书的研究范围。由祁小春著的《古籍版刻书迹例说(精)》是这一领域开创性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古籍版刻书迹和书家传世作品的比照研究,来判断古籍版刻中书迹的真伪等问题,是对书法史资料的有益补充。全书分为“方法编”“例说编”“资料编”和“附录编”,通过详细的例举,将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籍中所遗留的书家手迹择其精者,一一进行对照研究。书中另附有大量的古籍版刻和书法作品的插图,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欣赏性。
《百衲本隋书》八十五卷,包括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唐贞观三年,唐太宗命魏徵主编隋书,参加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贞观十年,帝纪、列传完成,与梁、陈、齐、周四史合称“五代史”。“五代史”均无志,贞观十五年,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等又奉命续修史志。初由令狐德棻监修,后由长孙无忌监修。显庆元年成书,共十志,三十卷。十志虽是配合五代史的,但编写时以隋朝为主,对于了解和研究隋朝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是南宋薛尚功所著的金石类著作。约成书于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编次条理清晰,是宋代金石着述中辑录铜器铭文较丰富的一部。本书有石刻拓本和木刻拓本两种传世,石刻拓本只有少量残叶流传至今,木刻本为明代崇祯六年(一六三三)朱谋垔所刻薛氏手书本,较为可据。一九三五年,于省吾博采聚本之长,择诸本之佳者配套而成的汇本,是目前较好的版本,今据此影印。
这本词典记录民国语言的本词典,由语言学家黎锦熙倡导编写。收录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共四万多条。字形简体、繁体、异体皆收。辞目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详细准确。释义简明浅近,内容简而不漏浅而不陋。增加了字头音节方便现代读者查阅。
中国古籍中有大量以书家的手迹上板者,在古籍和书法交叉处诞生的这一全新的领域,便是本书的研究范围。由祁小春著的《古籍版刻书迹例说(精)》是这一领域开创性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古籍版刻书迹和书家传世作品的比照研究,来判断古籍版刻中书迹的真伪等问题,是对书法史资料的有益补充。全书分为“方法编”“例说编”“资料编”和“附录编”,通过详细的例举,将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籍中所遗留的书家手迹择其精者,一一进行对照研究。书中另附有大量的古籍版刻和书法作品的插图,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欣赏性。
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十六章,前有王国维《序》,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宋金元戏曲的渊源、流变、体制、作家、作品等有关问题,对宋以前、元以后的情况以及元代的南戏也附作介绍,是较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论著。
百二汉镜斋为清代出版家程芝云的堂号,收藏有多种秘书抄本。后程芝云校据家藏善本,选四种世所未见的秘书刻印刊行,称“百二汉镜斋秘书四种”,因刻印优良,装帧精美,在清代出版史有重要影响。本次出版,由学者林三玄亲自据故宫藏初刻本校刊,宣纸线装,双色印刷,阅读收藏两宜。 本册为《滴天髓》。
“抱朴”是道教术语,源于《老子》的语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朴子》内篇20卷,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外篇50卷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全书总结了魏晋以来的神仙家的理论,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并继承了魏伯阳的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本次出版据宋绍兴二十年临安府荣六郎刻本影印。
《离骚草木疏》,书凡四卷,宋人吴仁杰撰,宋庆元六年罗田县庠刻本。此疏多以《山海经》为据,征引宏富,考辨典核,可补王逸训谑而诂《离骚》不足之处。此本钤有“乾学”、“徐健菴”、“汪士钟印”、“阆原父用”、“杨以增印”、“宋存书室”、“东郡宋存书室珍藏”、“绍和”、“协卿”、“杨绍和审定”等印记,表明此书曾经徐乾学、汪士钟、海源阁等处收藏,现藏国家图书馆。
作者积三十余年古籍善本研究的丰富经验、深厚功力和研究心得,精选最能代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珍稀古籍善本一百多种,以个案解析的方式,通过丝丝入扣的解剖分析,告诉你古书的真伪如何鉴别,价值如何判定,艺术美感如何欣赏。不仅可使读者获取丰富的古籍善本收藏、鉴赏的知识,同时也解答了收藏爱好者们实战中所遇到的许多难题。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曾于2003年8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4年9月,中文繁体字版由台北猫头鹰出版社出版,此后多次重版。目前本书已脱销多年。 此次,作者耗时两年,精心修订,仅修订版前言就有一万多字。修订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补充了十八年来作者对于版本学的新认识、新见解,并对所收品种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助于鉴定版本的品种,使本书更加实用;二是纠正了初版时的讹误;三是鉴于辨识字体在
北京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略称房山石经),是我国从隋代至明末绵历千年不断刻造的石刻宝库。房山石经不仅是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佛教历史与典籍的重要宝藏,而且也是开展佛教医药养生史料研究的珍贵文献。在1099部的石刻佛典中,有215部论述或涉及医药养生内容。这些宋代以前的佛教医药养生石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有些文献为其他版本的大藏经所未收录,如《佛说延年益寿经》,填补了佛教医药养生文献之空白。我们此次出版,除了提供房山石经之原始图版,还提供了断句释文。是一部资料翔实、使用方便的文献。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为清代新安医家汪汝麟(字石来)编撰,成书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共4卷,包括内科杂病、温疫、外科、耳、鼻、喉、眼科等51种病证,选方400余首,多为历久沿用的名方及广经时验的效方。每一病证概述其因,因证选方,循证论方,对于方剂的用药品性、遣方制度、化裁法则等均有详致分析,更广泛征引诸多名家方论,使得《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内容更加翔实可靠。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体例精简,论述平实,不涉繁晦,纯为实用而设,极具临证参考意义,且有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教学研修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