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张先 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 (《石林诗话》卷下)。其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其初以《行香子》词有 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之句,人称为 张三中 。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 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 (《归朝欢》); 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 张三影 。《一丛花令》中有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 无理而妙 。 整理者对张先的
《简帛探微简帛字词考释与文献新证》是由作者已发表的相关论文整合而成,分上中下三编,主要包括对简帛文献中疑难字词的考释及简帛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读两部分内容。简帛字词考释由战国楚简字词考释和汉代简帛字词考释两大部分构成,涉及上博简、信阳简、包山简、九店简、马王堆汉墓简帛等,材料丰富。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读方面,涉及《诗经》、《吕氏春秋》、《仪礼》等典籍的词语新释。上述论文收入《简帛探微简帛字词考释与文献新证》时,作者均对其进行了程度的修改和补充。
2011年8月25-26日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这是继1991年兰州国际简牍学研讨会之后在甘肃召开的第二次国际性简牍学研讨会。会议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西北师范大学等单位承办,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及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的1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提交会议论文115篇。与会代表围绕20世纪以来国内外出土的历代简牍帛书展开了热烈讨论,总结简牍学百年来取得的成果,展望简牍学发展的前景,可以说是简牍学界相互交流学习的一次国际盛会。 《甘肃省第2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这次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会后经作者修改提交的论文60余篇,涉及西北汉简研究、秦简研究、其他汉简研究、三国吴简及晋简研究、楚简及古文字研究等。
徐秉言认为,在竹木上刻画,并不是对原作的简单摹刻,而是二次创作,是自己艺术情趣,胸襟人格对原作感悟的体现,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修整,根据自己的情趣来选择刀法进行创作。如他所刻的由黄胄绘作的《赶集归来》图,对人物面部刻的较实较细,喜悦的表情生动外溢,有一种少女牧民特有的健康之美。而对驴和牧羊犬的刻画则充分利用了红木的肌理,用劈刀法刻出几个大写意笔法的块面组合,深浅浓淡,浑厚豪放,表现出了它们的肌肉结构和活泼神态,使霍去病墓前石刻的雄浑刀法在红木上得以再现。其虚实相间,动静有序,工写结合,赏心悦目,似比黄胄的原作更具神韵。 徐秉言的红木浅刻,能运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出水墨画中不同的笔意。譬如他在他的作品《听雨》中,荷叶用削刀法和细刀法刻出徐青藤的泼墨法笔意,既有水墨淋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