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从不同层面、不同功能对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以期为博物馆研究开辟新的研究视角。
本书视野开阔,背景恢弘,引人入胜。它结束于直面我们人类本性的最深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乃是内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自我本性,正是这个自我构成了我们的意识核心,体验着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拥有着我们的记忆和信仰,并为我们的种种生活任务作出抉择。苏珊。布莱克摩尔的结论语出惊人:那个内在的自我,那个“内在的我”,其实不过是一个幻觉而已,不过是谜米为了它们自身的复制而虚构出来的一个幻影。
本书是“当代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丛书之一,以反映当代中国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为主题,共收入文章23篇,分为“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建设”“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七个部分。
《铸就城市之魂:东莞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核心所在,是一个城市的整体价值追求和灵魂。东莞人在吸吮莞邑人文雨露的基础上,培育和塑造出“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东莞城市精神。“海纳百川”体现了东莞开放的气魄和包容的胸怀,是东莞改革开放精神的真实写照;“厚德务实”既是东莞这座城市的人文精髓所在,更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元素。
《香学汇典(套装共3册)》主要搜集和整理中国历代的香学专著,粹为一编。目的是展示中国香文化的基本面貌,也为有意了解中国香文化的读者提供一个简明而比较全面的读本。《香学汇典(套装共3册)》所收录整理的香
这是“小老乡”陈明“勾引”出的李泽厚思想读本。完全实录,真实现场,这里有生活中的李泽厚,这里有真性情的李泽厚,这是至情人的赤诚语,无关风月只关情。《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为李泽厚与陈明2001年的对谈录,主要由李本人解读自己的思想及其发展脉络,并谈及哲学、历史、文学等诸多问题,内中颇多新理论观点和对现实文化状态的见解。书中还述及李与学界名人的交往。《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实为李泽厚先生的对话体学术自传。
本书为作者过去二十年问所写社会心理学论文之精华。在这些论文中,作者以后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为指引,将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相结合,试图在对中华文化传统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融合东西文化,努力建构以“儒家关系主义”为核心原理的理论模型,以作为华人本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典范。本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颖,是有志于发展本土社会科学人士的之作。
由北京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历史学会和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7月在北京大学英杰会议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陶西平和副主席张文启与会。会上,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学者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地学者齐集一堂,畅所欲言,对600年前郑和下西洋这个愈久弥新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有近80篇论文发表,可以说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本论文集是会议论文的选集。透过这本选集,我们看到本次会议的特点;第一,会议自始至终充满着浓厚的学术气氛。第二,本次会议是一次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会。第三,郑和下西洋到今600年了,对郑和的评价也有600年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严格来讲,用近世科学方法
这本书与你说天文,道地理,论诗学,解神话,杂至博物,细到修辞,天上地下,打成一片,古学新知,融为一炉。这本书与你谈龙,谈天上的龙和地上的龙,谈行于四时的龙和潜行水湄的龙。这本书与你谈本草、博物,谈本草学的来历和奥妙,谈博物学中的怪物和修辞,谈隐藏在这些草木鸟兽背后的诗意和秘密。这本书带你举首遥看“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牵牛织女星,俯身聆听大地上四季的风声和如风的歌声,引你走出文人的书斋,回到斗转星回、风声浩荡的远古星空和民间大地……。全书内容尽管错杂多端,但却精气贯注,籽粒饱满:透过天文、地理、诗学、神话、博物,修辞等等人文百态和自然万象,作者一直在追索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血脉中贯通古今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