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初见(茶汤中的二十四节气 珍藏版)》: 该书是关于饮茶与二十四节气的作品。谨遵四时之序,以春为始,以冬为终。自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开篇,写至大寒;从早春的茶芽脱壳,写到寒冬里茶树的花果相遇;立体呈现着不同节气里茶山的独特风景。在不同的季节中,在各异的物候里,在四时的光影里,应该怎样顺时应季地去健康喝茶。 《茶席窥美(茶席设计与茶道美学 珍藏版)》: 该书为 静清和作品 系列第二册。作者在系统研究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对历代茶席设计、茶空间设计、茶道美学、传统插花、茶具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人体工学原理、视觉极简原理,把陆羽提出的 茶性俭 作为茶席美学与设计的原则,详细客观地把茶席密码层层解密,文图结合,让大家一读就会,方便茶文化爱好者的自学和参考。 《茶路无尽(茶之
本书的十篇文章系统梳理并呈现了自1949年至2009年六十年间,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中国流行歌曲生态样貌,涉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中的流派、歌手、创作者、有代表性的曲目,以及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和它们传达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
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法治论》(1989)和《权利论》(《法治论》姊妹篇,原名为《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两书,是最早提出“法治论”和“依法治国论”的名著,堪称法学界的一块耀眼的路标。对两书所阐述的基本观点,作者至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修正。甚至可以说,作者更加坚持两书所确证的信念和立场。而那些基本观点,即使是在当下,也远未过时。 此次修订两书,一是订正了讹误之处;二是尽可能将书中所引汉译本著作按当下通行本予以引证和注释,对中国文献的引证和注释,亦依此例处理;三是书名变动,《新民说:权利论》一书,版书名为《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1993年),此次修订版,更名为《权利论》;四是《法治论》增加了一章——余论:中国法治思想的“突破”;最后,《权利论》增加了“代第3版后记”。 《
《民国茶范(与大师喝茶的日子)》告诉我们鲁迅是冷峭的高山,不经历沧桑世事难以明了。胡适是开满鲜花的平原,让人随时随地都能从他那里获得如沐春风之感。汪曾祺是精致的园林,有小桥流水、乱石横空、修竹茅屋,野菜清茶,锅碗瓢盆,让人觉得亲切。他一生慢悠悠的画几幅画,写几笔字,炒几个小菜,喝口浓茶,写写文章。多少年之后,我们才知道,这叫小日子。
本书共分四篇。篇为文献篇,主要收录了第二届水文化分会理事会次、第二次理事会议和第三、第四次全国水文化研讨会的领导讲话及有关文件。第二篇为经验篇,主要收录了一些将水文化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的经验介绍性文章。其中有些文章是从论文征集中发现的,这些论文参加了评选并获奖,不再收入到论文篇。第三篇论文篇(2004)、第四篇论文篇(2005)是分别从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水文化征文获取的论文中遴选出来的,少数论文虽未在评选中获奖或因收到较晚而未能参加评选,但由文章中有不少的闪光点,所以我们也将其收入了文集。 本书所编的论文大体上是以两次征文主题、宏观论述、本地域的实际以及历史水文化角度探讨的顺序编列的。
作为《上海书评》五周年的书话文章精选,本书收录了与书相关的各个领域的作品,有关于读书的,如吴亮的《谈七十年代的“地下”阅读》,王强的《在阅读中谱写出他的一生》;有关于藏书的,如韦力的《谈古书收藏及行情变迁》,王强的《谈海外访书三十年》;有关于书店的,如马振骋的《“奥德翁尼亚”的两家书店》,陈丹丹的《时光机中的哈佛书店》;有关于旧书的,如傅月庵的《谈台湾旧书业》,陈子善的《新文学旧书三十年》。
王强是新东方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一位天使投资人。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嗜书瘾君子。他凭借阅读,从边城考进北大,又从北大到美国深造,供职于美国一流实验室,而后又联合创始新东方、真格基金,成为知名的投资人。阅读拓展了他生命的疆界,而他也是真心喜欢书、喜欢阅读,这种喜爱持续至今。 作为的爱书之人,《读书毁了我》记录了知名“书痴”王强寻书、看书、买书、藏书过程中的故事和点滴感受,其对图书的喜爱入痴的状态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你不妨把书看成是王强的“红颜祸水”。因为很多时候,他已经把书当成了他的情人……从历史上的宠物,到厨烟里的大仲马,到莎士比亚的博物学,到伊甸园的黑暗,到曼哈顿的书店……书房是王强的王国,现在王国的主人便陪你展开书世界的瑰丽奇航。
本书作者南山空同,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娓娓道来,带领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活智慧:衣,通过调整衣饰强大身心,凸显个人气质;食,通过食物调和能量信息,实现身体的平衡之道;住,运用“三点成场”原理,轻松调整家居环境;行,通过行动温暖自我和他人,收获满满的正能量。全书通俗易懂,简单实用,让你在一点一滴中受益,真正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西方政治哲学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基本上是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二分法的理论框架之中展开的,一时也出现了自由二分法的种种尝试。文本选以编者对自由概念、形而上学的自由概念与政治哲学的自由概念之关系的认识为指导,组织、编选了其中十五篇代表性的文献,所有文章都是首次译成中文发表,而贯穿全书的主线就是编者对于第三种自由概念的形成理路及其可能前景的批判性了解。
《碎琉璃》回忆20世纪上半叶山东故乡的人和事,娓娓叙说故乡的亲人、师友以及少年经历,自传色彩浓郁。这部散文集虽是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故事,其实这些故事是可以串联在一起的,串联成一篇可歌可泣的长文。这本描述战乱时期的作品,隐隐诉说着战火下人们的悲哀。
《新民说梁治平自选集:法律史的视界》由梁治平将其近三十年学术生涯中具代表性的文章编为自选集,偏重于法的历史和理论。梁治平先生一向立足于“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的法律文化观,拒绝套用流行的历史分期和法律分类去撰写历史,更反对对历史作教条式的裁断,而是将法律现象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新民说梁治平自选集:法律史的视界》一书通过对自古罗马以来的中西方古代法律史和法律传统的细致研究,分析、探讨存在于古代法律制度背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并在梳理这些观念和文化的同时,反思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
现代中国历激动人心的传奇之一便是与中国现代化相伴随的中国女性的解放故事。本书讲述了那个时代中国女性人生中必须被呈现的内容——废缠足、兴女学、开花榜、淑女教育、文明婚姻、女权运动……她们在传统的制约之下寻求生命的出路,性与革命成为其生命中两个重大的主题。作者用一种反思的心态思索女性起蒙的问题,揭示沉潜的希望与绝望,对女权问题亦有独到的观察,而不流于一般的怀旧。
《江海清谈》为作者的随笔集,作者是中国文学的研究专家,对魏晋文学与魏晋思潮有精深研究。书名为清谈,自是仿效魏晋风度,名士自风流,并无学术文章的繁琐考证,率直任诞、清俊通脱、无所拘束,谈历史、谈文学、谈人生、谈学问,篇幅短小,清新耐读。
这里汇集的是作者近十年在报刊上发表的关于书和作家轶事的文字。作者是一位职业文学翻译,因缘际会读过一些外国文学书籍,到过一些文学作品的原产地,他讲的故事对于闲了读读这本小册子的读者而言就不会显得那样生硬而隔靴。 作者是一位喜欢淘旧书的人,关于书的文字是他自己比较得意的文字,做作的成分少一些。
《同人的世界》是研究中国内地“同人”现象的本专著。所谓“同人”,是一些爱好者基于原作和原型所进行的种再创作活动。而实际上,如今中国有数以千计的同人站点,有上百万的同人参与者,创作出了几十万项同人作品,同人创作成为一种人们开始关注的当代文化现象。 本书在主要研究中国大陆地区同人活动的同时,择要介绍了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同人活动情况。作者希望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世界特别是中国大陆地区同人现象的源流、发展和现状,因而对这种小众文化抱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漫画中国文化关键词》由“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教育.部重点项目、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与铲史官团队(百万粉丝靠谱历史大号)共同策划创作,历时一年半精心打磨,希望用二次元的方式解决视觉与趣味问题,用
《世界文化报告》在考虑各个社会可以成功地从事实上的文化多样性,转变成文化多元共存结构的种种方法。通过尊重的有文化的特征,平等相待,通过承认各种文化的相互依赖,那么文化多元共存的种种方法(方法本身就有多种),就会在容忍其他文化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的结构中保护各种文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