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国学通识课》分为国学纵览与国学典籍两大部分。冯友兰先生以时间顺序为纲,主讲 子学时代 秦汉儒学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道学 清学 ,系统性论述国学发展历程,脉络清晰。朱自清先生逐本讲解重要国学典籍,内容翔实,使读者获得多角度的国学理解和思考。
《茶味初见(茶汤中的二十四节气 珍藏版)》: 该书是关于饮茶与二十四节气的作品。谨遵四时之序,以春为始,以冬为终。自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开篇,写至大寒;从早春的茶芽脱壳,写到寒冬里茶树的花果相遇;立体呈现着不同节气里茶山的独特风景。在不同的季节中,在各异的物候里,在四时的光影里,应该怎样顺时应季地去健康喝茶。 《茶席窥美(茶席设计与茶道美学 珍藏版)》: 该书为 静清和作品 系列第二册。作者在系统研究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对历代茶席设计、茶空间设计、茶道美学、传统插花、茶具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人体工学原理、视觉极简原理,把陆羽提出的 茶性俭 作为茶席美学与设计的原则,详细客观地把茶席密码层层解密,文图结合,让大家一读就会,方便茶文化爱好者的自学和参考。 《茶路无尽(茶之
一个年轻人,懵懂地探入千年茶道,从不解、排斥,到熏染、奉行,渐渐玩味无尽的茶幸福。本书是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25年的习茶日志,详尽细致地还原了她的茶道修习过程。茶每个人都在喝,但品茶的意境却少有人达到,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从茶里喝出人生与幸福。
《放松》一书是阿成先生的短篇散文集,共收录了他40余篇有关生活和人文散文、杂记。从哈尔滨的人情风物写起,一路向南串起华北、江南和南方,之后走到国外,笔下生出哥伦比亚河畔的小镇、罗马人的血液、荷兰的牧场……阿成先生的散文让人看着亲切,是一种自然的美,经历了人生情感的滋养,那亲切或可说是对读者产生慢慢渗透式的无痕迹的影响。
如果这是你人生中的蕞后一天,你会讲述什么?日本NHK电视台大受好评的纪录片《蕞后的讲义》完全版。日本著名导演、独立电影先驱者,黑泽明的接棒人大林宣彦讲述其一生的电影哲思。 这个在荧幕上为自己人生画上句号的老一代电影人,在癌症晚期拄着拐杖上台给大家讲课,告诉大家电影行业那些过去的事,自述其毕生对电影的领悟。 电影诞生之前,是存在着莫大的苦痛的。身为一个电影人,我今天讲授的课不是教大家如何拍出 大结局 的蕞后一节课,而是教大家如何将美好结局不断传递、延伸下去的节课 看电影这件事,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欣赏行为,而是成了一种人生体验。一次崭新的体验能够让人的世界观发生变化。
这部随笔集收录了华裔日籍作者陈舜臣先生的 81 篇随笔,有茶的故事、桥的故事、姓名的故事、珍品的故事,如此种种,听作者娓娓道来。陈舜臣善于挖掘中日文化在琐碎日常中的诸多差异以及背后深刻的渊源,并将其用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文风儒雅,笔触生动而又富有哲思;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可读性,还有中日双重文化的意蕴。 目前已出版的 陈舜臣随笔集 有《麒麟之志》《随缘护花》《桃李章》《 1 964 年的便笺》《披蝶而舞》《爱唠叨的幸兵卫》《雨过天青》《三灯书斋》《仙药与鲸》《东眺西望》《九点烟记》《史林有声》。
陈舜臣因其《中国的历史》和很多与中国西域有关的著作,当之无愧为日本介绍中国文化的*人。陈舜臣在执笔创作期间储蓄积累了大量详实的史实,使人们在阅读他的作品的同时还能从中知晓中国历史上的各类轶事和风俗习惯。本书以 中国史十八景 分篇,收录了陈舜臣在对中国历史研究中阐述的有关中日文化交流的十八篇随笔,是一部有着丰富内容和重大启发作用的中日文化论集。其中,*篇《烟的行踪》中,唐朝李贺所作《梦天》诗中的 遥望齐州九点烟 是本书名字的由来。
近代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万方多难之期,济济多士,或豪雄壮士,或骚客美人,都要逞引风流。浪花淘尽之日,繁花辞目之时,不免哀歌足以动人,挽联足以招魂。本书以挽联故事的形式记录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孙中山,袁世凯,胡适,陈独秀等近代名人对生死之感慨,对时事之追怀,对人物之评价。
《空谷幽兰》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为便于普通公众理解当今中西方社会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本书简述了中西方文明自萌生以来在文明特征上的一些差异,梳理了特定差异的表现形式和演变过程。介绍了文明初期生产力水平和使用铜器的普及水平分别对引发族群间掠夺、奴役行为的驱动和阻碍作用。由此,中华文明孕育出对外融合与温和逐利特征,而西方文明则呈现对外征服和积极逐利特征。早期的文明特征衍生出了中华文明追求统一、儒学治理、对外平等、对内阶级压迫的行为,以及西方文明追求扩张、基督教治理、对异族盘剥、对文明圈内平等的双重面目。西方文明的开拓、创新特性推动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和工业革命,支撑起西方社会的强盛和发达。中华文明因内敛、守旧等特性而错失了工业革命,在强势西方文明的压迫下出现了一百多年的衰弱;但改革开放使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克服自身缺陷而
本书是陈舜臣通过自作的八十八首韵律诗、词并以随笔形式自我解读的 诗话 ,也是陈舜臣的一部自传体随笔。在这里,陈舜臣讲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形式的对祖国、对神秘西域、对异国他乡、对亲朋好友的难以释怀之情。通过这些诗话,可以感受到并非诗人的陈舜臣给予读者的那份宁静以及不乏奔放的韵律,可以感受一种来自作者内心深处的温暖凝视。陈舜臣通过 诗 这一流淌在血脉中的优美语言形式缓缓而谦逊地展示了他的儒雅、才华,还通过 话 为读者娓娓道出我们熟知或未知的历史长河中点滴而凝重的故事。 陈舜臣随笔集 系列书名:《麒麟之志》《随缘护花》《桃李章》《 1 964年的便笺》《披蝶而舞》《爱唠叨的幸兵卫》《雨过天青》《三灯书斋》《仙药与鲸》《东眺西望》《九点烟记》《史林有声》
本书是陈舜臣以随笔形式解读中日往来、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诗人的文集。其中,陈舜臣以独特的视角揭开了那些有关历史事件、有关历史人物的背后故事。他的文字儒雅、有才气,字里行间亦表达了一种 将荣辱褒贬置于度外 的随缘心境。这本随笔集为读者娓娓道出我们熟知或未知的历史长河中点滴而凝重的故事。 陈舜臣随笔集 系列书名:《随缘护花》《麒麟之志》《桃李章》《 1 964 年的便笺》《披蝶而舞》《爱唠叨的幸兵卫》《雨过天青》《三灯书斋》《仙药与鲸》《东眺西望》《九点烟记》《史林有声》
本书是陈舜臣通过自作的八十八首韵律诗、词并以随笔形式自我解读的 诗话 ,也是陈舜臣的一部自传体随笔。在这里,陈舜臣讲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形式的对祖国、对神秘西域、对异国他乡、对亲朋好友的难以释怀之情。通过这些诗话,可以感受到并非诗人的陈舜臣给予读者的那份宁静以及不乏奔放的韵律,可以感受一种来自作者内心深处的温暖凝视。陈舜臣通过 诗 这一流淌在血脉中的优美语言形式缓缓而谦逊地展示了他的儒雅、才华,还通过 话 为读者娓娓道出我们熟知或未知的历史长河中点滴而凝重的故事。 陈舜臣随笔集 系列书名:《麒麟之志》《随缘护花》《桃李章》《 1 964 年的便笺》《披蝶而舞》《爱唠叨的幸兵卫》《雨过天青》《三灯书斋》《仙药与鲸》《东眺西望》《九点烟记》《史林有声》
人生不一定要远行,手边的光阴,也一样有你想要的答案;人生不一定要有珍馐美味,一顿家常菜,也能开心一整年;人生未必要遇见多么伟大的友谊,一位平常的故人,也能温暖你的人生记忆。生活或许没你期待的那样好,但也不全是你以为的那样坏,吃一顿美食,种一株花草,读一本小书,听一段音乐,学一样技能 生活的诗意未必在远方,珍惜手边的每一寸光阴,都有可能结出丰硕喜人的果实。愿你爱这生活, 爱自己,笑着走路,享受人间,把那平凡的时光,活出 橙黄橘绿时 的味道。全书收录17篇散文新作,诠释藏在生活细节里的智慧。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纳米材料是当代科三大前沿。到21世纪,这三大技术将合力打造新的智能机器,将重塑人类的大脑和体。作者大胆预测:21世纪,人类和机器将难分彼此,人类将不再是万物之灵。电脑将比人脑有高一万倍的智能。机器不仅具有智能,而且具有灵魂,将具有人类的意识、情绪和欲望;而人类身体中植入了用生物工程和纳米材料制成的电脑芯片、人造器官,将比现代人类更长寿,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灵敏的视觉和听觉,而虚拟现实有可能使人机发生“恋爱”……这不是科幻小说,更不是天方夜谭,这是为库兹韦尔为我们描述的“灵魂机器的时代”。 本书最末的大事年表中展示了宇宙演化、生命进化和科技发展的历程,使读者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过程和走向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