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从事动物学研究的时候,朋友常问我,怎么能够投入三年的时间,只专门研究一种鸟类?普通的松鸡难道还有那么多值得研究的吗?我的答案常令人觉得自负且刺耳:关于人性的研究虽有两千年历史,但所知仍然非常有限;人类除了稍微有点特殊,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哺乳类的一种;除非能够了解人性的演化过程,否则我们无法完全了解自己。 有鉴于此,本书前三分之一专论演化。此外,有关人性的探讨,也仅在这些篇幅加以论述。演化的基础相当重要,但对于基因运作提不起兴趣的人,演化这个课题确实有点困难。但请千万不要因此气馁。我小时候所受的庭训是,要先吃完正餐才能享受巧克力蛋糕,甚至到了现在,当我享用巧克力蛋糕时,仍然常有(但也故意忽略)罪恶感。如有读者觉得本书中后半部较易了解,因而跳过前段,直接吃“巧克力蛋糕”,我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苏州园林为何偏爱桂花,竟让梅生妒,使菊含羞?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缘何艳压群芳,贵为“花王”? “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芍药为何更得园林的喜爱? “杏花春雨江南”,旧时诗人所爱的江南杏花,为何不见在园林中栽种? 世人多叹梨花殇,作为观赏植物,“梨花带雨”别有一番风情,梨花承载着怎样的人情?为什么园林里不栽种梨树? 绿衣翠裳,柔美秀异的芭蕉在园林内为何总是被植于墙角? “为情而生,为爱而亡”的紫藤背负着怎样的情意? 当你打开这部书,这些秘密便会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去探索园林花木的奥秘。园林花木不仅支撑起了“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的人间仙境,还担任着文化符号的角色,这丰富了园林花木的意涵,啼红密诉,剪绿深情,春夏秋冬,风雨
《因明学研究》是一部关于印度古典逻辑的研究专著。它以佛教逻辑为主体,详细介绍了陈那所开创的新因明,兼及印度正理论等哲学派别的逻辑体系。本书还详述了唐玄奘及其高弟窥基、文轨、神泰等大师传述和发展因明学的杰出贡献。正是由于玄奘及其弟子的贡献,我国在因明学的研究上曾一度,从而成为因明学的第二故乡。本书论述深入,征引广博。著者不泥古说,在许多重要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既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敢于指出前人之不足,在学术上采取了求实的态度。本书为哲学史、逻辑史、佛学等研究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王强是新东方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一位天使投资人。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嗜书瘾君子。他凭借阅读,从边城考进北大,又从北大到美国深造,供职于美国一流实验室,而后又联合创始新东方、真格基金,成为知名的投资人。阅读拓展了他生命的疆界,而他也是真心喜欢书、喜欢阅读,这种喜爱持续至今。 作为著名的爱书之人,《读书毁了我》记录了知名“书痴”王强寻书、看书、买书、藏书过程中的故事和点滴感受,其对图书的喜爱入痴的状态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你不妨把书看成是王强的“红颜祸水”。因为很多时候,他已经把书当成了他的情人……从历史上的宠物,到厨烟里的大仲马,到莎士比亚的博物学,到伊甸园的黑暗,到曼哈顿的书店……书房是王强的王国,现在王国的主人便陪你展开书世界的瑰丽奇航。
本书讲述作者所认识和熟悉的作家、出版者、书评家、翻译家、书商,他们真实生活中关于书的逸闻趣事,其中包括董桥、林道群、杨照、止庵、毛尖、扬之水、南方朔、陈平原、牛汉、钟叔河、杨小洲等。 正如胡洪侠所说:“有一种人,他们连鸡蛋都懒得吃,他们只想认识下蛋的母鸡”。那好,跟着姚峥华走吧!这个多年来负责图书周刊的编辑,是带大家认识书背后的人的绝佳向导。写书人、评书人、编书人、译书人在“姚言”中纷纷揭开自己的面纱。
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核心内容,讲述相关背景和有记载的人物及故事,内容涉及普通的犹太家庭、犹太儿童、犹太艺术家等大批浩劫受难者的遭遇和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
闽南近海盛产海鲜。海鲜食材在烹饪过程的大量应用,清鲜淡脆、略带微辣、多汤菜的风格定型,标示厦门菜业已自成一路。 《厦门吃海记(2)/海洋文化丛书》作者朱家麟幼时曾讨过小海,人生阅历丰富,为各色海鲜立传,手到擒来。作者从历史文献和民间文化里录取各色海鲜的人文故事,并对大量海鲜的烹饪方法进行文化解读,为厦门菜的发展保留了许多原始基因。文章生动新鲜而趣味深长,读来令人神往。
本书通过钩稽相关历史资料,考察了中唐“春秋学派”形成与的过程,说明一家私学如何进入以科场为代表的官学体系之中,具体考索了中唐诗人与这一学派与学风之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晚唐主要的诗歌流派与诗歌风格形成的学术背景,从学术思潮、学术方法、上人知识结构诸方面分析了中晚唐学风的转变对诗风演变的具体影响、并从这一角度对中晚唐诗歌的审美特征作了新的阐释。
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反映的就是士族文化逐渐为大众社会所接受的历史趋势,它构成了中古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中古士族及其礼法文化我们需要重审视!显然,这是一个很重要很庞大的历史课题,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个案与总体相结合,对中古士族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应该说也属于这种研究的一部分。本书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山东崔氏士族的历史表现和历史地位。 本书作者夏炎,出身于书香门第,勤奋好学,酷爱历史学科。他花了五年多的时间爬梳资料,潜心研究这个题目,终于成书。书中对于清河崔氏谱系的钩沉索隐,以及对其家传文化的深入探讨,都取得了灼热可观的成绩,丰富了人们对中古士族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