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小物,涵盖书画碑帖、文房雅玩、亲友遗墨等,皆为赵珩先生家藏旧物。其中既有宋拓缉熙殿本《九成宫》、东里润色砚这样的传世名物,也有祖父的印章、启功赠父亲的书画扇页这样的自珍之物。作者不以经济价值论之,唯以 小物 背后的文化价值为重,细述各物来源,介绍历史背景,解析文化内涵,亲切的叙述中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情怀与人情温暖。
《夜航船》是明代文学家张岱撰写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全书共计二十部、一百二十五类,收录四干余条目。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政治人事到礼乐典章,从日用文玩到花鸟虫鱼,从三教九流到神仙方术,广采博收,无所不包。
《知堂谈吃》(全新修订版)收录了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关于 吃 的随笔文章181篇,由著名出版人锺叔河编选,自1990年初版后多次再版,此版参考岳麓书社《周作人作品集》第一辑、第二辑权威版本,新增锺叔河校订内容近200条。本书按照所收文章写作时间(部分根据发表时间)顺序编排,既有江南野菜的时令之美,亦有南北食俗的智慧碰撞;从一碗绍兴酒到北京的茶食,寻常食事中深刻融入了作者的生活哲学和文化洞见,字里行间浮现着中国文人的精神与气度。全书以 吃 为脉络,原本呈现周作人平和冲淡的文风,读者得以透过饮食窥见民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正如锺叔河所言: 重要的并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时的那种气质和风度。
本书是西方*早系统研究中国祠堂建筑的著作,初版于1914 年,共收录250余幅插图和照片、数十万字的文字描述和阐释。作者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考察了众多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祠堂建筑,从历史、民俗、宗教和建筑等角度,对其整体设计规划和各种陈设作了细致的描述。由于战乱以及外国人对中国文物的掠夺等因素,书中呈现的很多祠堂建筑实物已经不复存在,伯施曼的一系列著作因而成为中国古建筑史领域极具史料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宗白华是 融贯东西艺术理论的一代大师 ,其美学著述牢牢地把握了中国美学的精魂。本书汇集了宗先生所写美学论著精品中的精品。在这些文章中,他构筑了以艺术境界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体系,在美的基本性质探讨与中国传统艺术所具有的美学思想意蕴方面,给人以深刻启示。同时,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个体美的生活完美统一,能够切实提升读者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本书新增数百幅与主题相关的珍贵文物图片,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得到身临其境的美学感受。
本书是奢侈品文化撰稿人李菲的自选集,四十篇文章依Attitude、手表、珠宝文化三大线索展开,是一本高格调、有趣有料的时尚文化随笔集。作者以诸多一手体验和审美体悟,融入自己对历史、艺术、设计、文化等的深厚理解,融汇成别具特色的奢侈品 观看之道 ,带领读者了解奢侈品的历史和特点、探讨审美的变迁,也风趣、辛辣地表达自己对待奢侈品的态度。
《神异经》由[汉]东方朔等著
《孤独六讲》 这是一本关于孤独的书 美学大师蒋勋与读者再谈生命个体的孤独与完整。这本书要讲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品味四讲》 这是一本讲述品味的书 蒋勋鼓励大众从生活细微面出发,将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层次,从而能过一个有质感、有品味的生活。在小吃里发现信仰;感受服装的体温;如何营造一个家;怎样将急躁、焦虑的心情转化成缓慢的生活节奏;如何从生活细节中找到快乐,享受悠闲的文化 蒋勋希望忙乱步调下的现代人,可以放缓生活步调、舒缓生活压力,从*平易的生活面来伸展感知的触角,从美中获得心灵释放和宁静。 《生活十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俞敏洪在抖音上与人文、科技、商业等领域大咖直播对谈超过100期。本书甄选了其中30场对谈,分为6个篇章,向读者还原了这些杰出人物对谈时刻的酣畅和话锋背后的思想沉淀。 他和余华聊悲剧;和陈佩斯聊喜剧;和麦家聊人的韧性;和刘震云聊人性;和苏童聊命运;和梁晓声聊青春;和冯唐聊如何成事;和蔡崇达聊故乡;和李娟聊人生无常;和蔡志忠聊艺术;和许倬云聊中国文化命脉;和马伯庸聊历史写作;和许知远聊阅读;和王立铭聊科普;和薛兆丰聊财富 在他们的对话之间,我们能从这些杰出人物的个人经历和视角中,打开认知边界、解除心灵困惑、提升精神韧性。与此同时,他们的思想碰撞中,也蕴藏着时代的脉搏,将你我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这是一场有关人生答案的探索之旅,更是一部承载时代精神的群像纪录。
1949年以前,沈从文是作家,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1949年后他转行做了文物研究专家,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交道近四十年,期间的专注和投入并不比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时少,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 本书即收录了作者 另一半 创作:鉴赏文物的心得和对艺术的感悟。包括四十几篇笔记、随笔、讲稿和学术文章,涉及器皿、织锦、服饰、书画等类,还谈了个别地方的民俗文化。从中不仅可以饱览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艺术,也可寻觅沈从文离开文学圈后的生命轨迹。
本书是余秋雨先生面向普通公众讲授的中国文化通识课。 中国文化一直是余秋雨先生研究、写作的主线,数十年来他独立完成了从空间、时间、人格、美学等维度梳理中国文化的工作。如果说成为几代人传统文化启蒙读本的《文化苦旅》是开端,那么《中国文化课》就是总结。 在书中,余秋雨先生从多个维度探讨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 以心带史 的感性方式激活远去的历史,以中外对照的全球视野反思中国文化,真正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突破了常识性和常规化。在书中,他讲解50余位改变中国的文化人物,解读20余部铸就民族性格的原典著作;追索数千年文化史,确认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放眼四大古文明,反思中国文化的利弊得失;开列记忆篇目,释译经典文本;将中国的历史、文学、美学、哲学、宗教等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共享给读者。
本书用绘本的形式呈现《山海经》的异想世界。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一直是令人痴迷的存在,那些山海精怪、奇珍异兽曾经引发无数人的遐想。画家陈丝雨将《山海经》的域内园林、神话传说创作成了绘本,重建了古代山海图经的盛世。她用了6年时间,精耕每一个细节,解锁了180幅绝美仙草神兽。你将看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九尾狐、扶桑树、大人国、交胫国、刑天、祝融这些神奇的远古生活图卷,以绝美震撼的方式跃然于纸上。国学研究者孙见坤为每一幅插画做文字注解,生僻字注音,轻松易懂无阅读障碍。此版本《山海经》是5色金彩印,辅助比100%黑色还黑的 太空黑 ,具有了无与伦比的收藏意义。
本书是一部独特的铃铛珍品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倾力打造,通过他个人对铃铛的收藏与研究,展现了医学与人文的深刻联系。郎院士以 虎撑 古代医铃为起点,讲述了医学的起源、医者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医生的职业道德等重要话题。书中精选了作者30多年来收集的60余个来自世界各地、形态各异的铃铛,每个铃铛都配有实物照片和作者手写的铃赋,以及详细的释文。这些铃铛不仅具有艺术性与故事性,还蕴含着作者对亲情、医学知识、和谐关系的深刻见解。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铃铛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和博爱的多重价值,是对医学人文情怀的一次深情致敬。
姚慕双、周柏春是广大观众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兄弟二人少时从电台播音起步,互相扶持,在滑稽表演艺术道路上辛勤探索六十余年,不仅留下了大量经典剧目,还培养了一批以 双字辈 为代表的后起之秀,为滑稽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代表作有独脚戏《宁波音乐家》《学英文》,滑稽戏《满园春色》《路灯下的宝贝》等等。作者遍寻现存文献资料,结合多番采访姚周亲朋所获见闻,配以大量珍贵剧照、合影,真实还原了姚慕双、周柏春昆仲长达60多年波澜壮阔的滑稽艺术人生。本书以姚慕双、周柏春二人为中心,辐射至整个上海滑稽界,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上海海派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同时,书中还透露了姚、周二人许多不为人知的往事。
《郭论》 拾遗明清历史、解读市井文化、大话经典名著 郭德纲以更独特的视角、更有温度的故事,解读中国人骨子里的 忠 与 义 。 洞察人生,烛映世变,史学、文学、哲学一次到位。慢火烹茶,进退有度,体会中国式人性、人情、人心。老郭的智慧、热血和真性情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郭论》,带你领略更大的江湖。 《捡史》 心有波涛面含春色,此为江湖。 郭德纲 说起来谁都不信,我其实是一个好静不好动的人。 郭德纲在 郭论 系列的《捡史》中说, *近下雨,我每天在家里坐着,读读书,看看戏,就觉得很快乐。 他喜欢读史,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古人说 鉴以往可以知未来 ,就是这个意思。 《捡史》是百万畅销经典 郭论 系列的第二篇。郭德纲通过剖析历史人物,复盘一场场暗流汹涌的权力游戏,剖析君臣博弈法则,发掘出人性的精妙幽深之处
启功先生诗词讲记。介绍汉魏六朝诗、初唐诗、盛唐诗、中晚唐诗、明清诗、清代子弟书,鉴赏《诗经》《饮马长城窟行》《敕勒歌》《落花诗》《临江仙》《圆圆曲》《忆真妃》《东海渔歌》 一本书领悟古典诗词之美。
西南联大于战火中只存在了八年,却培养出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八位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西南联大通识课(青少版) 丛书精选 西南联大通识课 丛书中更贴合青少年学习的古典文学、诗词、国史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旁批的形式进行注释,所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僻字注音、解释、古汉语解释、文言文翻译、文学常识、文史知识、编者勘误等内容,又增加了 延展阅读 版块,拓展相关阅读,帮助青少年读者将知识融会贯通。 《西南联大汉语课(青少版)》的主题是 汉语课 ,书中收录了罗常培、唐兰、朱自清、张清常、王力等五位先生的十七篇作品,对汉语的语音、汉字的形成和演变以
北师大博士生导师启功写给大众的国学文化通识课。北京民间有一句谚语,批评知识不足、发言错误的人: 他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 启功借用这个谚语,称那些最浅近、最常见的知识为 猪跑学 。本书为启功的 猪跑学 讲记:文学源流、思想变迁、文化艺术、典籍巨著是怎么回事,《论语》《千字文》《红楼梦》该怎样去读 寻觅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的根脉,一本书读遍文史哲艺。
启功先生中国画讲记,讲述唐、宋、辽、金、元、明、清历代名画:《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匡庐图》《潇湘图》《小寒林图》《溪山行旅图》《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龙袖骄民图》《富春山居图》《楝亭图咏》卷 一本书读懂名画之美。
《丝绸之路》 2000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 凿空西域 ,开辟了丝绸之路。从此,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使者、商人、学者、僧侣怀着使命与目的往来于这条道路,将中国的文明、文化、商品传向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也将世界的物质、思想与文明带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从中国西安到意大利罗马,历时900个日夜,12000多公里,作者亲历丝绸之路,用特别的视角生动解读丝绸之路大历史,阐释2000多年来东西文化交流脉络,寻找丝路背后的文明逻辑,探求世界文明的未来之路。 丝绸之路是全球化的起源,只有读懂丝绸之路,才能理解今日中国与世界。 《一路向西:东西方3000年》 了解了西域历史,便掌握了东西方几千年的文明激荡! 汉武帝为何派张骞而非他人出使西域?班超何以威震边
故宫,既是明清朝的皇宫遗址,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理念、建筑功能,以及匠心独运的建筑意趣都成为今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宫廷建筑的经典代表作。自永乐大帝敕令修建,故宫在600多年的历史风云中,始终处在中心位置。那些围绕着紫禁城展开的历史进程,那些生活在紫禁城里的帝王嫔妃,那些为皇权稳固、百姓福祉或勤勤恳恳,或蝇营狗苟的将相,还有那些泯灭在岁月洪流中的宫女太监侍卫们,都曾在这座宏伟华丽的宫殿群中经历过悲欢离合,也为这座高高在上的建筑群增添了生气和活力。 The Forbidden City is not only the imperial palace site of the Ming andQing dynasties, but also the largest museum of ancient culture and art in China. Its architectural concept, architectural function, and ingenious architectural interest have become the classic representative of today 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香乘》一书是明末 学者、香学家周嘉胄穷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学著作,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之作。此书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介绍了大量与中国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 之作。《香乘》还博采宋代以来诸香谱之长,整理了很多传世香方,这些香方不仅具有香学上的史料价值,也是香道爱好者可以不断发掘研究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