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机会与方便,也滋生了“后现代式”的矛盾。该如何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举办专题讨论会,主题就是一千五百年来的东亚城市生活史。与会学者综合考古、文献、图像等资料,绘制丰富的都市生活画卷。对城市生活画卷的复原,对城市交往、游乐的再次展现,对城市生活细节的重新回故,都使古代繁华的城市生活如真实影像般地展示在眼前,令人生出几分向往与遐想。
《小说鉴赏与写作》的目的,除了解析小说的构成要素(包括它的审美元素)外,还在于阐述小说存在的意义、小说的分类、小说的流派以及如何赏析小说、如何写小说和如何写小说评论等。笔者希望通过《小说鉴赏与写作》给广大文学爱好者,尤其是小说爱好者一个比较全面的关于小说的认识;也希望给正在写小说或写小说评论的中文系大学生、的或业余的作者以一种有价值的参照。《小说鉴赏与写作》适合大学中文系学生、研究生和普通文学爱好者阅读,也可供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参考。
《广西文化符号》收录了112个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教育、美术、传媒、民族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最有代表性、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广西文化符号,包括桂林山水、刘三姐、太平天国、桂林米粉、北海银滩、壮话等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对这112个广西文化符号的来历、形成、内涵进行了阐释和展示,从而展现了广西的文化软实力,也充分体现了广西的飞速发展。
读这本书,就像在位世纪导游的带领下,一下置身于18世纪法国和欧洲社会,亲临西方在那一时代如火如荼的“中国风”、“中国潮”的文化情境之中。作者确实如同一位通晓中西文化的导游,他引领我们穿行于当年法国和欧洲的皇宫府邸博物馆、园林工场,并借助于翔实的资料和精美的图画,指给我们看,讲给我们听,中国的陶瓷、丝织和装饰艺术究竟如何改变了法国人欧洲人的风习:中国的园林建筑等工艺品的流入,到底又怎样推动法国和欧洲艺术风格的变化,中国知识、中国思想对法国文化产生何种深刻的影响。这是一本学术专著,研究的是18世纪兴盛于法国的“中国热”,也是钱林森主编的“走近中国”文化译丛中的一种。全书共分七章,也就是说作者是从七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对法国的影响的: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对法国的影响;二、中国的艺术对
在撰写过程中,承国际知名鹤类研究专家正富宏之教授来信热情鼓励,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博尔德(GeorgeArchibald)赠予世界现存15种鹤的大部分照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研究专家金维诺教授,人民中国杂志社编审、文化史研究专家郭伯南,故宫博物院金卫东先生审阅部分稿件;王云峰等许多摄影家、远在台湾的亲人上官业传先生和莫德均女士等提供珍贵图片,中国林业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都给以热情支持。编纂既成,书法家溥杰先生欣然题写书名。在此,谨向他们以及所有关心《中国的鹤文化》的朋友致以谢忱。鹤文化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鹤文化》的作者怀着不揣谫陋,聊胜于无的心情,命笔成篇,意在抛引玉之砖。由于此书篇章为多人执笔,观点、材料应用、写作风格,难免不尽一致。虽然洪涛协助我作了必要的统稿工作,仍
丛书选取了的古代人类文明作为选题,概述了各个文明在世界各区域隔绝闭塞的情况下发生、发展、兴盛乃至衰落的历程,丰富了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内容,有利于开拓世界古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丛书的编写动员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精干力量,反映了北师大历史学院世界史古代文明研究的治学成果和水平。丛书集中反映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从程度上填补了相关出版领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