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摄影,只能将眼睛所看见的,心中所感受的,收入笔底。我走出房间去捕捉京都的美好,却发现她像一个风情万种的少妇,接触越多,越体会到她的可爱,使人深深迷恋!这是一本书写京都的经典之作。林文月深谙日本的语言与文化,当年访学、居留京都期间,深入古都的各个层面,以细致的观察、娓娓的叙述,呈现了她个人对于京都的体会,于是京都近郊的亭台楼阁、古刹名园,京都的节令行事、民情风俗,有如一幅白描长卷,一一展现眼前。
《禅茶--认识与展开》是《禅茶文化论坛丛书》系列之一,是由关剑平主编。禅茶文化论坛包含了学术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和总结,杭州市佛教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中心计划每年支持举办一次具有学术原创性和实践开拓性的禅茶文化论坛;为禅茶研究提供科研经费,鼓励研究的深入展开;最后将这些研究成果社会化,供社会各领域、佛教各寺院、茶艺各流派参考、借鉴、批评。“禅茶文化论坛丛书”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其中的论文集系列在论坛的与会论文的基础上编辑。此外还有一个专著系列,汇集出版外研究者个人的研究专著,最终将集中全世界以禅茶为中心的茶文化研究成果。
《近松门左卫门选集》本书包括日本江户时代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四部净瑠璃代表剧作。《曾根崎鸳鸯殉情》和《情死天网岛》是“世话物”(历史剧),《景清》和《俊宽》是“时代物”(社会剧)。近松享有“日本莎士比亚”的美誉,其剧作结构严谨、剧情复杂、戏剧冲突激烈、语言优美隽永。其中《景清》一剧更被认为净列瑠璃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成为新旧净瑠璃的分水岭,标志着日本古典悲剧的诞生。
无我茶会是源于我国台湾的一种新茶道形式,也是源生于中国本土的新茶道文化,为当代茶道思想的载体,现已成为世界主要喝茶地区通行的茶会形式,目前正在各地爱茶人群中流行开来。茶会模式自1990年实施27年,10多个国家, 10000多场次,500000多人次参与,188条茶会操作细节,共同专注于茶道技术与艺术的生命力。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道思想、一种茶会形式的名称,无我应被解释为“懂得无的我”,“无”中才可以生“有”,无我的无也不是“空”、不是“忘记我”、不是死亡,而是有如光线的无,乃由七彩融合而成,纷杂的生命色彩藉“茶”将之纯化为无,创造一个茶道理想国。 本书提供了相当精密的一套科学方法,将茶会之前、之后或进行时的“什么、何时、何地、何人、为何、如何”的实际操作技艺一览无。作品以干净清晰笔触,解释了“无我茶会”是什
本书是石田干之助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石田干之助之名似乎就是与《长安之春》连在一起的。本书以唐代长安为焦点,主要通过唐代文学家的诗文作品以及广泛的汉文史籍,考论和描绘了国际化大都市长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中外文化交融的历史场景。
阿富汗地处中亚、南亚和西亚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是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汇点,同时又是文化交往的舞台,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阿富汗不仅对沟通东西方文明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精神、道德、物质和文化的特色。从历史进程的层面上看,古代阿富汗几乎是一部被外部力量征服和统治的历史,而近现代也经常发生内战和外战。20世纪末长达20多年的残酷战争更是几乎摧毁了社会结构和国家现代化的成果。国家重建是当务之急。 阿富汗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值得深入研究探讨。这本书共二十七章,分别叙述各个历史时期和领域里的重要文化和社会事件,上起上古时期,下迄2005年,全面介绍阿富汗的占代文明和近现代社会演变过程。
无我茶会是源于我国台湾的一种新茶道形式,也是源生于中国本土的新茶道文化,为当代茶道思想的载体,现已成为世界主要喝茶地区通行的茶会形式,目前正在各地爱茶人群中流行开来。茶会模式自1990年实施27年,10多个国家, 10000多场次,500000多人次参与,188条茶会操作细节,共同专注于茶道技术与艺术的生命力。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道思想、一种茶会形式的名称,无我应被解释为“懂得无的我”,“无”中才可以生“有”,无我的无也不是“空”、不是“忘记我”、不是死亡,而是有如光线的无,乃由七彩融合而成,纷杂的生命色彩藉“茶”将之纯化为无,创造一个茶道理想国。 本书提供了相当精密的一套科学方法,将茶会之前、之后或进行时的“什么、何时、何地、何人、为何、如何”的实际操作技艺一览无。作品以干净清晰笔触,解释了“无我茶会”是什
柳田国男著,杨田译的《乡土日本》通过分析、对比日本和其他各国乡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精辟地指出“乡土研究的靠前要义是了解平民的过去”,阐明了日本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记录方法是“由乡土的人们在乡土、地方或农村搜集资料”,以比较之法认识乡土,很终目的则是认识整个日本社会,“救世济民”。
柳田国男著,杨田译的《乡土日本》通过分析、对比日本和其他各国乡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精辟地指出“乡土研究的靠前要义是了解平民的过去”,阐明了日本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和记录方法是“由乡土的人们在乡土、地方或农村搜集资料”,以比较之法认识乡土,很终目的则是认识整个日本社会,“救世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