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在想什么(套装共四册)》选自《李圭泰专栏》,以随笔形式锐利地剖析了韩国人通过日常生活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及文化内涵。《韩国人在想什么(套装共四册)》自83年首次出版以来,迄今为止已经重印几十次,是韩国出版史上有名的畅销书。 作者认识到: 韩国人不管到哪里都是韩国人,成不了美国人、法国人,抑或日本人、西洋人。不仅外貌上成不了,语言、文化、生活、思维方式、情感等各个方面都与之有根本性的不同,就算穿的是西装,喝的是咖啡,说的是外语,韩国人也终究只能是韩国人。 于是他发问: 让我们成为韩国人的这一超强的同一性到底是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作者得出结论: 这种同一性是一种存在价值,让韩国人之所以为韩国人;是一种思维方式,支配以及左右着韩国人的所有行为特征,让韩国人区别于外国人。 作者比
本书是《日本香文化》的全新增订版,新增第六章介绍日本香铺的内容,作者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书中个别内容错讹处进行了修订,并增补图片共计300余幅。全书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日本香道的历史、香道用具、仪式流程、日本著名香铺等,此外,书中还增加了一段日本香道泉山御流提供的视频。本书不仅可以使香道学习者、爱好者详细了解日本香道,也可通过作者对香道的研究,唤起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搭建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本书是一本讲述京都真实像的轻学术文化类读物。内容包含京都都城格局的奠定与演变、佛教对京都文化的影响、京都的神社、京都的建筑与庭园、“京料理”、京都茶道、京都的学术与教育氛围、京都器具等。作者以翔实的文献为基础,同时以自己长期在京都的生活阅历为基底,力图以生动而不滞涩的笔调写出作者自己所理解的京都,尽可能为中国读者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京都像。
本书作者格雷厄姆·罗伯,英国当代有名传记作家。城市史。本书为《纽约时报》畅销书籍。这本书为我们介绍了一座从未知晓的巴黎。以人为线索(既包括政治家拿破仑、玛丽-安托瓦内特、希特勒、戴高乐、密特朗、萨科齐,作家普鲁斯特、左拉,哲学家萨特、波伏娃,艺术家格莱科、戴维斯等知名人物,也包括建筑师吉约莫、城市规划师豪斯曼男爵、警探维多克、摄影师马维尔、剧作家亨利等在巴黎历目前有深远影响但已不太知名的人物,还包括一些小人物),精心选取每个人与巴黎的一段人生故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了从法国大革命到2010年间的法国历史。
日本结 是一个象征,有双重寓意:团结,在 一亿总 的名义下抱团取暖,在开放的世界中极其排外;心结,不仅横亘在中日两国之间,也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本书是作者 地缘历史哲学 研究之开篇作,尝试将实地考察与文献阅读结合,力求在 人与自然 的基础关系中追索民族根性及其文化抉择,强化 地缘 意识,为传统的 历史哲学 搭建接地气的认识平台。今天世界,一个地球一个人类村,仿佛孤悬汪洋中的日本;诸多民族国家仿佛列岛生民,再寻不到恣意扩张以缓解困境的地盘, 不得不在有限的生存空间中做出日趋收敛的选择 日本的意义因此凸现出来:它亘古至今的生存困境,折射出整个人类的困境;由此看 日本 的启示,就在它身处困境中的自觉/不自觉、自律/不自律、自治以及对自治的僭越 无论经验或教训,对今天的世界和未来人类生活,都具有文化意义
通过汲取各学科 研究成果,南希 K.斯托克(Nancy K. Stalker) 展示了日本历 的重要主题、文化趋势和宗教发展。是一本独特的日本史作品,它从文化切入,以日常生活和普通消费为主要关注点,并延伸到性别文化。 全书共分十二个章节,按时间顺序和主题展开。介绍了日本不同时代的文学、戏剧、美术、手工艺、建筑、园艺、宗教、思想流派等多方面内容,结合史实,对诸般文化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解说。是一部适合初识日本者阅读的“入门级”作品。作为英语研究者,作者跳出了日本文化研究的亚洲视角,在如何看待文化现象与分析其原因时有独到之处,对明治时代以来日本的文化脉络及其与亚洲各国文化间的纠葛也有较为清醒客观的陈述。
本书从密教入手研究神魔小说,分别介绍了密教和神魔小说的概念及发展。重点关注密教对明清神魔小说的影响,研究考据了《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和《封神演义》等7部神魔小说与印度密教的联系。
《印度古代文化史》按时间顺序分八章介绍了印度古代文化史,让读者能够对史前文明开始的印度古代文化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书中有作者运用新资料提出的新的学术观点,囊括了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专业知识的介绍,既能对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有所裨益,又能让普通读者了解印度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
所谓时空观并不是文化差异的普遍性东西,各种文化一定有其固有的模式。那么,日本文化具有怎样的时空观呢?独特的时空观使日本文化具有怎样特征呢?作者凭借丰厚的学识和广博的阅历,从古代神话、信仰体系中探求日本文化中的时空观的原型,并透过这些原型在艺术与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论述了传统的时空观对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自古以来,住在日本列岛的人们将风、树、山所有“令人敬畏”的事物称之为神。把带来灾难的事物、带来谷物及渔业丰收的事物等所有人力不可控制的自然现象当做敬畏的对象。本书在追寻被天神追逐,流窜的众神的命运的同时,探讨日本人生活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