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说中国人》主要是描述、分析中国人。不敢说什么“客观”,至少保持相当“忠实”。中国人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骂的人骂来骂去,都只骂到中国人的皮毛,并没有伤害到躯体。捧的人费尽口舌,不过是锦上添花,好像也没有让中国格外光彩。骂也好、捧也好,中国人几千年来,永远还是中国人!中国人最常见的事情,当然不限于《曾仕强说中国人》所列举的内容。我们抱着抛砖引玉的心情,亟思对中国社会有所回馈。
象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我国几千年来悠久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对其进行细致的梳理与研究,可以以之为窥豹之管,进一步深入探究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象征又是融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只要留心,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充满象征意味的事物、图案或符号。《中国象征文化图志》不执拗于尚未有定论的理论问题,而是采用大量图片解释象征的文化内涵,为读者打开中国文化的另一扇门,读者走进全新的象征文化世界。
《趣民国》用衣、食、住、行、娱、情,六个关键词,串起民国人的生活故事,在丰富前人的记述和珍贵的历史照片中发现蛛丝马迹,重新演绎出一幅生动的民国风情画。民国,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时代,也是一个妙趣横生的时代。书中的琐言细事,正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世界文化史导论》采用编年体与专题阐述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叙述史前文化、古代文化、向近现代文化过渡和现代的主要文化问题,还设专章叙述重要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史。主要特色是偏重于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潮及其来龙去脉,在尽可能吸收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同时,致力于揭示世界文化史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致性与多元性,并试图探讨文化发展的活力,展示文化活力的性质及其影响,力图说明西方传统文化为什么能够较早向资本主义文化转变等问题;在充分肯定现代科学和现代文化的种种成就时,高度关注现代文化的种种弊端,以便读者对现代化或现代性的正面成就和负面后果形成科学的认识,对现代社会长短处的了解更加全面,力求在社会中找到某种平衡,以便使我们国家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世界文化史导论》主要供大学通识课教学使用
滕州拥有超过7000年的文明史。以往关于滕州历史文化的叙述,皆将其作为地方性知识。本书跳出地域的限制,以宏大的视野,深邃的眼光,将滕文公、叔孙通、公孙弘、墨子、鲁班等出自滕州的历史名人或文化巨匠放到儒学乃至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些重大关节或整体背景中重新加以解读,使滕州在中国历史文化全局上的地位得到重新定位,一些标志性和符号意义的历史文化现象也得到重新阐发,从而刷新了滕州的历史文化面貌,并为深化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
本书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故此书当与《国史大纲》合读,方能获得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本书虽主要在专论中国方面,实亦兼论及中西文化异同问题。钱先生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
《卡路里与束身衣:跨越两千年的节食史》这本有趣的书讲述的是两千多年来人类辛苦而徒劳地与凸起的肚腩作战的社会史,甚是发人深省。对身形体重的痴迷可能被看作是二十一世纪特有的现象,不过获奖历史学家路易丝福克斯克罗夫特告诉我们,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我们人类就为饮食而大伤脑筋了。福克斯克罗夫特经过一丝不苟的细致调查,写成了这本《卡路里与束身衣》。为了拥有体型,人们曾经尝试各种荒唐的法:英国诗人拜伦最爱的餐是饼干配苏打水;茜茜公主每天花一小时穿束身衣,甚至将自己缝死在衣服中……为什么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后继地投身各种方法?书中深刻揭露了推动节食业发展的种种虚构的“童话”,在介绍各种方式的同时告诉人们如何以正确的方法来对待饮食和自身,从而获得身心愉悦。
一个穷困潦倒的家丁陷入了“除当强盗,别无生路”的生死抉择,他该何去何从?一桩简单明了极易侦破的杀人案,因当事人各执一词而陷入扑朔迷离的困局,他们为何抢着当凶手?一个因长鼻子困扰大半生的老僧禅智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