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4折4折-5折5折-6折
筛选:
    • 吃: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
    •   ( 4393 条评论 )
    • 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2020-01-01/ 中信出版社
    • 人人都需要食物,大部分人都爱吃食物,可很少有谁敢保证自己了解食物。面对满盘珍馐,你看到的或许是卡路里,是营养配比,是价格,而有人却能看出文化标签和历史印记。知名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有言: 告诉我你吃什么,我会告诉你你是什么。 盘中之物承载了人类过去与现在的种种信息:我们的身份,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我们所处的社会在世界中的位置。 吃什么 和 怎么吃 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写照。 菲利普 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这本令人大开眼界的书中,他重点考察了与人类文明深深交织在一起的八场饮食 革命 ,呈现了一部 吃出来的全球史 : 火的使用揭开了文明的序幕,人类独有的烹饪技能就此诞生。 吃 从一开始就承载了许多仪式性和超越性意义,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又令 吃 有了平民和高阶之分,这些饮食背后

    • ¥37.4 ¥68 折扣:5.5折
    • 茶在中国 一部宗教与文化史 中国工人出版社
    •   ( 175 条评论 )
    • (加)贝剑铭(James A.Benn) /2019-12-01/ 中国工人出版社
    • 《茶在中国:一部宗教与文化史》以一件日常商品和大众饮品为切入点,探索了封建中国早期到其后大约1800年的时段里,传统中国宗教与文化变迁的概况。它追溯了饮茶从具有神话色彩的起源到19世纪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宗教思想、机构和人物是如何影响茶的故事,也考察了茶带来的传统习惯、审美、仪式、科学和知识观念方面的变化。

    • ¥37 ¥68 折扣:5.4折
    • 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 许倬云先生期许 刘擎许纪霖施展罗翔李善友诚挚 中国文化史 历史 正版书籍 博库网
    •   ( 101 条评论 )
    • /2024-08-16/ 岳麓
    • 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的大历史观,用清晰的逻辑、简练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三方面内容: 方面是古代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所形成的“天下 ”体制,从“ 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内向型经济形态及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第二方面是从轴心时代中西文化的比较,延展到现代民族 的诞生,以及近代以来中国被深度卷人世界贸易体系以后两种文明的互动。第三方面是现代世界 化贸易的兴衰和以此为基础的全新世界格局,在“ 化”走入低谷的 ,中国应该坚持的道路和未来世界的方向。 许先生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他还指出,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世界大同”的理念,应该成为构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 ¥33.1 ¥68 折扣:4.9折
    • 文明的边疆:从远古到近世
    •   ( 950 条评论 )
    • 张国刚 /2020-12-31/ 中信出版社
    • 从远古到18世纪,规模尤为宏大的文明交流互鉴,就发生在横贯亚欧的丝绸之路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文明之间的相互吸引,它之所以能够延续千年,根本动力在于人类共有的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文明的向往。 《文明的边疆:从远古到近世》是一部丝路文明新解。书中从大范围、长时段、历史纵深的角度考察欧亚各民族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往,将这段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划分为四个宏大的篇章:从史前丝路到凿空之举,远古的东方与西方首次相遇;汉唐时期诸神入华,四大文明体系在西域边地汇流,开始形成多元贸易和文化交流网络;宋明之际,香药东来、瓷器西去,华夏物产经由海上丝路到达中亚,远迄欧洲;至晚明盛清,传教士东来,拉开了中国与欧洲从想象异邦走向东西之辩的文明互鉴的帷幕。至此,丝绸之路终将亚非欧三大洲,亦即近代以前的文

    • ¥37.9 ¥69 折扣:5.5折
    • 两种文化之争:战后英国的科学、文学与文化政治 盖伊·奥尔托拉诺 编著 社会学 正版书籍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博库网
    •   ( 16 条评论 )
    • 盖伊·奥尔托拉诺 /2024-01-31/ 南京大学
    • “将‘两种文化’之争解释为两种学科文化之间的冲突,无异于说,在现代欧洲的早期,女巫受到迫害就因为她们是女巫,或者说,逃亡的奴隶被归还给主人就是因为他们是财产。”科学家、小说家C. P. 斯诺爵士1959年在剑桥大学发表题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演讲时,大约没有料到他将掀起的是这样一场思想风波,以至“两种文化”成为和他本人的名字紧密绑定的观念标签。伴随利维斯的质疑而展开的这场跨越20世纪60年代的论争被冠以“两种文化之争”之名,仿佛它是大半个世纪前发生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另一场交锋的再现,但仔细考察其间涌现的各路支持与反对声音便会发现,正如发端于此一时期的科学的社会历史学,作为一组对立概念的科学与艺术此刻有如一匹特洛伊木马,携着围绕技术进步、大学使命、帝国命运而展开的不同意识形态主张,

    • ¥34.6 ¥68 折扣:5.1折
    • 绘画中的朝鲜饮食史 [韩]周永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06
    •   ( 17 条评论 )
    • /2024-05-3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该书分四部按16世纪至17世纪初期、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期至中期以及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分别介绍了各时期传统绘画中的朝鲜饮食。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详细介绍了朝鲜的传统饮食及其发展历史,所用资料丰富翔实,视角新颖独特,解说可信度高。该书把朝鲜著名画家金弘道、申润福、金得臣等人的二十余幅作品作为分析对象,饶有兴致地探讨了画中出现的各种饮食及其演变过程。 第二,将朝鲜的传统饮食作为主要的探讨对象,并通过饮食窥探朝鲜的风俗,从而生动地再现了从黎民百姓到官宦富贾的生活百态。图中既有背负坛坛罐罐叫卖的商人,也有走街串巷吆喝的小贩,还有冒着朝廷禁酒令偷偷地过把酒瘾的官吏,更有大摆王母寿宴的朝鲜国王。可以说,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正是朝鲜时代风俗民情的高度缩影。 第三,图文并茂是该书的

    • ¥39 ¥78 折扣:5折
    • 中国文化全知道(新版)
    •   ( 85 条评论 )
    • 文若愚 著 /2016-03-01/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为了帮助读者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国文化全知道(超值典藏版)》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涉及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茶、中医、养生、饮食等内容,注重科学性,又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一书在手中国文化全通。 体例编排注重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层次,脉络清晰,各分卷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方便读者学习和掌握。200余幅精美的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将中国文化精彩、直观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使其仿佛置身于一座立体真实的博物馆。 全新的视角、注重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引领读者从一个崭新的层面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是方便快捷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获得广阔文化视野、提高人文修养的理想读本。

    • ¥40.8 ¥68 折扣:6折
    • 书籍与文明 :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人文景观
    •   ( 34 条评论 )
    • 刘松矗//武玉红//袁曼书|责编:赵静 /2023-02-01/ 四川人民
    • 一部英国“知识社会”进化小史,跨越百年重温维多利亚风尚,感知书籍与文明的互塑共生。本书回顾了维多利时代的“知识生产”光景:构建专业化的知识学科、为国民大众出版知识与探寻知识生产的价值隐喻,详细探讨的历史个案——威廉·斯塔布斯与《英国宪政史》、约翰·默里与大众旅游指南书、钱伯斯兄弟与《钱伯斯百科全书》、“疯子”迈纳医生与《牛津英语词典》、“家庭天使”与女性阅读,反映了该时代人文知识生产的不同侧影,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印证了英国中产阶级及其文化对“知识”的重新塑造,映照出19世纪英国这一“知识社会”的理念光谱,并表现出英国“知识制造工业”现代化流变的不同样态。全书围绕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众阅读、书籍出版、学科建立、学派发展等重要事件而展开,梳理了大众、作家、学者和出版商之间的互动共存

    • ¥35 ¥78 折扣:4.5折
    • 货币文化史Ⅰ:希腊罗马时期钱币的诞生与权力象征
    •   ( 14 条评论 )
    • [美]比尔·莫勒 /2022-03-01/ 文汇
    • 公元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 早的金银合金币,即琥珀金币。钱币的诞生,打破了希腊罗马时期王权、战争与 之间的界限。钱币意味着权力。 雅典银币是雅典的象征,钱币上的猫头鹰是雅典城邦的标志。钱币使希腊民主制度显影,精英男性公民参加集会时,能得到政府发放的报酬。 铸币使罗马发动境外战争成为可能。公元前3世纪,罗马向意大利南部军事扩张,钱币主要用来支付军队的工资,而非满足平民的经济需求,罗马因此 终成为帝国。 当国王像神一样被崇拜,地中海世界的钱币上的图像开始由神祇,变为在世的统治者。 钱币是希腊文化与罗马帝国权力的象征,它使不同的价值和文化体系趋同。没有钱币的诞生,就没有希腊城邦的繁荣与罗马帝国的形成。

    • ¥36.8 ¥88 折扣:4.2折
    • 文化记忆 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6 条评论 )
    • (德)扬·阿斯曼 /2015-05-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文化记忆》是扬·阿斯曼系统提出“文化记忆”理论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记忆(有关过去的知识)、身份认同(政治想象)、文化的连续性(传统的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在古代埃及、以色列和希腊三种高级文化中,有关过去的集体图像如何构成,对民族身份的确定和强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文化记忆又是如何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这一理论不仅为认识不同文明成长的内部机制和兴衰根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澄清有关记忆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模糊概念,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并定义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问题。本书多次再版,被译成多种语言,并为作者赢得“德国历史学家奖”这一德国历史学界优选的荣誉。

    • ¥38.4 ¥69 折扣:5.6折
    • 晚清现象
    •   ( 3 条评论 )
    • 王稼句 整理 点校 /2020-06-01/ 山东画报
    • 本书图文均选自《图画日报》。《图画日报》是晚清石印画报,油光纸或连史纸石印经折装,由上海环球社编辑发行,内容涉及人物、景观、文化、时事、现象等,以“增长国民智识,开通民社风气”为刊行宗旨。 这本《晚清画报》辑集《 图画日报》中凡属 “ 现象 ”的专栏, 涉及上海、北京、南京、苏州四地,内容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场景、日常生活等方面。本书图文对照,眉目清晰,能使读者略窥晚清世界,也能给研究者进入历史、体会浮沉、采撷花朵提供极大方便。

    • ¥35.28 ¥98 折扣:3.6折
    • 实践乌托邦 新城镇运动思想史 历史学堂 美罗斯玛丽 魏克曼著周平译 以全面的视角揭示城市规划者
    •   ( 7 条评论 )
    • [美]罗斯玛丽·魏克曼周平译 /2023-10-02/ 上海译文
    • \"【内容简介】: 典型的城镇围绕着河流、海洋、深港等自然资源形成,或者干脆依傍一个大的繁荣城镇。“新城镇”却不是,它是依据法令而非必要性创建的。 新城镇是一个标签,在特定历史时刻用来表达有意识的、具有高度象征性的领土控制和定居行为。它是插进土里的一面旗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霸权标志。新城镇的一切——如何设计与布局,又如何建造,社会在其中如何运作,等等——都是精心策划的产物。 田园城市、法西斯主义新城镇、工业城镇、资源城镇、社会主义钢铁城镇、石油城镇、卫星城镇……新城镇是 或地区重建和提取资源的工具,被用于人口的重新安置和领土统治。新城镇是大城市拥堵、贫困、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是汽车时代区域规划和交通系统的试验场, 是生活在大自然甚至外层空间的试验场。 每个城镇都是一个品牌

    • ¥35.28 ¥72 折扣:4.9折
    • 中国古代车文化
    •   ( 83 条评论 )
    • 余良明 著 /2015-01-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车文化是一个真正的跨文化丛,不但包括生产制作和使用规则系统,还包括军事、礼制、交往、外交、商业、旅游等等功能;不但提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上的可靠信息,也丰富了精神文化的盛宴。本书通过叙述中国古代车的发展变化来再现传统文化、阐释传统文化,在叙述事实的同时坚持价值评判,是一种史论相兼但更倾向于文化性的学术论著,填补了中国古代车文化专著方面的空白。

    • ¥35.1 ¥78 折扣:4.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