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个乡村女孩在成为母亲之后,通过口述史和民族志的方法写就的中国乡村百年传续的教育家谱,对家庭教育中的亲缘共育、恩德训育、吃苦伦理、青春期悸动、贵人相助、阶层摆渡、现代养育焦虑、完美母职、象征性父权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一个农村家族的五代人在百余年间如何面对苦厄、动荡、无常把孩子 拉扯大 的复杂经验,也能看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 野孩子 们的长大成人的多条路径。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闻撰写的学术著作,共1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王志民、徐振宏主编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东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山东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山东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本书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本书认为,希腊以来一开始以哲学为代表,后来发展为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西方现代学术,从根本上代表了一种与中国古代学术迥然不同的学术传统。无论是中学原有的分类体系,还是西学 的学科体系,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无论用西方 的学科范畴来肢解中国古代学术,还是用中学原有的分类体系来衡量西学,都是值得怀疑的。进一步看,通常所谓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不是同一学科内部的两种思维方式差异,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术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正因为学术类型的不同,人为地追求所谓中西结合,有时也没必要。用现代西方学术和学科范畴来分割和整理中国古代学术,不仅可能包含对西方学术本质的深刻误解,也可能构成对中国学术传统的人为摧残。
2015年《船山学刊》创办一百周年,期刊社从过刊中精选文集240万字,分船山卷、湖湘文化卷、中国传统文化卷三类出版。本卷从过刊中收集论述船山与湖湘文化为主题的很好论文,使对此问题有兴趣之读者一册在手,可见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