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历史,追溯这一历史常常是一件颇能令人兴奋的事情。就一般人而言,城市给他们的印象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或者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边上标着这座城市的名字,人们可以通过读图知道它的方位、交通,它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以及大概的地貌特征,比如哪一条河流或者大道从它边上经过等等;或者是眼前的一批巨大的建筑群,以及这批建筑群的组织秩序,比如街道、社区、公共设施,商业、居住、文化、政治等功能分区,诸如此类的城市实景,更加强了人们对于城市空间性的认识。总之,城市的空间性在一般人们的印象里是鲜明的。 本书主要讲述了宁波老城的历史,讲述其沧桑往事,描绘其市井风情,让人魂系梦牵,欲说还休……
中国古船从用途上分为漕、客、货、战、农、渔六大类。从结构上大体分为舲、舫、(舟刁)、艓、舢、舳舻、舴艋等。舫“是两船相并的双体船”。“舲”是有窗户的小船。“(舟刁)”是狭小刀状形木船。“艓”是轻巧灵活的木船。“艗”是画有鸟形状的大船。“舳舮”是艏艉相接的船。“舴艋”是两头尖尖很小的内河客货船。中国古船制造材料多样化,主要有木船、竹船、皮筏船、桦树皮筏船,此外,还有石头制成的船。如北京昆明湖的石舫是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制造的,光绪时(1875-1908)加楼添台,安装了当时时髦的彩色玻璃,成为朝廷达贵游览景点。
本书由今已屈指可数的现代围棋老工作者朱唯力(笔名朱伟)撰写,介绍了20世纪下半叶上海围棋的曲折发展,记述了围棋爱好者们曾津津乐道的“围棋活动中心”的盛衰、大小名手轶事,对了解当代的围棋名人、围棋事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变迁,提供了视角独特的可贵参考。
本书由今已屈指可数的现代围棋老工作者朱唯力(笔名朱伟)撰写,介绍了20世纪下半叶上海围棋的曲折发展,记述了围棋爱好者们曾津津乐道的“围棋活动中心”的盛衰、大小名手轶事,对了解当代的围棋名人、围棋事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变迁,提供了视角独特的可贵参考。
在中华文明体系中,江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独具。本书以宏大的视野,全面展现了江苏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的独特地位及做出的重大贡献。作者从文献与考古遗存着手,系统梳理了江苏由古及今的历史和文化脉络,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及传承创新。学理清晰,叙述精当,是一本难能可贵的文化普及读本,且附有大量精美插图,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也是一本对外展示江苏形象的读物。
这是一部研究历史的学术散文,是一部调查渔村的田野日记,是一部展示非遗的人文地图,是一部彰显文化的纪实文学,是一部传承民俗的乡土。本书从浙江历史文化和浙江沿海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构建浙江沿海人文地图,展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彰显浙江海洋大省丰富内涵。全文艺术地对其展开文化的挖掘与解读,以诗意、散文的笔法真实地记述,论述学术观点,以学术的论识支撑散文架构,作品既有理性的力量又有文化的力量,更有文学艺术的力量。是作者对纪实、学术散文文体的探索与创新。本书将争夺中国第十一届“山花奖”,浙江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冲击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鉴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理实体。此书以提纲挈领的《概述》为首,全书分成七章,对鉴湖的记叙论证,确已包罗尽致。从此湖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兴衰过程等等,都已阐述无遗,并兼及全湖的山水风景,人物事故,名胜古迹,也都细溯渊源。而最后一章《鉴湖整治》从当前和未来评估,实在更为重要。鉴湖的精详过程,此书已述其始末,大体概括,是从一片潮汐直薄的沼泽湿地而成为一座巨型水库,而这座巨大水库中的丰富淡水资源,随着“九千顷”地区的堤塘不断修缮加固,特别是山会萧沿钱塘江的江堤的完成而渐次北移,在“九千顷”地区也作出了改造土地、扩大繁殖的贡献,终至让“三十六源”汇成一个“鉴湖水系”,使山会平原成为当今长三角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水乡泽国,是我们国家中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而今后随着水利科学的发展,地方财力的充
只有认同历史才能认同文化。本书把历史学、民俗学、地质学、语言学、文献学等知识与田野考古发掘和近代科技考古成果相结合,在众多吴文化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对吴文化的根基,采用二重证据法,作了跨时空的考证与考辨;对吴文化的文脉在其内涵与表现特征上作了广泛的比较科学的分析与提炼,颇有独到见解。古韵今风,旁征博引,传统与现代互动,挖掘吴地历史资源、唤醒吴地记忆、接通吴地历史文脉,凸现吴地文化完整体系的雏形,应答了当前在吴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并对吴文化与现代社会、吴文化的当代价值、吴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等诸多论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展现出吴文化的多元性与开放性风采,为解读吴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与文化创新、实践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