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韦力先生寻访古代私家藏书楼,二十余年如一日。《书楼探踪 江苏卷》是 书楼探踪 系列的第二卷,在该书中,作者实地探访了位于江苏的20处著名藏书楼,不仅详述了他游历访古的感受,而且广征博引,将藏书家生前身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从乾隆年间徐乾学的传是楼、黄丕烈的百宋一廛,到民国时期柳亚子的磨剑室、钱穆的素书楼,这些篇章宛如一座座藏书文化的丰碑,按时间先后排列,俾使读者从历史纵深中了解到中华大地的人文书香。
作者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以追寻羊城历史文化沉淀及再现其人文精神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探秘追踪、抽丝剥削,向读者带来了一部记载岭南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风流人物、动人故事的精彩画卷。全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配以大量珍贵的新闻图片,许多事例皆为作者多方实地采访而得,极具历史价值、收藏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岭南文化、认识岭南风情的途径。
《扬州名园记》为扬州地方文化学者顾一平先生历时数年,多方搜讨抄录而成。共收录宋代以迄清代学者文人叙写扬州园林的散文115篇,分园记(43篇)、堂记(35篇)、楼记(8篇)、亭记(15篇)、馆记(3篇,跋文3篇)、阁记(3篇)、台记(3篇)、庄记(4篇)、圃记(1篇),凡扬州园林及亭台楼阁之属,如影园、休园、九峰园、个园、纵棹园、平山堂、深柳堂、珠湖草堂、真赏楼、文选楼、竹西亭、小玲珑山馆、文游台等,均有涉及。文章来源,多数抄录自地方志书,如《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平山揽胜志》;部分抄自石刻及拓本;部分抄自原作者专著;还有部分抄自个人藏品,如《小玲珑山馆图跋》三篇,较为珍贵。
《水墨乌镇》讲述了:一个是历史的、传说中的乌镇,它躲在方志史籍中,相传于民间口耳间:一个是作者童年少年时生活过的,也就是四五十年前的乌镇,它留在怀旧记忆中;一个则是如今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乌镇,正有无数游客和来宾身临其境。三者一脉相承,不能割裂。在“时空”的安排上,《水墨乌镇》以纵向的视角,把历史与现实中的乌镇融会贯通起来,梳理其发展脉络,探析其前因后果,展示其兴衰起伏,特别是1O多年来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历程,花了较多笔墨加以记述。
五代时杭州成为吴越国的国都,吴越王钱鏐在凤凰山下筑“子城”,在杭州外围筑起了周长七十里的“罗城”。经吴越国三代五帝七十二年的开拓兴趣,杭州已成为人文荟萃、经济发达的通邑都会。杭俗,每届立春,红男绿女白叟黄童咸登吴山,去太岁庙中焚香顶礼,那一天,吴山道上人气氤氲,缭绕。更有一种习俗,许多人手持一对红烛,在吴山脚下恭迎芒神。对面相遇之人,不管认识与否,都要深深作揖;不管手中的红烛巨细如何,都要互相交换,称之为“掉元宝”。也许他们交换的是对彼此的美好祝福,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