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长江支流黄浦江支流吴淞江上海段俗称。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上海,后又用100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 本书为“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之一种,分五个部分,介绍了苏州河的由来、苏州河的“湾”和“角”,苏州河的“渡”、苏州河的“桥”、苏州河边的建筑与工厂,基本上以苏州河边的地名为切入点,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并百余幅图片,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苏州河的故事,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江南印记》是“江南文化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撷取不同历史时期蕞具代表性的印章作品及印人,勾勒两千余年间印章篆刻艺术在江南地区的发展历程。通过阐述一枚枚印章背后的故事,剖析印人和印主之间的交往,找寻推动印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还原当时的社会人文背景。各章所论,或偏重对不同篆刻流派的介绍,或讲述具体印章的来龙去脉,或涉及印人的人生经历,或揭示印章制作的背后故事,从不同视角呈现蔚为大观的印章艺术。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希望由印及人、及事,以一种更有温度、更具重现感的视角切入印史,捕捉印章艺术发展的浩瀚银河中那些闪亮的星辰,更真切地触摸它们的光芒。”
《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以“文化世族”为核心概念,全面研究了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地域社会之互动关系。通过对文氏、王氏、叶氏、彭氏、潘氏等家族的深入挖掘,系统分析了家族迁徙与区域社会之间的文化互动,以及家族通过婚姻、科场、仕途、结社等途径累积的社会文化资本是如何影响着苏州社会风尚的走向,扮演着“邦之桢干,里之仪型”的社会角色。在国家与地方的利益博弈中,文化世族的角色同样不容忽视。近代西学东渐,苏州文化世族也站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顺利地完成了由科举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向,由科举世家蜕变为现代的科学世家。苏州文化世族之价值,不仅在于其取得的各项文化成就,更重要的是其内含的维持家族长盛不衰的各具特色的家族精神。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并坚持把建设先进文化作为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支撑。2008年5月,省委召开工作会议,对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专题部署,制定实施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是,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的同时,继续深入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扩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
当今时代的主题就是科学发展观,时代性的主要内涵就是创新。皖江文化显然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质,创新性是皖江文化的精华所在。深入挖掘和发扬皖江文化所蕴藏的创新精神,正是当前我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内在要求。因此,探讨皖江文化的创新内涵,认识皖江文化的创新特质,弘扬皖江文化的创新精神,对促进皖江地区乃至全省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永嘉学派在历史上是一个地域特征非常鲜明的学派,其主要成员都是温州籍人士,其学说在南宋思想界有相当的影响,在宋、元文献中,永嘉学派多次被论者与朱、陆之学相提并论,黄震就以朱熹、陆九渊、陈亮、陈傅良为南宋学术的四大家,而叶适“混然于四者之间”,其中陈傅良、叶适都是永嘉学派的成员。在《宋元学案·水心学案》中,全祖望关于永嘉学派(“水心之学”)是与朱熹的朱学、陆九渊的陆学鼎足而三的论断,则进一步肯定了永嘉学派的历史地位。然而在整个中国哲学史研究格局中,永嘉学派研究只是很小的一支,对这一学派的研究历来不是学术界的主流。从永嘉学派诞生之日起,对它的研究和评价无不以程朱理学为参照系,似乎永嘉学派的理论特色只能从与理学的比较中才能彰显,在历史上,只有当人们发现理学不能应对时代的新挑战时,才
本书为介绍苏州地方历史文化的著作。编者从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老苏州图志系列丛书”中精选出近200张民国时期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苏州历史文化风情的老照片,并配以相应的文字,以散文化笔调对老照片进行一图一文的“看图说话”,笔调或严谨,或轻松,或优美,虽然文字浅显,但韵味悠长。所记述和解读的故事既涉及与苏州相关的历史事件,也从微观视角记述了苏州方言、苏州特产、苏州习俗,是一册轻巧便携的“小书”,方便老苏州、新苏州共同阅读,有助于加深对苏州历史文化的理解。
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并坚持把建设先进文化作为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支撑。2008年5月,省委召开工作会议,对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专题部署,制定实施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是,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的同时,继续深入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扩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
由林正秋所著的《南宋临安文化》是《南宋史研究丛书》之《南宋与杭州》之一,以临安三志为基础,以翔实的史料,介绍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各类文化情况及其成就。全书分朝廷的文化机关——秘书省、南宋朝廷的图书馆、朝廷的天文、医药机构、国子监与三学、朝廷的修史机构、朝廷的架阁档案、朝廷乐舞机构、临安籍的科技文化名家、临安的餐饮文化、临安的西湖与游乐、临安的文化娱乐、临安的体育与杂技、临安的道教、临安的佛寺、临安的祠庙、临安地方文献等篇章。
广州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无论街市景观,还是民生世相,都与一个世纪甚至半个世纪前大不相同。古人说:逝者不可追。过去的时光固然一去不返,但逝去的一切却还借着当日的文字与影像留下了一些不灭的印迹,悄然隐在那一排排一架架业已泛黄的陈旧书刊中。近些年来,我们在进行地方文献开发与读者咨询工作的同时,陆续整理出一批旧广州的图片资料。现将其中一部分选出,分作一百三十余个小题目,略作考述,以期点点滴滴地勾勒出老广州的大致面貌。走马观花中看到的未必都是些浮光掠影,追寻过去也并非仅仅为了怀旧,在时光的长廊里,我们会获得一种别样的视野,获得一种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