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雕塑是西藏艺术的集中体现。本书力求以通俗、简练的文字,对西藏佛教雕塑的发展、题材、流派、特征,以及寺院雕塑、佛塔雕塑等进行较全面的叙述,对造型艺术中的雕(木雕、石雕、金属雕)、刻(木刻、石刻、印刻)、塑(泥塑、擦擦、酥油花)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既是读者了解西藏雕塑的工具书,又能使读者获得西藏艺术方面的启迪,颇具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2002年,为了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格萨尔》千年纪念活动,由西藏社会科学院牵头,组织了一批我区唐卡绘画专家,在短短的时间里,即新绘制出一套21幅《格萨尔唐卡》。 这套唐卡的内容主要依据我区《格萨尔》说唱艺人桑珠老人口述的《格萨尔》故事的基本脉络,即开篇的《觉如诞生》(觉如为格萨尔的乳名);主题故事《征服十八大宗》;故事大结局《地狱大圆满》。绘画技巧既保持了传统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又大胆地吸收现代绘画艺术的综合表现形式和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写实与夸张并用,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格萨尔一生呕心沥血南征北战的传奇故事。同时,在大量翻阅《格萨尔》书籍和整理说唱艺人口述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并通过对史诗文字的严格考证,使21幅唐卡中所绘的百余名人物的个性特征、肤色、服饰、
方静先生身处美丽的新安山水之间,对于徽州充满深情,对徽州文化亦有着深刻的感悟。近年来,他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其新作《解读徽州》,分地理篇、审美篇、思想篇、印象篇、宗族篇、商旅篇和艺术篇等,以流畅的文笔.对徽州作了全方位、多侧面的解剖,近距离地人们走进悠远古朴的古徽州,感悟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人有言曰:入乡先问俗。 谁要进藏地,先要问藏俗。 风俗是一个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结晶, 藏地风俗是藏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表现。 从衣食往行,到婚丧嫁娶, 从农牧渔猎,到文化娱乐, 桩桩件件,点点滴滴, 无不反映藏族人善良的心灵,美好的祈愿, 还有返朴归真的古风古俗, 这是作者二、三十年间的亲身体验, 这本书,会帮助您更加贴近这个民族 亲近这片土地,走进每一个藏人家里。
瑞士学者米歇尔·泰勒(MichaelTaylor)的《发现西藏,从马可波罗到大卫—妮尔》是一部文图并茂、可读性很强的著作。现译成汉文,以飨中国读者。西藏乃至中国的整个藏区,大都处于偏僻的山区,历来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特别是元代以来,西方不断派出使节和探险家入藏。自1245年柏朗嘉宾出使蒙古,到大卫—妮尔1925年人藏,历时近680年的探险史,本书中都作了大致介绍。特别是对于19世纪末以来英国侵略西藏的历史,书中记载得更为详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
编辑这套充满奇迹和饱含诗意的书,无疑是为了使您能从一种独特的角度对藏族文化,尤其是对浸透了佛教思想的藏族人的历史和精神世界有个全新的认识和震撼。 《西藏奇迹之书》由藏族文化人才旺瑙乳编著,全书共分八个部分,近26万字,辑录了已出版的藏文化典籍中的172则轶闻趣事,是了解遍布在西藏各地、各个历史时期的高僧大德们精彩的神通奇迹的一部全景式读物。 《西藏奇迹之书》中有大量的唐卡、佛像图片资料,在了解神秘的西藏文化的同时,更给您以直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认知,将看似不可思议的奇迹,在图文之中展现。 《西藏奇迹之书》系西藏之书书系的第三部。该书系以“香格里拉的秘密”为宗旨,已出版《西藏创世之书》、《大师在西藏》两本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富有浓郁西藏特色、深受读者喜欢的图书。
陈庆英编著的《西藏历史》全面介绍了西藏地区由古至今的发展历史,以动态、发展的观点,系统梳理西藏历史社会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客观真实展示了西藏历史发展的许多重大事件,着重阐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历代中央王朝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历代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意义等西藏历史重大关键问题及其依据,以史实证明西藏社会所经历的从落后到进步、从封闭到开放、从封建统治到民族自治的历史性转折。
本书是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各色人物-君主,红衣主教,廷臣,商人,哲学家,艺术家,巫师,女人,土著等-绘制的群体素描,他们因不同的地位和身份而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精神状态和生活样貌,但又有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共同特征和历史局限。历史学家们的深入浅出,既严谨又生动的笔法,通过一个个具体,真实的人物,带我们进入那段鲜活,璀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