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摩梭家园文化书系·泸沽湖:摩梭母系社会》书配有大量精美图片,它以摩梭人和摩梭文化为主,运用全新的手法展示了泸沽湖摩梭母系社会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作为“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的传奇。
《纪游西樵山记》是梁念祖于光绪年间与友人游览西樵山后收录其自撰游记、赋、诗诸篇的合集。该书封面有“光绪癸巳年镌,李乃钊书”、“板存养真山房,大良正文堂承刊”,光绪癸巳即光绪十九年(1893),因此,该书出版于光绪十九年。《西樵名胜古迹考》分两大板块:板块是《西樵名胜古迹考》,第二板块则为《游览指南》。板块以西樵山各处景观为条目,介绍西樵山方位、七十二峰名目、山上诸村诸姓、瀑布、岩洞等情况以及西樵山北部官山镇一带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如茶行街、玉岩、官山公园等处。
对河北省境内古中山国文物的研究,揭示古中山国的文化。 中山国文物的发现曾轰动了考古界和艺术界。编著者力求以大量珍贵文物和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以比较与研究的科学方法,对中山国的由来与发展、时代与文化及其文明之遗踪,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剖析,同时介绍了大量文物知识,诸如铜器、玉器、陶器以及金、银器的发生、发展和文化特色等。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山国这个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白狄族建立的诸侯小国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它所蕴藏的文化艺术等。
本书从地方史的着眼点,来研究粤西南一带呈现的亦神亦祖的祭祀现象。《亦神亦祖:粤西南信仰构建的社会史》认为神与祖先的形象与拜祭模式,关乎在大一统的礼仪与文化推广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国家的礼仪来塑造国家形象与表达自身认同。这个问题,既牵涉明清时期国家礼仪、地方行政、经济环境的演变,也深受文字运用、科学专家参与、建筑物形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本书从地方史的着眼点,来研究粤西南一带呈现的亦神亦祖的祭祀现象。《亦神亦祖:粤西南信仰构建的社会史》认为神与祖先的形象与拜祭模式,关乎在大一统的礼仪与文化推广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国家的礼仪来塑造国家形象与表达自身认同。这个问题,既牵涉明清时期国家礼仪、地方行政、经济环境的演变,也深受文字运用、科学专家参与、建筑物形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宋代以后,浙江是中国的文化大省。“文化之邦”的含义,不仅包括精英文化方面的繁荣,还包括通俗文化的方方面面。本书运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以学术(儒学学派及进士数量)、风俗(民间信仰、节日、婚姻、丧葬习俗、堕民、九姓渔民)、方言与戏剧等文化要素为切入点,对近世时期(宋元明清)浙江的文化区域特征与地域差异展开具体而深入的描述、分析、总结,解剖其形成、发展、成熟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并挖掘其深层次的制约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地域文化进行了文化区划,揭示了区域文化中心的变迁轨迹。本书为认识中国各地传统地域文化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典范,也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藏族族源〔西羌说〕的缘起及其不成立性从旧石期晚期文化遗有看黄河流域人群向川西高原的迁徙关于金城公主入藏及出嫁对象等相关史实的考订西藏文明的东向发展。 藏彝走廊:一个独具价值的民族区域附国与吐番。 《格萨尔》英雄史诗与康巴文化精神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 既有对西藏风俗、民间传说和民间艺术风趣详实的描述,又有学者专门的文论,可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藏族文化博大精深的深邃内涵及藏民族的独特魅力,充分体现了其丰富珍贵的资料价值和研究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