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船山学刊》创办一百周年,期刊社从过刊中精选文集240万字,分船山卷、湖湘文化卷、中国传统文化卷三类出版。本卷从过刊中收集论述船山与湖湘文化为主题的很好论文,使对此问题有兴趣之读者一册在手,可见全貌。
本书既是学术专著,供热心东江文化的社会各界朋友参考借鉴;同时,更是为惠州学院有关学科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编写的教材。为此,作者在此书内容阐述过程中尽力兼顾学术专著和课程教材两重性。这是需要对读者加以特意说明的。
所谓希腊化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犹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时间范围通常认为开始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吞并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托勒密王朝为止。 人们忽略希腊化时代研究之原因及研究开端 19世纪中叶以前的历史学家(近代意义而言)写古希腊史,一般只写到亚历山大东征或最多写到公元前146年罗马人毁灭希腊之科林斯从而在希腊确立统治为止。这方面突出的代表就是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格罗特(G.Grote,1794—1871)。其长达12卷的《希腊史》始于传说时期,终于公元前301年;以公元前776年作为希腊信史的开端,严格地区分了希腊神话与希腊历史。格罗特在政治信仰上是急进党人,他力主雅典式的民主,反对王权死硬派。他在该书序言中写道:“亚
《英国细节》内容分为文化类、艺术类、生活类、动植物类、时尚类、文艺类、王室类、食物类等,从玫瑰、足球、皇家骑兵到炸鱼薯条、知更鸟、熊皮帽等,详述具英国特色的近百种细节。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补充和延伸。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本书是民国时期黄冈人汪筱舫与同时代名流王葆心等集前人之成果,共同编纂的一套历代名人吟咏黄州赤壁的作品全集。唯其作品皆为古体诗词文赋,没有标点符号,一般读者难以通读原文,无法了解其艺术创作的魅力。为了方便读者,本次再版,特由东坡赤壁苏学专家王琳祥精心点校。
本书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大战略为切入点,以“丝绸之路”为载体,通过“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体验、穿越活动,对丝路文明从点到线再到面串接形成的丝绸之路大文化,利用专家学者亲身经历和思索后的优美文笔,发现丝绸之路大文化魅力。书中精彩的记录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人文的时代不错音,传承和弘扬了丝绸之路精神,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汇聚了正能量。本书的英文版可以让世界更多的读者品位丝路文化。
《景观视野下的西南传统聚落保护:生态博物馆的探索》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生态博物馆理论在我国西南地区传统聚落遗产保护中的试验项目,目前正面临保护与发展的诸多矛盾。《景观视野下的西南传统聚落保护:生态博物馆的探索》一方面总结分析了国际生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以聚落景观要素的分类阐释及多元主体的价值取向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西南传统聚落景观的功能转型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景观的历时性变化为线索,分析西南生态博物馆实例中的保护行为与景观变迁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西南传统聚落的文化独特性在聚落景观构成上表现为半固定和非固定特征景观因素的丰富完善及固定特征景观因素的相对简单;②生态博物馆保护行为可以有效影响西南传统聚落的旅游转型速度、规模与方向,具备实施力度的个案在文化景观构成、主体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藏文文本符号的论著,涉及藏文的字符性质、结构特征、应用属性等诸多领域,所以该书的副标题是“字母、读音、编码、字频、排序、图形、拉丁字母转写规则研究”。换句话说,研究藏文字符必须研究字符的字频、编码、排序、转写等各种应用领域的属性。这样的研究著作可以视为一部藏文字符知识的完整指南,具有极高的实用工具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和山野之风的一次绝美组合;风从山野来;多姿多彩的贵州民歌;贵州民歌·音律;贵州民歌·文本;贵州民歌·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