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一笔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组成部分,京西古道已然成为门头沟区一张金色的文化名片,在实践过程中,愈加发挥显示其文化张力与价值魅力。 本书以人文视觉、文化审美的叙事角度,通过时空感、历 史感、生命感、价值感强化调动,来展现京西古道文化魅力,强调古道文化审美体验。展示了京西古道的起源、演变及其历史文化,阐述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并对古道文化的发展及利用进行了有益探讨。书中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卓尔不群,使人耳目一新,油然而生前往踏勘体验之念。
该书编者从“文化”及“民间”两方面入手,所叙述的文化现象生动有趣、包罗万千,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怎样面世等。并特地加强两个环节:一是文章选取注重“历史感”,尽量收集能反映深圳文化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文章;二是撰写长篇前言,对深圳文化发展与评价的焦点进行客观评述,以形成深圳文化30年发展概貌,可读性强, 是一本不可多得深圳文化读本。
张钰良、许菲主编的《遇见台湾(3古早的味道)》是一本传统台湾美食文化的书。“古早”在闽南语中意为“过去、曾经”,本书由蔡澜、猫力、廖信忠等十余位知名老饕、旅行家撰写文章,并配以精美全彩插图,在字里行间带读者领略台湾传统小吃的魅力。所谓古早,就是流淌在乡野田间的朴素情感,徜徉在时代洪流中的家的味道。
该书旨在通过勾勒汤显祖的岭南行踪,探讨岭南风物人情在汤显祖的心中的印象,及此对汤显祖戏剧创作的影响,尤其是对《牡丹亭》人物性格的创造性塑造的意义。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徐闻是岭南沿海之属。因一纸贬谪,汤显祖与徐闻联系在了一起,这位才情畅达的诗人,由临川启程,越梅岭,直下“烟瘴之地”,感受到的确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气象。亲历的岭南殊异于中原文化中的凝固印象,其开放与包容、繁华及浪漫给了汤显祖贬谪路上无尽的安慰和兴致,他的诗活了,他的心活了,他整个人的思想也开阔了,固有的岭南之惧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念念不忘的长相忆,是《牡丹亭》中柳梦梅的岭南出身,是杜丽娘为爱生死的至情至性! 该书的架构恢弘而饱满,以岭南行的时间轴,展开全书的叙述思路,以汤显祖的见闻情谊描画他心境和诗情的产生与
所谓希腊化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犹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时间范围通常认为开始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罗马吞并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托勒密王朝为止。 人们忽略希腊化时代研究之原因及研究开端 19世纪中叶以前的历史学家(近代意义而言)写古希腊史,一般只写到亚历山大东征或最多写到公元前146年罗马人毁灭希腊之科林斯从而在希腊确立统治为止。这方面突出的代表就是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格罗特(G.Grote,1794—1871)。其长达12卷的《希腊史》始于传说时期,终于公元前301年;以公元前776年作为希腊信史的开端,严格地区分了希腊神话与希腊历史。格罗特在政治信仰上是急进党人,他力主雅典式的民主,反对王权死硬派。他在该书序言中写道:“亚
农业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活动的创造和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价值,对于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农村生态、发展生态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建设美丽乡村等具重要的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力求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系统阐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起源与演变、生态与文化特征,分析其历史与现实价值和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可持续保护与管理对策,以进一步提升遗产地人民的文化自觉性与自豪感,提高全社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册为《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由袁正、闵庆文主编。
展读此书,武汉历史前进的脚步,宛如在画面之间穿行;文明演进的脉络,仿佛在字里行间延伸。历史建筑、工业遗址、革命旧址、名家故居、风貌街区,无不向每位读者传递着悠远凝重的城市历史,诠释着绚丽多彩的武汉文化。 该书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内容翔实,资料丰富,融历史性、指导性、性、可读性于一体,是对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盘点,历史文化风貌的一次展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一次梳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具有悠久历史之苏绣,竟然历数千年而无专著叙述,殊为可惜,且与繁荣发展之苏绣业极不相称。而一部苏绣专著,及是艰难之作。刺绣艺术懂行,但不善写,虽亦有人尽力为之,终难称意;世多名家高手,但对刺绣业不熟悉,难以下笔,或不愿写。笔者自谓介于两者之间,将苏绣作为系统工程进行谋篇布局,在整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开拓探索,稍予分析研究,因而时有史论,间在笔者心得,总揽古今之荟萃。不敢掠人之美,引文明尽量附带注明出处,以尊重原著作者。在苏绣专业中尽量变棘地荆天为曲径通幽,写成轻松活泼的文化之作,以稍减沉闷而有助于阅读。读者可以更多地从社会人文的角度,进入苏绣的艺术世界中游弋;从苏州刺绣一针一线的形成过程中,再一次感受到吴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