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大辞典》为区域文化综合性的大型工具书,重点介绍福建文化的基本知识,同时从福建与台湾同属一个大文化区的特殊关系出发,介绍与福建相关联的部分台湾文化知识。 本辞典收录条目约1.5万条,上起远古,下迄2010年(附录延至2013年)。分地理、历史、民族与宗族、思想与学术、文学、语言、教育、艺术、工艺美术与雕塑、出版与传媒、科学与技术、医药卫生与体育、宗教与民间信仰、民俗、饮食、旅游、建筑、文化设施、海洋文化、华侨华人20卷。为帮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闽台文化及闽台关系,辞典在正文之前,置以《闽台文化导论》专文,对闽台文化的基本情况、特征做了概说。书后附有 参考书目 ,可供读者作深入研究之参考。正文之后,有15种附录,补充闽台文化方面的重要内容。
《岭南文化青少年读本系列》以文物 说 岭南文化,书中每件文物都 讲述 着它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让你穿越时空阅读岭南的历史脉络,领悟优秀文化精髓。丛书按照岭南文化中的建筑、工艺、民俗、历史、戏曲与音乐、绘画与书法等主题分册成书,它像博物馆讲解员一样,将岭南文化中独具代表性的知识点娓娓道来。图书结合生动活泼的在线小视频,以 文字 图片 手绘 动画 的全媒体展现形式,让读者彷如置身博物馆中,读懂件件文物,了解优秀的岭南历史文化。
《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重点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按照时间流程,全面考证浙东的现存唐诗。举凡唐代诗人在浙东留下的诗歌或涉及浙东的诗歌,都根据史料尽可能地加以编年,成为有唐一代浙东越州唐诗编年的集大成著作。第二,较为全面地梳理与现存浙东唐诗相关的诗人生平、行迹和交往。将其纳入每一年与每一篇的叙事之下,以体现唐五代三百余年间浙东唐诗发展的轨迹。第三,重点考察浙东本土诗人的诗歌作品。全面辑录籍贯为浙东的唐代重要诗人的事迹,有些诗人没有在浙东留下诗歌,但也在考证之列,这样集中展示越州唐诗的成就。本书当是迄今为止浙东唐诗之路文献最完备的综合研究,是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的奠基之作,具有开创性和集成性。
《 凉州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明嬗变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20年 凉州与中国的民族融合和文明嬗变 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结,收录了相关论文40篇。这些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组。组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武威、凉州及五凉文化的研究,其中包括对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关系、地缘状况及时代风尚的研究,也有对五凉政治与文化的探讨发掘,同时也涉及佛教思想及其对政治和石窟造像艺术的影响。第二组是隋唐时期凉州与丝路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人物、丝绸贸易、佛教传播以及诗歌文化等各个面向,将文献、文学与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研究相结合。第三组是对宋西夏元明清时期凉州与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包括宋夏关系、西夏与元代历史、凉州会盟和清代民国河西地区的产业研究,以及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所谓布牌子,是指厂家生产的布匹在成品出厂或者销售之前,要在匹头上贴一张纸质标识,这种标识具有商标和广告的双重作用。 布牌子 这一约定俗成的称呼,后逐渐成为近现代上海纺织印染企业的一种纸质商标品牌的代名词。布牌子大部分用于棉、麻、丝纺织厂出品的布料,也出现在棉纱、毛线、印染颜料等商品上。近代上海布牌子的图案包罗万象,其画风受年画和月份牌画影响显著,但又有自己的风格。画法上中西合璧,既有传统国画的渲染,又有西洋水彩的笔触,还有以漫画、连环画形式加上鼓动性文字,宣传布料的不凡质地,正所谓各出机杼,争奇斗胜。内容从历史神话到市井风俗,更多的是以中国古代吉祥图案为题材,图案古朴清雅、构思含蓄巧妙,幅幅都是珍贵的民俗遗产。本书收录的200多幅老上海布牌子,是作者多年来的珍藏,它们记录了一个逝
《中国蜀道》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介绍中国蜀道的大型人文地理学术著作,全面介绍了蜀道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文化遗存及相关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涵盖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在撰写过程中,整合了蜀道沿线各大城市的文物及科研单位的学者和专家资源,使本项目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这套学术著作的出版,不仅有着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填补了学术空白,同时,将促进蜀道的深度开发,为提升蜀道的文化内涵奠定坚实的基础。 蜀道以险峻而著称于世。蜀道是中国古代一条凝聚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景观大道;蜀道是我国保存至今、人类历*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蜀道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的沿线遗存和相关文化现象具有
《战后台湾文化重建(1945-1947)/当代台湾文化研究新视野丛书》通过对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台湾省编译馆、台湾文化协进会功能的探讨,再现了战后初期台湾去日本殖民化和再中国化以及台湾新文化体制建构的历史;同时,论述了鲁迅思想传播与台湾文化重建的关系,探讨了台湾光复后台湾本地知识分子在面临文化转型时如何自处的问题。
绍兴,一座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江南小城,不仅有巍巍稽山,清清鉴湖,更有如过江之鲫的名人,他们在谱写绍兴甚至中国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前承后继,熠熠闪光。本丛书系统介绍了绍兴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分为《绍兴名人》《绍兴名山》《绍兴名水》《绍兴名桥》《绍兴名楼》《绍兴名茶》《绍兴名酒》《绍兴名镇》《绍兴名城》9册,配以图片,图文并茂地带读者领略绍兴风物。
1. 济南故事(*辑)《大舜:天下明德自帝始》 杨峰主编,秦永洲著 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道德始祖,具有万民所归的人格感召力。他作室、筑墙、茨屋,发明箫韶之乐,是远古创造发明的人格化代表。他孝感动天,是中华孝文化的开创者。他由一介平民升为天子,创法立制,组织夷夏联合治水,使天下大治 这个传奇人物就是中国上古 三皇五帝 之一的大舜。 济南故事(*辑)《扁鹊:大医千古方者宗》 杨峰主编,马德青著 世上真有 起死回生 的医术吗?中医的 切脉 针灸 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怎样才能成长为 神医 ?带着这些思考,行走在千年前的鹊山烟雨中,与 神医 扁鹊邂逅,仿佛自己也是他锄下错过的一棵药草,等了千年,才等到今生。今生,就做他的一名弟子吧,与一众师兄采药炼丹、游医列国、悬壶济世,续写千古传奇 济南故事(*辑)
本书从地方史的着眼点,来研究粤西南一带呈现的亦神亦祖的祭祀现象。《亦神亦祖:粤西南信仰构建的社会史》认为神与祖先的形象与拜祭模式,关乎在大一统的礼仪与文化推广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国家的礼仪来塑造国家形象与表达自身认同。这个问题,既牵涉明清时期国家礼仪、地方行政、经济环境的演变,也深受文字运用、科学专家参与、建筑物形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本书以历史上的“四川客家”为论述对象,不拘泥于今天的行政区划。
《纪我所知集:云南掌故全本》以云南近现代社会历史作为主要内容,从各个方面做了比较详尽的记述。政治方面,如前清云南省制概略。省会官吏制度、各级衙门形式、公署组织、官场仪制等,对我们研究当时的政治制度,无不助益。经济方面,如过去云南田粮赋税、积谷仓储、钱法与货币、六七十年间昆明人民生活比较及所有行业情况等,都有所了解,可为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提供参证。科举方面,如清代科岁两考情况、秋闱故事、武科举、春闱会试、文士的出路与生活等,使我们得以了解封建社会如何通过考试以选拔人才的种种举措。
郭因编著的《安徽文化通览简编(精)》简要介绍了安徽的农耕文化和在学术思想领域、教育领域、科技领域、文学领域、艺术领域等众多领域出现的各色各样的杰出人物,以及享誉中外的特色工艺如文房四宝、徽州三雕、界首彩陶、芜湖铁画、万安罗盘等的民间技艺大师。安徽以山水之胜,人文之盛也吸引了历史上无数文化名人为安徽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本书简明地告诉人们安徽辉煌的过去,激励江淮儿女努力创造安徽辉煌的现在与更加辉煌的未来。
《澳门掌故》一书集有关澳门的民情风俗、轶闻传说、自然景观、街巷变迁、饮食娱乐、庙宇教堂、诗文名士等知识于一炉。《澳门掌故》是史料,从历史的角度看,可以说它是一部“澳门民俗演变史”,但它终究不是按照“史”的写法去写的,它以一种“讲古”的形式,为历史文化知识不一的读者提供了阅读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