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大辞典》为区域文化综合性的大型工具书,重点介绍福建文化的基本知识,同时从福建与台湾同属一个大文化区的特殊关系出发,介绍与福建相关联的部分台湾文化知识。 本辞典收录条目约1.5万条,上起远古,下迄2010年(附录延至2013年)。分地理、历史、民族与宗族、思想与学术、文学、语言、教育、艺术、工艺美术与雕塑、出版与传媒、科学与技术、医药卫生与体育、宗教与民间信仰、民俗、饮食、旅游、建筑、文化设施、海洋文化、华侨华人20卷。为帮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闽台文化及闽台关系,辞典在正文之前,置以《闽台文化导论》专文,对闽台文化的基本情况、特征做了概说。书后附有 参考书目 ,可供读者作深入研究之参考。正文之后,有15种附录,补充闽台文化方面的重要内容。
《岭南文化青少年读本系列》以文物 说 岭南文化,书中每件文物都 讲述 着它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让你穿越时空阅读岭南的历史脉络,领悟优秀文化精髓。丛书按照岭南文化中的建筑、工艺、民俗、历史、戏曲与音乐、绘画与书法等主题分册成书,它像博物馆讲解员一样,将岭南文化中独具代表性的知识点娓娓道来。图书结合生动活泼的在线小视频,以 文字 图片 手绘 动画 的全媒体展现形式,让读者彷如置身博物馆中,读懂件件文物,了解优秀的岭南历史文化。
芦阳镇地处甘肃省景泰县,一直是景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芦阳镇志》共二十一章,近五十万字,举凡建置、环境资 源、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物、军事、民情 风俗、方言俗语等内容。本志略古详今,见微知著,从中可以感受到芦阳镇艰难曲折、生动鲜活的历史状况,从村镇的发展轨迹中谛听时代变迁的厚重足音,这本书不仅是编纂者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史籍,也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重点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按照时间流程,全面考证浙东的现存唐诗。举凡唐代诗人在浙东留下的诗歌或涉及浙东的诗歌,都根据史料尽可能地加以编年,成为有唐一代浙东越州唐诗编年的集大成著作。第二,较为全面地梳理与现存浙东唐诗相关的诗人生平、行迹和交往。将其纳入每一年与每一篇的叙事之下,以体现唐五代三百余年间浙东唐诗发展的轨迹。第三,重点考察浙东本土诗人的诗歌作品。全面辑录籍贯为浙东的唐代重要诗人的事迹,有些诗人没有在浙东留下诗歌,但也在考证之列,这样集中展示越州唐诗的成就。本书当是迄今为止浙东唐诗之路文献最完备的综合研究,是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的奠基之作,具有开创性和集成性。
《 凉州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明嬗变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20年 凉州与中国的民族融合和文明嬗变 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结,收录了相关论文40篇。这些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组。组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武威、凉州及五凉文化的研究,其中包括对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关系、地缘状况及时代风尚的研究,也有对五凉政治与文化的探讨发掘,同时也涉及佛教思想及其对政治和石窟造像艺术的影响。第二组是隋唐时期凉州与丝路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人物、丝绸贸易、佛教传播以及诗歌文化等各个面向,将文献、文学与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研究相结合。第三组是对宋西夏元明清时期凉州与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包括宋夏关系、西夏与元代历史、凉州会盟和清代民国河西地区的产业研究,以及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所谓布牌子,是指厂家生产的布匹在成品出厂或者销售之前,要在匹头上贴一张纸质标识,这种标识具有商标和广告的双重作用。 布牌子 这一约定俗成的称呼,后逐渐成为近现代上海纺织印染企业的一种纸质商标品牌的代名词。布牌子大部分用于棉、麻、丝纺织厂出品的布料,也出现在棉纱、毛线、印染颜料等商品上。近代上海布牌子的图案包罗万象,其画风受年画和月份牌画影响显著,但又有自己的风格。画法上中西合璧,既有传统国画的渲染,又有西洋水彩的笔触,还有以漫画、连环画形式加上鼓动性文字,宣传布料的不凡质地,正所谓各出机杼,争奇斗胜。内容从历史神话到市井风俗,更多的是以中国古代吉祥图案为题材,图案古朴清雅、构思含蓄巧妙,幅幅都是珍贵的民俗遗产。本书收录的200多幅老上海布牌子,是作者多年来的珍藏,它们记录了一个逝
《中国蜀道》是一套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介绍中国蜀道的大型人文地理学术著作,全面介绍了蜀道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文化遗存及相关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涵盖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建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在撰写过程中,整合了蜀道沿线各大城市的文物及科研单位的学者和专家资源,使本项目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这套学术著作的出版,不仅有着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填补了学术空白,同时,将促进蜀道的深度开发,为提升蜀道的文化内涵奠定坚实的基础。 蜀道以险峻而著称于世。蜀道是中国古代一条凝聚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景观大道;蜀道是我国保存至今、人类历*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蜀道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的沿线遗存和相关文化现象具有
2019年1月5日至5月18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湖南日报社、长沙市博物馆于每周六下午在长沙市博物馆连续推出10场 发现湖南 系列讲座。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10位专家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讲述了70多年来的湖南考古发现与研究工作,为湖南人讲湖南事,助湖南人懂湖南史。与此同时,为配合考古讲座,湖南日报社还对每一个专题进行了单独采访与报道,挖掘其背后的精彩故事,重现发掘现场,并开设大事记与评说两个栏目,对讲座内容加以补充与丰富。 此次结集出版的《考古湖南 十堂课听懂湖南历史》一书,即 发现湖南 系列讲座与新闻报道的全部内容。希望此书的编辑出版,一方面能以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视野,审视湖南历史与湖湘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传承文物保护理念的积极尝试。
绍兴,一座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江南小城,不仅有巍巍稽山,清清鉴湖,更有如过江之鲫的名人,他们在谱写绍兴甚至中国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前承后继,熠熠闪光。本丛书系统介绍了绍兴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分为《绍兴名人》《绍兴名山》《绍兴名水》《绍兴名桥》《绍兴名楼》《绍兴名茶》《绍兴名酒》《绍兴名镇》《绍兴名城》9册,配以图片,图文并茂地带读者领略绍兴风物。
1. 济南故事(*辑)《大舜:天下明德自帝始》 杨峰主编,秦永洲著 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道德始祖,具有万民所归的人格感召力。他作室、筑墙、茨屋,发明箫韶之乐,是远古创造发明的人格化代表。他孝感动天,是中华孝文化的开创者。他由一介平民升为天子,创法立制,组织夷夏联合治水,使天下大治 这个传奇人物就是中国上古 三皇五帝 之一的大舜。 济南故事(*辑)《扁鹊:大医千古方者宗》 杨峰主编,马德青著 世上真有 起死回生 的医术吗?中医的 切脉 针灸 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怎样才能成长为 神医 ?带着这些思考,行走在千年前的鹊山烟雨中,与 神医 扁鹊邂逅,仿佛自己也是他锄下错过的一棵药草,等了千年,才等到今生。今生,就做他的一名弟子吧,与一众师兄采药炼丹、游医列国、悬壶济世,续写千古传奇 济南故事(*辑)
本书是上海大学教授胡建君撰写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研究专著。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王鸿定先生收藏的几百件古玉,深度剖析了远古玉礼器的特征与真伪鉴定,兼具鉴赏价值与实用功能,是高古玉器收藏投资之参考资料。
《澳门掌故》一书集有关澳门的民情风俗、轶闻传说、自然景观、街巷变迁、饮食娱乐、庙宇教堂、诗文名士等知识于一炉。《澳门掌故》是史料,从历史的角度看,可以说它是一部“澳门民俗演变史”,但它终究不是按照“史”的写法去写的,它以一种“讲古”的形式,为历史文化知识不一的读者提供了阅读的便利。
中山客 Mini系列是一套趣游中山、萌游家乡的精致绘本,也是一份让年轻读者爱不释手的 文化手信 ,包括《旧时光的童年游戏》《珠三角童谣》《中山客 轻手账》《寻访老建筑》《行走古村落》《半近古村半近城》 《追忆老祠堂》《寻梦古迹》《遇见公园》《南国花影(修订版)》《小榄老街》《小榄方言故事》《石岐方言故事》共13本书。一书一主题,一书一特色。 380 篇清新精致的散文随笔搭配1000 幅唯美细腻的手绘插画,内容走心!主题传统!形式新颖!23位中山本土年轻作者用*受读者欢迎的形式呈现一个个文艺式的行走攻略,从童谣到方言,从老街到公园,从古迹到祠堂,一站数图、一景数画;带你一次性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样旅程,欣赏檐牙高啄的岭南建筑特色,倾听盏鬼有趣的方言故事,寻获一样的美景,感受不一样的文化。 《旧时光
《千年古韵蔚州城》是关于蔚县(蔚州古城)历史、文化、古建、民俗等方面研究的综合性著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蔚州城是河北省的历史文化城市,为当时燕云十六州之一,古城本身保存较好,古韵犹存。作为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商埠和军事重镇,蔚州城这片历经沧桑的沃土形成其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孕育出瑰丽多彩的艺术,培育出一代代名垂青史的文人武将,涵养了绵延千载的灿烂文明,堪称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千年古韵蔚州城》可供考古学、历史学、古建筑学、民俗学、博物馆学等相关领域的人员阅读、参考。
《古蜀华章:画述三星堆与金沙》共七个系列,包括三星堆魂系列、金沙遗梦系列、古蜀颂—太阳祭系 列、神鸟涅槃系列、漆韵华章系列、秦汉蜀韵系列、神鸟之寄语系列,作者将中国古老哲学和美学的底蕴与油 画的材料、色彩、造型相融合,借鉴魔幻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现代艺术形式,结合中国画的意境与笔法形成 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将不同的系列用不同的形式、色调,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以三星堆、金沙、秦汉时期为代 表的古蜀文明。 本书作品将古老的东方文化与现代艺术进行完美交融,呈现出恢宏大气、神秘魔幻、意蕴悠远、华丽壮美的画卷。本书甄选了作者迄今为止最为精美、完整的54幅作品,希望为古蜀文化爱好者、设计师提供参考,也 为大众读者带来视觉愉悦与内心的启迪。
与南唐王朝短暂的历史相比,南唐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辉煌的成就与影响堪称奇迹,尤其是以帝王将相为创作主体的词学更为突出,南唐词也是五代时期江南文化的缩影和精髓所在。五代时期的江南对中国古代文化及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南唐词的研究中,很有必要关注地域文化这一角度。张丽编著的这本《江南文化与南唐词(精)》在传统的南唐词研究基础上,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南唐词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阐述。江南文化是以审美为主题特征的,南唐词人为江南文化所化之人,其精神气质、审美心理和地域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不仅如此,他们在江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古代文化南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