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册,又称歌仔簿,是闽南方言说唱 歌仔 和通俗歌谣的底本,主要流行于闽台地区及东南亚华人圈,早在清中叶就已盛行,直至今日仍以活态文化流传于海峡两岸。 本书收录清代书坊出版的一百六十二种歌仔册文献,分为长篇叙事、短篇歌谣和民间戏本三大类。在编撰体例上,每页分作三列,以繁体横排的形式标点整理,并据别本作校勘,每篇文前冠以解题,文后列出校记。凡有多种版本存世者,取较早或完整者为底本,余者作为参校本。书前冠以长篇序言,对闽台歌仔册的发展脉络及收藏情况作系统性梳理。书后列附录,就所收文本部分方言字词作简释,以便读者了解利用。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歌仔册全面汇集整理之作,希望以此推动闽台说唱文学研究的新进展。
《事物掌故丛谈》是一套中国日常民俗的考据型百科全书,系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的早期代表作品,一九四五年由世界书局初版,原名《日常事物掌故丛书》。全套分为 岁时令节 神仙鬼怪 衣冠服饰 饮料食品 居住交通 器用杂物 游戏娱乐 谷蔬瓜果 花草竹木 等九大类,此次 小精装校订本 新增杨荫深早期民俗学专著、初版于1935年2月的《中国游艺研究》,合为10本。 本书一版再版,至今仍深受读者欢迎,显示出其价值所在。曾获第十八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 优秀通俗读物奖 、第八届华东书籍设计双年展 整体设计奖 。如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了文献检索的速度和数量。此次 校订本 借助现代化查阅资料手段,使本书所引的文献更准确、更规范,以适应读者的新需求。 ? (1)由于作者是民国时人,书中某些名称、地名、译名难
本书除收录《管氏地理指蒙》外,还收录《青乌先生葬经》《葬书》《古本葬经》《郭氏葬经删定》《葬经笺注》《葬经校注》《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雪心赋句解》《卜氏雪心赋删定》《青囊海角经》等十五种。 本书为“中华礼藏·礼术卷·堪舆之属”之一种。主要收录的是题名汉代至明代的传世地理术书,其中不乏托名之作,如托名汉代青乌先生、晋代郭璞、唐代杨筠松等。以《葬书》《管氏地理指蒙》《青囊海角经》《撼龙经》等为代表的流传较广的文本,则广收异本加以点校。而《郭氏葬经删定》《葬经校注》《葬经笺注》《雪心赋句解》《卜氏雪心赋删定》等系首次整理刊布的作品。期望能进一步为读者查阅、利用地理术书提供较为便利、可靠的点校本。
沈文倬是《仪礼》学dingjian专家,这是他治《仪礼》之学的实践记录,资料shou次披露,全彩印刷。 内容简介: 本书全彩影印沈文倬批注《仪礼郑注句读》,为该资料首次披露。 批注有五种颜色:红色过录历代诸家注文,绿笔校汉木简甲本,黄笔校汉木简乙本,赭笔校汉竹简丙本,黑笔为沈文倬案语。 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一、订正张尔岐句读的错讹;二、征引宋以后诸家观点;三、过录见存各本武威汉简《仪礼》经文,并与今本《仪礼》进行校勘;四、针对张尔岐句读、诸家观点、汉简本校勘成果以案语形式进行评点。 批注所用底本为同治十年金陵书局刻本《仪礼郑注句读》。 《仪礼郑注句读》作者为清初经学家张尔岐。其主要工作是对《仪礼》经文及其郑玄注进行分章和句读,对于贾公彦疏,张尔岐进行了筛
胡朴安编著的《中华全国风俗志:图说古风俗》是一部有广泛用途的全国风俗百科全书。 《中华全国风俗志:图说古风俗》记述了清末民初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对各地方志和古今笔记、刊物中所载风俗进行了汇编。胡朴安是近现代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一生著述甚丰,一些作品传布海内外,影响深远。
钱穆先生说过,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传统生命礼俗,包含生育、成人或成年、结婚、庆生、丧葬、祭祀等,大部分都从西周时期传承到当代,渊远流长。期间尽管有所变革,但仍保有特定的精神与仪式。含璋弄瓦,抓周见志,是为诞生有礼。挽发以笄,弱冠命子,是为成人有礼。举杯合卺,问名纳吉,是为成婚有礼。题联颂德,敬贺长龄,是为庆寿有礼。居丧思亲,披发执杖,是为丧葬有礼。登高感怀,奠酒追思,是为祭祖有礼。本书就上述六种礼俗,讲解其源起、意义、变革,涉及其文学与文物,使今人了解传统,以提升生命的价值。
戴荭、杨光宾编著的《苗族银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从苗族银饰传承脉络、工艺特色、大师访谈、作品赏析、社会影响等多种角度介绍了苗族银饰的历史由来、制作流程、风俗奇趣等内容。全书图文并茂、资料详实丰富,使苗族银饰这一“非遗”项目为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
钱穆先生说过,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传统生命礼俗,包含生育、成人或成年、结婚、庆生、丧葬、祭祀等,大部分都从西周时期传承到当代,渊远流长。期间尽管有所变革,但仍保有特定的精神与仪式。含璋弄瓦,抓周见志,是为诞生有礼。挽发以笄,弱冠命子,是为成人有礼。举杯合卺,问名纳吉,是为成婚有礼。题联颂德,敬贺长龄,是为庆寿有礼。居丧思亲,披发执杖,是为丧葬有礼。登高感怀,奠酒追思,是为祭祖有礼。本书就上述六种礼俗,讲解其源起、意义、变革,涉及其文学与文物,使今人了解传统,以提升生命的价值。
本书辑录了七种明清以来记载京师地区的岁时风俗的文献,告诉您古代首都市民一年四季过节吃些什么,玩些什么。尤其是不同节令在不同的庙会活动地点许多在今日北京市郊尚有留存,因而还可做为选取北京各处古迹适宜游览时间的导游之书。n
《湛江傩舞文化/麻章区历史文化丛书》一书,拮取麻章傩舞、雷州傩舞、吴川傩舞与廉江傩戏的典型,以一斑而窥全豹,诠释湛江傩舞内容的丰富性和形态仪式的多样性。陈志坚先生从事博物工作四十多年,深入田野调研,钩沉尘封史料,不遗余力。对于一些乡村傩舞,他反复进行多次的考察调研,才终确定其傩舞的性质内涵。他以翔实的依据说明湛江傩舞独特的地方性和兼容性。
戴荭、杨光宾编著的《苗族银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从苗族银饰传承脉络、工艺特色、大师访谈、作品赏析、社会影响等多种角度介绍了苗族银饰的历史由来、制作流程、风俗奇趣等内容。全书图文并茂、资料详实丰富,使苗族银饰这一“非遗”项目为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
《民间图像中的中国民俗丛书·人造天书:民俗文化中的神秘符号》客观介绍道符文化,包括它的内涵和概念、历史源流、类别、构成形式、特点、功能、画符施符方法等,介绍和描述绝非是认同它的理论和方式,只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历史上还有这样一种文化存在。道符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很多观念和行事方式是害人的,甚至是害己的,读者千万不能信以为真,更不能模仿,因为它有害的方面属于文化糟粕,读者只能批判地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一份哲学的睿智和文化的清醒。
《会宁历史文化丛书:会宁民风民俗》通过实地考察获知和传承自一些老人的讲述,还从一些历史书籍的记载中和网上搜集了相关资料,是了解会宁民风民俗文化一部不可多得的资料。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有如下特点。首先,体例完备,架构合理。作品内容囊括了会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物产,且以会宁民众的生产、生活习俗为载体,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二,语言流畅生动,跃动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亦庄亦谐,辉映成趣。所有的描述,都有会宁特色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