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比较与研究》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的一种。主要内容分三部分,部分是日韩两国的"非遗"保护机器对我国的启示;第二部分是中日韩"非遗"的比较研究;第三部分是日韩两国相关法规的翻译介绍。全书对中日韩三国的非遗保护进行比较,并有选择地进行个案研究,去粗取精,阐述他国非遗申请和保护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中国的非遗保护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避免中国非遗保护的雷同化、异质化,尤其是对非遗保护中的明保护、实破坏的粗暴行为作了透彻的比较和探讨。作为借鉴,试图合理规范非遗入册和保护中的非理性行为,这对每一个非遗工作者和热爱者来说都有参考意义。
这是中西文化的模式,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把握。中国的文化呢,首先他是以“忠诚”,以“人性本善”,“反璞归真”来作为他的基点。他没有个体独立的意识。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关系之中。孔夫子讲“仁”,这个“仁”就是二人关系嘛。人的本性就在于二人关系。我个人那不是仁,有了关系才是仁。所以中国的这个个体不独立。西方进入到文明的门槛的时候,头一件大事就是使个体意识独立起来。当然它的基础就是私有制。我们现在也强调私财产,不能够随意侵犯。也是朝这个方向在走,但是那是希腊人早就做过了的事情。我们现在还要补上这一课。 中西文化比较的问题早中国当代历中文化研究中一个长期探索的任务。本书收入了作者在最近几年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一系列讲座的录音,书中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