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我国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加工修改成的。在读博士生以前,就已经对我后来所选博士论文中的许多问题有所思考,对古文献与古文字的有资料也有所搜集并作了不少笔记,因囿于工作繁忙,无暇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和研究。1996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随晃福林先生攻读先秦史专博士学位。进校不久,便在晃师的指导下定了选题,第二学期初便开了题并投入毕业论文的写作之中。
本书从四个横向纬度,对不同历史时期日本的结盟实践进行网络化解剖,以期把握日本外交的基本倾向和主要特质。个横和纬度是国际体系纬度,笔者注意到日英同盟是国际秩序内的一种利益追求,是日本在英国霸权之下,谋求自身利益的一种权谋;而日德意三国同盟则是通过挑战现存秩序,或者说是国际秩序外的一种利益追求,是日本与德意在一起,通过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现自身利益的一种安排。第二个横向维度是决策维度,笔者选择了日本决策层中的元老重臣、陆军海军及外务大臣三股势力,通过对他们在两次同盟选择中扫挥作用的考察,发现尽管这三股势力的决策风格不同,他们在同盟选择中的观点存在分歧,但他们图谋扩大日本权益的政策倾向和依强凌弱的外交特质却是如出一辙的。第三个横向维度是显性敌国维度,笔者主要探讨了同盟、交
这是中西文化的模式,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把握。中国的文化呢,首先他是以“忠诚”,以“人性本善”,“反璞归真”来作为他的基点。他没有个体独立的意识。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群体意识之中。个体被融化在关系之中。孔夫子讲“仁”,这个“仁”就是二人关系嘛。人的本性就在于二人关系。我个人那不是仁,有了关系才是仁。所以中国的这个个体不独立。西方进入到文明的门槛的时候,头一件大事就是使个体意识独立起来。当然它的基础就是私有制。我们现在也强调私财产,不能够随意侵犯。也是朝这个方向在走,但是那是希腊人早就做过了的事情。我们现在还要补上这一课。 中西文化比较的问题早中国当代历中文化研究中一个长期探索的任务。本书收入了作者在最近几年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一系列讲座的录音,书中的讲座
本书是在我国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加工修改成的。在读博士生以前,就已经对我后来所选博士论文中的许多问题有所思考,对古文献与古文字的有资料也有所搜集并作了不少笔记,因囿于工作繁忙,无暇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和研究。1996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随晃福林先生攻读先秦史专博士学位。进校不久,便在晃师的指导下定了选题,第二学期初便开了题并投入毕业论文的写作之中。
本书从四个横向纬度,对不同历史时期日本的结盟实践进行网络化解剖,以期把握日本外交的基本倾向和主要特质。个横和纬度是国际体系纬度,笔者注意到日英同盟是国际秩序内的一种利益追求,是日本在英国霸权之下,谋求自身利益的一种权谋;而日德意三国同盟则是通过挑战现存秩序,或者说是国际秩序外的一种利益追求,是日本与德意在一起,通过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现自身利益的一种安排。第二个横向维度是决策维度,笔者选择了日本决策层中的元老重臣、陆军海军及外务大臣三股势力,通过对他们在两次同盟选择中扫挥作用的考察,发现尽管这三股势力的决策风格不同,他们在同盟选择中的观点存在分歧,但他们图谋扩大日本权益的政策倾向和依强凌弱的外交特质却是如出一辙的。第三个横向维度是显性敌国维度,笔者主要探讨了同盟、交
《中国人与印度人: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是一部比较研究著作,分为“上篇 观念文化传统”和“下篇 社会文化传统”两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了印度的宗教传统、佛教在中印两国的命运、印度教对理想人生的设计、两国的审美传统和思维方式差异及科学技术传统,下篇主要讲述中印两国的亲属集团、婚姻、性文化、道德、社会群体的凝聚与分离、政治文化传统和对外反应模式。
本卷所收录文章既有《敦煌学、吐蕃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等对文化问题的长远思考,也有《〈饶宗颐史学论著选〉序》《从中国文化特点谈王国维之死》《〈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序》等对国学大师的理解与真知灼见。
建设现代的新文化首先面临的选择是,我们的传统遗产还有没有价值,这就需要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在这种比较反省中,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传统有没有价值。借用比较文学的术语说,影响研究必然反过来导致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平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