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对当代思想气候、尤其是欧洲文学理论的这样一种观察:上个世纪在理论上是一个诗学,或者说是文学对于哲学的胜利的时代,然而这种胜利似乎只是加速了我们的失望和虚无感,因为文学自身越来越走向某种专业化,走向自我意识的自觉。阅读文学不再与“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相关,而更多地与专业理论相关。本书指出,这种文学现象仍是浪漫主义尤其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延伸。当代文学在根本上并没有摆脱德国浪漫主义精神的问题框架,即对于自身性和主体性的追问。本书的问题是:随着上帝之死(哲学的上帝之死)而开始的对于文学和艺术自身的神圣性和性的追求究竟意味着什么?本书质疑:在当代思想气候对“文学”、“艺术”、“书写”和“诗歌”所进行的朝圣里面,是否已深入反思过其中可能包含的对他者遗忘和压抑?
在一个城市里,书店应该是灵魂流 动和休憩的小地方。因为这些小地 方,我们这块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大 陆方才显得不那么粗糙和荒凉,而 像一块庞大的蛋糕。北京、上海、 南京、厦门、郑州、西安……在庞 大的楼群、穿梭的街道中间,隐藏 着那些安谧而静美的书店,它的门 把手、楼梯、盆栽、窗户,一切的一切, 如同空气,若即若离……
北京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自然成为作家、文人、学者和各类各行业人才及各类文化、出版机构的聚集地,同时也为书店提供了沃土。全国书店很多的城市,恐怕非北京莫属。知识分子的书店比如万圣、涵芬楼,女性书店有
在喧嚣的都市里,总有那么一个屏蔽了吵闹的宁静角落,那就是书店。书店被称为反映一座城市人文风景的窗口,也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缩影。本书为第一本对广州著名独立实体书店的全面回顾和展望。通过实地探访,记录了广州众多独立书店中具有代表性的数家,包括1200bookshop、学而优书店、博尔赫斯书店、唐宁书店、联合书店、方所书店、禾田书房等等。 书中的文字,由一群热爱书店的青年实地走访后撰写而成。他们相聚在1200bookshop,以广州第一家不打烊书店开启探访之旅,继而走进了广州独立书店圣地博尔赫斯书店,探访了老牌人文书店代表学而优,走进摇滚书店红书店,以及学术气息的二手书店小古堂。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书店背后的故事,感受实体书店的没落和变迁、变革与创新,还可以按图索骥,来一次属于自己的探访广州独立书店
中国书院(第八辑)以纪念中国书院改制110周年为契机,分为“书院改制”、“书院教育”、“书院文化”、“海外书院研究”、“书院规制研究”、“书院与社会”六个专题,收录了外相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