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 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 ,主要阐述了面对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近代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蒋廷黻以独特的内政与外交并重的视角,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凝练在一条主线、四大主题中,为读者提供了洞悉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视角。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 本书从《史记》中选出十八篇,供初学者学习。在编排方面,略去注释,采用双栏文白对照的形式,这种形式类似 直读 ,读者可以 不求甚解 地欣赏太史公的典雅美妙的文章。 为了让读者一览古人的《史记》阅读心得,丰富阅读的层次和感受,陈书良教授遍览浩瀚古籍,从晚清名臣曾国藩所著《读书录》、清末著名学者李景星所著《史记评议》中精选评语,附于每篇篇末。曾国藩一生以修身立德为己任, 读书不二 是其修身的基本法则。《读书录》为其研读经史子集书籍的心得、考证及校勘,既是他读书的求证,又是他实践的思索。李景星的评议是难得的好文章,时至今日已很难看到。其评议大至篇章的命题
乾隆二十五年年底,观象台钦天监预测隔年正月初一午初一刻将出现 日月合璧五星联珠 的天文异象,于是上奏是年 海宇晏安,年谷顺成 。 日月合璧 指日月同时升起, 五星联珠 指水、金、火、木、土五星排列成近乎直线。乾隆下命绘图记录此罕见的天文异象。新年元旦之际,文武百官进京朝贺,市井百姓也纷纷出门拜年。 以上便是封面图《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的故事。 而同样是在这一年,一场罕见的大洪水过境清廷,黄河决溢殃及漕运,沿途淹没民宅无数、良田数十万顷,尸骨遍野。一份份承载着洪水灾情的奏章,连同这个帝国的诸多隐情,被飞马报至御前 有人对 大猪蹄子 迷恋不已,有人却对 渣龙 不屑一顾。 乾隆,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绝顶聪明又愚不可及、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心思万千又坦率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