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求实: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共收录了作者杨奎松12篇读史文字,分为三编,从“读史”、“讨论”、“评论”三个角度对中国现代史进行了分层式的解读。“读史”是作者对中国革命史中一些富有争议性的事件和过程的看法,“讨论”是作者回应其他学者对其的质疑,“评论”是作者对一些所谓的“历史学著作”的个性评价。?
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荣禄奉旨督办军务,逐渐接近权力中枢。从小站练兵,到创建武卫军,主导编练新军,开始扭转咸同以后汉族督抚控制军权的局面。戊戌年反对康、梁激进改革,参与策动慈禧训政的密谋。政变后积极调和两宫,保护光绪帝,支持“建储”,借以抵制端王、徐桐等人的“废帝”计划。 庚子义和团兴起,荣禄虽主张“剿办”拳民、保护铁路,但事事听命于慈禧,不敢越雷池半步。最初奉命率武卫军保护使馆,围攻使馆开始后,又伺机与公使馆殷勤致意,接洽和议,但终未成功。京城沦陷,两宫西行。不久荣禄抵达行在,重掌枢垣,故态复萌,一切秉承慈禧之意……
本书是较早从学术角度研究西南联大的著述。作者努力从问题出发,在丰富的西南联大史料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视角并做出分析。本书在有关西南联大的研究中具有独特风格,曾在相关专业领域产生过影响,对今天的西南联大研究仍具有启发意义。
本书是近代上海豪门盛宣怀家族的历史纪实。 盛宣怀作为洋务运动的一员干将,一生亦官亦商,亦中亦洋,创造了中国洋务史上的十余项“”(即家银行,家电报公司,家钢铁联合企业……),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工商业及教育文化的发展,并给上海这座城市留下极多极深的印记。盛宣怀八儿八女,或精明干练,或风流倜傥,或多情缠绵,本身留下许多令人关注的故事;这些子女又都是豪门联姻,互相攀附,于是以盛家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江南豪富的典型的海派豪门网络。 盛氏家族在两百年间,共繁衍了八代子孙,经历了一系列剧烈的社会变革和动荡。兴盛时可以直接和天子对话,衰败时竟落得个尸骨无存;有钱时可一夜输掉一条弄堂,没钱时竟八个人睡一间厨房……期间大红大紫,大喜大悲,祸福变幻,聚散无常,无不打上时代、社
大小军阀集团合纵连横,在民国版图掀起狼烟阵阵。派系此消彼长,事件勾连交错,各个军阀的流变、发展和结局,娓娓道来。众多重要将领的浮沉,军阀众生相和斗争史,且听分解。
大型纪录片《腾冲·腾冲》摄制组分赴云南和缅甸、美国、日本进行了扎实而深入的寻访和拍摄,全景再现中国远征军荣辱怒江边、仰攻高黎贡、攻克来凤山、血战腾冲城等悲壮而惨烈的战役。 《腾冲!腾冲!——中国远征军生死战》以同名纪录片为基础,由解放军日报社前社长孙晓青执笔创作,记录二战浪潮中勇往直前、以血肉之躯突破国境线的正义之士。
大型纪录片《腾冲·腾冲》摄制组分赴云南和缅甸、美国、日本进行了扎实而深入的寻访和拍摄,全景再现中国远征军荣辱怒江边、仰攻高黎贡、攻克来凤山、血战腾冲城等悲壮而惨烈的战役。 《腾冲!腾冲!——中国远征军生死战》以同名纪录片为基础,由解放军日报社前社长孙晓青执笔创作,记录二战浪潮中勇往直前、以血肉之躯突破国境线的正义之士。
本书全面揭示了中国在当年受到封锁、包围和背叛的险恶环境中,是如何制造出代号为“596”的第一颗原子弹的。从蒋介石派人到美国学习原子弹制造最终碰壁,到毛泽东摸着铀矿石发出原子弹制造的动员令:从中苏专家在核武器研制中展开的合作与斗争,到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尖锐对立;从寻找和治炼铀-235开始,到突破核武器制造技术;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员,到声名显赫的科学大师;从当初毫不起眼的一块小石头,到试验场冲天而起的蘑菇云——这一倾全国之力、分布于20多个省市自治区、涉及30多个部门和900多家工厂,被舆论称为二战之后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都可在作品中看到其伴随历史烟云一路走来的清晰痕迹。 作品翔实而客观,丰富而冷静,多角度,大视场,凭借大量采访调查而来的细节,详加甄别,仔细考评,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段艰苦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师生被迫向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迁徙。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继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