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举凡中国数千年之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朝政治之良窳,名将用兵之巧拙等等,皆有独到见解与论断。全书除绪论外纵向按朝代演进分为十八篇,上起西周开国之战,下迄清廷灭吴三桂之战,数千年中国战史尽在一览。横向则于每篇之初, 对这一大时代形势做一提要式论述,阐明国际形势、政治经济、地理地形、人物风尚等战争战役之大背景;之后分论此时代中诸战役, 重要者更分专章论述:一般先对战前形势通盘剖析;再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战术运用得失、战后情况等;后申论总结,检讨成败,并引战争原理原则相印证。另有七十六幅手绘战争示意图穿插其中辅助理解,使历代战争明了清晰,如在眼前。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1874 1949)是天津档案馆画报收藏、研究专家周利成及其学术团队历时20余年收、集整理的中国近代画报资料集成和研究成果,范围几乎涵盖了1874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出版的所有画报。该项目入选 十四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并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资助项目,总计约240余万字,3700余幅图片,涉及画报(含存目)共计1300余种,共分图录提要卷(附存目提要)、报刊文论卷、公牍档案卷、中国近代画报史稿等卷。本书是《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书系的学术专著《中国近代画报史稿》,分为 绪论 萌芽时期(1874 1884) 发展时期(1884 1920) 鼎盛时期(1920 1937) 衰落时期(1937 1945) 低谷时期(1945 1949) 六章,对中国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画报、主创者、内容、特点、社会影响力等重要信息进行系
在中国人心中,任何一座山都可能是神圣且令人敬畏的,山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灵感之地或名胜古迹。人们朝山、进香,追求精神超脱,或在自然中获取崇高感。 本书中的八篇论文,讨论了泰山、五台山、嵩山和曹溪、黄山、普陀山、武当山、妙峰山在中国历史上作为朝圣之地的起起落落,通过对圣地的构建、对朝圣之旅的探究,一窥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精髓。
本书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 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本书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1942年4月18日,吉米 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 大黄蜂 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超低空进入日本本土,分别在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投下炸弹。轰炸结束后,轰炸机直飞中国的浙江衢州机场。由于飞机航程本来不够,又加上导航、天气等原因,除一架飞机飞到苏联外,另15架飞机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交界地迫降、跳伞。在中国降落的75名杜立特突袭队员中,3人牺牲,8人被日军俘虏,其余人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转移到安全的大后方。这就是著名的杜立特 突袭东京 行动。杜立特突袭东京是中美两国第一次联合作战。中国方面作为同盟国非常深入地参与其中。为了迎接美国轰炸机群,衢州机场准备了油料、炸弹、通讯器材等,做好了迎接美军飞机的一切准备。杜立特飞行员降落后,中国百姓自发地救助他们、为他们疗伤并护送他们通过日军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