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
《明治维新》一书审视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全过程。对日本明治维新中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日本与西方的博弈展开追溯,考察了日本从天皇、幕府到底层农民的方方面面人物对于自我和国家的重新定位过程,重新定义了日本“王政复古”与“维新”之间的关系问题,总结了明治维新期间的种种正方与反方势力及其表现。作者以较日本本土学者冷静的态度,讨论历史事件中内部和外部因素分别所起的作用,从而提供了一种客观公允地评鉴历史的视角。
\"【内容简介】:自1880年以来,在民族主义和社会危机的推动下,西欧和东欧地区的反犹太主义愈演愈烈,引发了许多悲剧。德国历史学家格茨?阿利 将现代反犹太主义作为一种跨国现象进行考察,在不减轻德国历史罪责的前提下,他说明了竞争和嫉妒、歧视和大屠杀如何在许多地方为驱逐犹太人和种族灭 埋下伏笔, 终导致二战期间纳粹占领终杀害了六百万犹太人。本书以泛欧洲的视角,对大屠杀的历史成因进行了全新的剖析。 \"
中世纪不是一片黑暗,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中世纪是理解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 的思想试炼场。继《西方史纲》《罗马史纲》之后,李筠再次变换写作构思和手法,以20年的学术功底,精心为读者建造了一座异彩纷呈的中世纪博物馆。走进这座新颖的博物馆,“维京人”“骑士”“女巫”“炼金术”“黑死病”迎面袭来,李筠用这些zui典型也zui有趣的中世纪话题帮读者建立起中世纪的初步印象。而后,李筠用“帝国”“教会”“王国”“大学”“城市”五个专题展室,向读者系统地展示了中世纪诸多脉络的独特演化,精彩地呈现了人类历 zui壮观的多元时代,有力地揭示了现代世界从中世纪脱胎而来的历史逻辑,同时细腻地与读者一起品味从“混乱”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历史智慧。
《明治维新》一书审视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全过程。对日本明治维新中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日本与西方的博弈展开追溯,考察了日本从天皇、幕府到底层农民的方方面面人物对于自我和国家的重新定位过
公元前3世纪,罗马和迦太基展开了对两国之间的战略要地——西西里岛的争夺,布匿战争的序幕由此拉开。在接下来的百余年里,双方把战场扩大到了非洲、西班牙、意大利,展开了改变古代地中海地区政治格局的三场宏大战争。许多军事史的经典篇章在此期间诞生——从汉尼拔率领十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通过坎尼一役把罗马推到毁灭的边缘,再到西庇阿在扎马之战大挫汉尼拔……布匿战争 以迦太基屹立了三百多年的帝国在公元前146年的覆灭告终。布匿战争是西方历史的转折点,如果罗马战败,那么罗马帝国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造成的政治、语言、法律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小得多,甚至罗马帝国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布匿战争》兼具可读性和学术严谨性,生动地呈现了这场战争,也讨论了它深远的影响。
\"【内容简介】:自1880年以来,在民族主义和社会危机的推动下,西欧和东欧地区的反犹太主义愈演愈烈,引发了许多悲剧。德国历史学家格茨?阿利 将现代反犹太主义作为一种跨国现象进行考察,在不减轻德国历史罪责的前提下,他说明了竞争和嫉妒、歧视和大屠杀如何在许多地方为驱逐犹太人和种族灭 埋下伏笔, 终导致二战期间纳粹占领终杀害了六百万犹太人。本书以泛欧洲的视角,对大屠杀的历史成因进行了全新的剖析。\"
以往书写的历史,均是“正史”,是一部“公共舞台 ”史,是一部男性统治史,而人类个体所赖以生存的“私人空间”却被忽视、掩盖。本书以微观历史的角度,以历史年代为时间纵轴,全面书写个人的私密生活史——围墙中男人的权力与女人的权力、老人的权力与青年的权力、主人的权力与仆从的权力,小到家庭争吵,大到王室血案——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小到诸如住宅、卧室和床榻,大到诸如家庭生活、家居环境、交友空间、宗教信仰以及生育、教育、死亡等,是现今一部权威的人类私人生活史。 《私人生活史》由世界历史学家菲利浦·阿利埃斯与乔治·杜比主编,共有包括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72位史学家参与,被称为二十世纪下叶史学界一项“革命性的成果”,革新了历史的观念,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内容。译书具
《资本的年代:1848~1875》内容介绍了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入门读物”,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30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球持续的历史杰作;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
历史,是人类事迹、思想与生活形态共同熔铸而成的复合体。在光辉灿烂的历史表相下,往往充满了鲜为人知的诡异情景、怪诞无比的另类风俗,以及难以启齿的骇人密谋。它们在大多数教科书中被刻意忽略不提,却是更全面了解历史真相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法兰西双皇后的王权对决,象征着欧洲从中世纪向近现代的时代跨越,这段值得引人挖掘和深思的王朝历史,唱响着引领王权兴衰的史诗赞歌。一位是统治法兰西半世纪之久的卡特琳娜皇后,一位是扶助波旁王朝崛起的玛戈皇后,两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女性撕开*后残留的母女温情,因着各自代表的王权利益而界限分明、势不两立。 一位代表着王权*的中世纪统治,一位充满着时代进步的新兴力量,究竟是引发王权衰败之势,还是缔造现代帝国之路?这段发生在欧洲大陆的中世纪与近现代的迭代更替,早已被历史毫不留情地镌刻在时代之路上,散发着熠熠光辉。
本书用14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配以简洁易读的文字说明,展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程。 作者以对苏联历史较为深刻的理解,以时间为主轴铺叙苏联各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自19世纪沙俄帝国末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1991年12月26日苏联议会宣布苏联从法律上停止存在,时空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甚至时至今日人们都难以确知的历史真相及其佐证图片。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更是首次有机会从读图来详尽生动、较为完整地了解我们的邻国那段动人心魄的演变历程。 本书以图配文、文字质朴率直。值得收藏常渎。
《图说世界史》是一本大型而全面的世界史插图本,它以广阔的视野和令人惊叹的丰富知识将从文明起源直至21世纪的人类历史逐一扫描。它把人类的社会、文化和军事历史一并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对于普通读者还是历史学家,它都是一本不可缺少且极具的工具书。 这套大型的世界史插图本丛书,分古代卷、近代卷和现代卷,脉络清晰地梳理了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本卷为近代卷,记录了从16世纪至1914年的人类历史。
本书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囊括“上篇:全程纪实”、“中篇:专题解说”和“下篇:二战之谜”三部分。上篇采用将地区战场与时间线索混合穿插的传统写法,逐一叙述各个战场的全景进程。中篇对情报战、历史谜团和二战趣闻等均作了详细介绍。下篇着重揭开了包括“少为人知的首脑秘闻”“乱世名人的悬案秘闻”“不可告人的惊天阴谋”“风云变幻的谍海迷雾”“神秘莫测的军事宝藏”和“鲜为人知的军事真相”六个方面的“谜底”。
这是全面展示2006年8月在山东日照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它既是近年来近代中外关系研究成果的大展示,也在程度上可以视为今后研究发展的风向标。近代中国是列强在东方汇聚的舞台,中国与列强之间、列强彼此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牵连互动,相互影响和制约。任何双边关系的研究都离不开对多边关系的关注,惟有在宽阔的视野下,研究将更为深入,判断将更为准确。本论文集的一个显著的特色是,对多边关系及国际体系的研究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这一学术趋势将会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入门读物”,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30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球持续的历史杰作;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霍布斯鲍姆认为,学术不该为少数人服务,因此历时几十年时间写就了这部面向普罗大众、从法国大革命一直讲述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的解体、时间跨度达三个世纪的“年代四部曲”。在学者热衷于为大众“制造困惑”的时代,霍布斯鲍姆始终直面现实,坚持明晰流畅的论述和优雅洗练的文风,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饶有趣味的写作方式,使这四部等级的学术著作能为普通大众接受,进而成为历史书。 “年代四部曲”在世界史流行之前就叙述了全球范围的历史,它们不仅无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