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的英国简史》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将漫长的历史娓娓道来,兼具故事性和文学性。全书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0年到公元1689年,讲述了亚瑟王、百年战争、都铎王朝、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亨利八世等重要的时代和人物。通过王朝兴衰、君主浮沉,狄更斯传递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启发读者透过历史思索更宏大的人生课题。
本书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作者以时间为轴线,详细阐述了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党的兴起及其夺权路径,以及希特勒如何一步步将德国引向战争直至毁灭的过程。在历史性讲述的基础上,作者不仅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而且在结论部分提出了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由此提升了本书的历史高度,将读者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有关人类问题的思考。
本书从美国1927年一个夏天发生的事件切入,讲述了整个1920年代的繁荣、荒诞与疯狂。作者比尔 布莱森带我们穿越到大萧条爆发的前夜,沉浸式当年真实的美国社会。在这些浮华和疯狂的背后,大萧条正逐渐蔓延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1927年美国经济状况极佳,连续4年通胀率为0。 -全世界50%的黄金都在美国,大部分存储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室里。 -美国制造了全球85%的汽车,拍摄了80%的电影,生产了42%的商品。 -柯立芝总统每天只工作4小时,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盹儿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滞销多年,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去世、破产、彻底被人遗忘时都没卖完。
本书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在美国如何被描述和纪念,从战后年代的低调处理,到1990年代的 大屠杀热 ,反映出不同时代中,集体记忆如何因变化的风气以及当前需要被设计和修改,而族群谋求生存的主题贯穿其中。作者对人们不假思索接受的观点提出反思,关注其对道德实践的影响,强调认识历史的复杂性。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绝版恭亲王 风口浪尖上的晚清改革舵手》,重塑了大清 总理 恭亲王的形象。很多人误以为,李鸿章是晚清改革大盘的总设计,实际上他只是前台操盘手和新闻发言人而已。为晚清改革开放真正画圈、掌舵的,则是恭亲王奕訢。恭亲王能发动、推动晚清体制内改革,重要原因在于恭亲王能够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而且长期保持自我低调。中国近代改革史那些公认的改革实践先驱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调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是恭亲王拉开了中国近代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辟开强国之路,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为被后世描绘为 腐朽、没落、反动 的王朝接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命。
美国建国初期,刘易斯和克拉克受时任总统托马斯 杰斐逊委派,前往西部探险,一直抵达太平洋并返回东部。基于刘易斯、克拉克和部分队员在探险过程中写下的日志、数位研究专家的著述,以及日常通信等其他文献资料,尤其是基于作者对探险路程的实地探访,本书对这次艰难的探险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还原和描述。 探险队作为*批美国人见到了北美西部的壮丽景观,也承受着翻山渡河带来的极限生存挑战。他们努力将印第安人纳入美国的贸易帝国,与友好的印第安部落一起游戏联欢、结下友谊,也经历过怀有敌意的印第安部落的背叛,发生战斗,险遭不测。在漫长的路途中,他们还发现了许多新的动物和植物物种,刘易斯对它们详加描述,写成文字,带回东部后为科学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除探险过程外,书中还呈现了刘易斯的成长经历、家庭
19 世纪初,托马斯 杰斐逊总统与法国签署了购地条约,这一买卖注定了北美西部大陆这一大块土地在未来近一个世纪的血雨腥风与动荡不安。 通过《西部牛仔》,你将了解到美国西部的殖民与拓荒历史的点点滴滴 印第安人的血泪在迁徙路上汇聚成河,在与新移民的不断冲突碰撞,*终走向妥协与融合;西迁路上的荆棘与艰难也同样摆在新移民的面前,在这本书中,你将读到电影《荒野求生》的故事原型;你也会被唐纳大队探险路上人吃人的事件所震惊;当西部这片处女地被首次征服,法律与规则尚未建立,枪支与暴力成为*的真理,在这一时期,牛仔们肆意横行,他们有的勇敢、有的侠义、有的神秘,但是这些故事都被后世演绎成各种传奇,代表着那段充满激情与冒险得特殊时期。 就让我们跟随本书来重温这场冒险之旅吧!
雪珥-中国改革史系列之《天子脚下 晚清政局与天津特区对外开放》,从一个地域,帝国权力核心边缘的天津切入,再现了晚清政治、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这里是晚清改革的主舞台,几乎所有的内政、外交上的大剧目都在这里上演,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这里,是*前卫的,也是*保守的;这里,是*西化的,也是*抗拒西化的;这里,生产了这个*艘的潜水艇,也烧杀过教堂,大规模破坏过铁路和电线 一百多年前的这场政经改革,其深度、广度、力度,前所未有。与我们一般以为的情况不同,晚清*后6年,尤其是1909-1911年宣统朝的3年,国家并非每况愈下,政治、经济乃至国防都在不断进步。1908年,清政府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白银2亿两的大关,史无前例。1909年,全国各省都建立了地方议会,对地方政务实行非常有效的监督,也是史无前例。但是,它为什么又突然崩溃了
本书从美国1927年一个夏天发生的事件切入,讲述了整个1920年代的繁荣、荒诞与疯狂。作者比尔 布莱森带我们穿越到大萧条爆发的前夜,沉浸式当年真实的美国社会。在这些浮华和疯狂的背后,大萧条正逐渐蔓延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1927年美国经济状况极佳,连续4年通胀率为0。 -全世界50%的黄金都在美国,大部分存储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室里。 -美国制造了全球85%的汽车,拍摄了80%的电影,生产了42%的商品。 -柯立芝总统每天只工作4小时,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盹儿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滞销多年,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去世、破产、彻底被人遗忘时都没卖完。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
中世纪不是一片黑暗,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中世纪是理解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 的思想试炼场。继《西方史纲》《罗马史纲》之后,李筠再次变换写作构思和手法,以20年的学术功底,精心为读者建造了一座异彩纷呈的中世纪博物馆。走进这座新颖的博物馆,“维京人”“骑士”“女巫”“炼金术”“黑死病”迎面袭来,李筠用这些zui典型也zui有趣的中世纪话题帮读者建立起中世纪的初步印象。而后,李筠用“帝国”“教会”“王国”“大学”“城市”五个专题展室,向读者系统地展示了中世纪诸多脉络的独特演化,精彩地呈现了人类历 zui壮观的多元时代,有力地揭示了现代世界从中世纪脱胎而来的历史逻辑,同时细腻地与读者一起品味从“混乱”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历史智慧。
“我们坚信,‘ 多的声音’永远是通向全新世界的路径。”2015 年,由韩国女性劳动者会策划并创作了一档女性主义播客“乙们的驴耳”,后邀请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学者、作家孙希定作为播客主播。本书精选该播客节目的热门内容“大众文化与性别”集结成书,在韩国正式出版后迅速引发关注,并成为当年图书网站的年度非虚构作品之一。 本书以“娱乐解剖”作为方法, 拆解“韩娱”奇观背后的“厌女”病灶,开出犀利的体检报告和解毒指南,每一句都是 轰父权制大众文化的粉红 。同时,本书也是一份从性别视角出发的当代娱乐文化警世录, 是对其他可能性的期待与召唤:在对文化工业的审慎观看与批判性思考中,新的视角,新的叙事,终将到来。
这世界上有多少公开的战争,就有多少隐藏在阴影背后的秘密战争。那些为了抵抗盟军而建立的秘密任务、发生在多地的漫长的傀儡战争,甚至是那些正潜伏在我普通人身边的间谍行动,这些当权者宁愿永不公开的秘密都将在《间谍与密战》中揭开神秘的面纱。本书探索了人类间谍活动的漫长历史,梳理了英国军情六处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发展脉络,以及各自的重要历史任务。除此之外,你还会读到那些 悄悄 改变了历史进程的低调间谍,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勇敢地做出了许多冒险的行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价。你甚至还能了解到间谍经常使用的真实工具、秘密武器、监听设备和一系列密码工具,这一切构成了间谍的真实样貌。
本书的作者吉安·波拉西奥认为,我们应该以一种自然的态度来看待死亡,正如我们把出生当作一件自然的事情。将非必要的、可能引起过多痛苦和副作用的措施减少到 限度,我们才能走好生命的 一公里。从我们都是有死者的角度来观照我们的生活、调整我们的价值观。 为此,波拉西奥着重介绍了诞生自英国,至今仍然 年轻的“安宁疗护医学”(Palliativmedizin)。他指出,安宁疗护团队的作用,就是在生命的终点,陪伴患者走好生命的 一公里,还生命以应有的尊严。 随着全世界,尤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老人和病人需要长期护理、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越来越多的子女和家属关心这些问题, 需要这方面的指导。本书基于医学事实,又 了医学领域,关注的是跨学科的领域,提出了很多具有启迪性、适应中国老龄化社会现状的具体观
本书紧密围绕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中”的思路,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及其研究展开基础理论和典型案例相结合的研究。理论方面重点讨论了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跨界研究与 文化交流传播的学科与跨学科研究、人文类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转化、专业学科的社会服务与 文化策略等,并从历史化与 化两个方面具体展开。案例方面围绕着中外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莫言、余华及鲁迅、贾平凹、王安忆、迟子建等具有对比性的作家展开,从海外传播的视野对中国作家与文学史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1500年之后的两三百年里,曾有几百万欧洲白人被穆斯林从海上或者沿海的家中掳走,然后在北非的奴隶市场上被贩卖。 英国少年托马斯·佩洛就是白人奴隶之一,18世纪初,他被摩洛哥苏丹穆莱·伊斯玛仪买下。当时这位苏丹正在建造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而这座宫殿 是由白人奴隶建造的。因为佩洛比较年轻、机智,他成了苏丹的私人奴隶。佩洛既见证了这个残酷的政权,也目睹了这个朝廷的壮观景象。 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奴役生活后,佩洛终于重获自由,他也写下了自己的故事。本书主要是根据佩洛的见闻和其他相关文献写成的。
1890年的美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红利吃尽、产能过剩、老牌列强林立、 利益集团垄断……然而,这也正是美国崛起关键十年的开始。但与以往任何 都不同,美国走上了一种新型帝国之路:它不直接掠夺海外领土,而是以强大的生产和贸易能力控制世界。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 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不是通常理解的 逻辑,而是无孔不入的资本逻辑。 全书以1890—1900年的美国为论述对象,从这一案例中提取出“超大 的崛起与扩张”背后的原因,力图揭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
自从公元前27年建立元首制之后,一直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再没有陷入长时间内战,境内相对安宁。然而,罗马人首先是征服者、帝国主义者,用武力夺取了一个从东部的幼发拉底河一直延伸到西部的大西洋海岸的庞大帝国。他们制造的和平是由军力和统治带来的,而不是与邻国共存。罗马人咄咄逼人,冷酷无情,在他们创建帝国的过程中,数百万人死亡或被奴役。 但罗马和平是真实存在的,不仅仅是皇帝们的夸耀。帝国的一些地区在很多代人的时间里再未经历过重大战争。那么,罗马和平到底是什么,对那些被罗马人统治的人来说,它意味着什么呢? 备受赞誉的历史学家阿德里安·戈兹沃西讲述了帝国创建的故事,揭示了罗马人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开始控制世界上这么多地方的,并询问罗马和平的良好形象是否属实。通过作者全面的讲述,我们得以对罗马和平的
公元前3世纪,罗马和迦太基展开了对两国之间的战略要地——西西里岛的争夺,布匿战争的序幕由此拉开。在接下来的百余年里,双方把战场扩大到了非洲、西班牙、意大利,展开了改变古代地中海地区政治格局的三场宏大战争。许多军事史的经典篇章在此期间诞生——从汉尼拔率领十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通过坎尼一役把罗马推到毁灭的边缘,再到西庇阿在扎马之战大挫汉尼拔……布匿战争 以迦太基屹立了三百多年的帝国在公元前146年的覆灭告终。 布匿战争是西方历史的转折点,如果罗马战败,那么罗马帝国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造成的政治、语言、法律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小得多,甚至罗马帝国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布匿战争》兼具可读性和学术严谨性,生动地呈现了这场战争,也讨论了它深远的影响。
今天,医学在成功地完成它的使命后,却在胜利中迷茫了。 从古希腊时期医学的理性发端,到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推动的医学科学化,再到近两百年细胞学、细菌学、免疫学、心理分析等等重大进展,医学的进步毋庸置疑。 从起初的疾病观之争、性别污名,到20世纪沦为战争工具,再到如今的技术化取向、卫生资源分配问题,医学也从未远离争议与危机。 这是一部医学史,也是一部疾病史、医院史、外科史、药物史,更是一部医学背后的社会史与思想史。透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剑桥医学史》探寻医学的本质和价值,召唤医学的人文关怀。
本书从日本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视角出发,较为全面和深入地评析 日本研究,特别是欧美英语学界的日本研究。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共19个篇章: 部分为学术史回顾。第二部分关注译介,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分析 出版的 日本研究译著,从正反两个方面探究其第三方镜鉴的意义。第三部分为书稿的主体,聚焦 日本研究经典作品析论。书目的甄选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考量:其一,作品本身具有较高质量,在 学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目共睹;其二,中国 对其关注或了解相对较少,或在日美等不同学界境遇迥然,值得探究其背后的褒贬臧否;其三,作品反映出较强的典型性和样本意义,能够尝鼎一脔,透视不同学科在特定时期的发展脉络和学术风格。在行文中,着意以下几点。首先,“以点带面”,以一部作品为借力点或切入口,进而引发对该研究领域或某一类主题的讨
到底是什么令巴黎从众多中世纪城市中脱颖而出,率先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伟大城市?若昂 德让在本书中为我们逐一介绍了巴黎城市建设的各项发明,包括桥梁上的观景平台、林荫大道等史无前例的现代基础设施,还有城市照明、公共交通、时尚购物等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