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系英国著名摄影师、旅行家、地理学家约翰 汤姆逊1862年至1872间游历东南亚和中国的珍贵配图游记,大部分篇章讲述了中国经历。作者用文字记录下独特的异域旅行,用影像直接见证了这段历史。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进行了观察剖析,文笔细腻生动,对晚清中国社会作了全面和较客观的描述,在摄影美学、社会学、历史学上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
里格比教授在本书中全面解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在现代历史社会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作者高度赞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但本书的目的始终是要提出一种批判性的评估,通过“最适者生存”的竞争过程来实现思想的进步。
对抗制是英美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诉讼两造的律师对于证据的提出和事实的调查发挥着主导作用。英国法官戴维林(LordDevlin)曾经指出:“英国人认为获得真相的办法是让各方寻找有助于证实真相的各种事实:他们将使所有的事实大白于天下……两个带有偏见的寻找者从田地的两端开始寻找。比一个公正无私的寻找者从田地中间开始寻找更不可能漏掉什么东西。”因此。控辩双方在诉讼中。尤其是在证据调查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他们在诉讼中承担发现、遴选和提出证据的主要职责。德国诉讼法学家赫尔曼教授也指出:“在对抗制审判中。事实真相的查明可以被称作是试验性的和竞争性的。它证实了民主价值,不仅因为案件是由陪审团作出裁断,而且因为两方主要当事人在法官面前进行平等的竞争。在对抗制审判中,被告方所起的相对主动作
本书介绍了波澜壮阔的西班牙历史。从收复失地运动,到 双王联合赶走摩尔人,哥伦布扬帆出航发现新大陆,就此揭开了西班牙帝国兴盛的序幕。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西班牙取得又失去了广阔的领土,令所有 闻风丧胆的 舰队 终败落于英国手中,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帝国终究走向衰落……
1789年7月和8月初,一股异乎寻常的恐慌蔓延整个法国,几乎无与伦比地展示了谣言的力量及其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冲击。短短两星期内,在三分之二的法国领土上,一座座城镇和村庄相继沦陷,只因害怕“盗匪”来袭。据说,这群盗匪在乡间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恐惧的胁迫下,大批村社居民纷纷逃离家园,藏身近旁的树丛和森林。或者,他们匆匆纠集起来,在城镇外围拦起路障,试图抵御歹徒的袭击。在恐慌期间, 令人惊讶的事实莫过于——那些令人战栗的“盗匪”实际上从不存在。 本书作者勒费弗尔堪称20世纪研究法国大革命 的大家,通过对法国 档案馆和 图书馆收藏的当代出版物和手稿的仔细研究,他对大恐慌作了旨趣迥异的描述和解释,并深入探讨了可能引发大恐慌的深层原因和背景因素。 这一著作不愧是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大众心理和集体情感
农历辛亥年到来的时候,没有人意识到,这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年份。在这一年中,每个人的命运都会被大历史决定。《辛亥年》(作者祝勇)是一部有温度的史书,洞察历史当事人面对“决定性瞬间”的权衡与决断,撕裂与挣扎。《辛亥年》以珍稀史料和图片,还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珍贵瞬间。
约翰·基西克编著的《 艺术史(第2版)》汇集了5000年 绘画、雕塑及建筑艺术的动人故事,透过近500幅旷世杰作细数艺术发祥至今的潮流、演变与辉煌。 《 艺术史(第2版)》从独特的观察视角剖析了50余幅巨作,例如乔托的《哀悼基督》《圣母子》、马萨乔的《逐出伊甸园》《圣三位一体》、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拉斐尔的《亚历山大城的凯瑟琳》、提香的《田野合奏》等等,着力挖掘艺术构想的精髓,阐释 匠心的创作技巧,体现广大和精微并重、深入和浅出两立的特色,实为研究之佐,入门之径。
历史,有的时候是故事,有的时候是事故,有的时候山重水复疑无路。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跟高晓松一起,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写信,在现代邮政之前我们如何寄信,民信局与镖局有什么不同?又为何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寄信到底有多贵?为什么晓松说彼得大帝与康熙大帝很像呢?一个曾被乾隆抱在腿上的英国小孩,对鸦片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呢?1837年俄国诗人普希金逝世,为何晓松由“诗人之死”引发“不要为女人打架”的感慨呢?1924年图坦卡蒙的石棺被打开,高晓松意外地发现石棺上的浮雕竟和阿凡达长得一模一样!1941年皖南事变、1938年新四军军部成立、1972年陈毅去世竟然都发生在同一天,高晓松将如何解读这似乎是冥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序;中国历史疆域的再现;炎黄子孙之我见;长城的价值;天堑何曾限南北;古来北京知多少;天涯何处罗马城;永恒的矛盾:追求与现实之间;汉魏故事:禅让的真相;江陵焚书一千四百四十周年祭;乱世的两难选择:冯道其人其事;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动;重读《明史·海瑞传》;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世界上不止有中文;悠悠长水;“开风气者”与“为师者”;浩劫中的忘我追求;长水琐忆;最忆康桥风雪时;科举、考试与人才等等。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断特写,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第四册是《文明之光》系列的 一本,每个章节依然相对独立,分八个专题介绍了影响近代文明发展的科技、艺术和政治领域的重要进步,并重点介绍了从1到N的发明创新过程。 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系列,为读者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些绚烂多彩的璀璨文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该系列荣获第六届中华 出版物图书奖。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前线,身为皇弟的忽必烈突然有了争夺大汗王位的机会。忽必烈不仅要击败竞争者登上大汗之位,还得创造不世之功与财富才能给蒙古共同体带来繁荣与安定。忽必烈不仅要克服地形天险才能在军事上打败南宋,还要尽可能减少双方损伤,顺利达成接收江南财富的目标。13世纪初,以游牧立国的蒙古在短时间内崛起,统合欧亚大陆的东西方文明,为世界史开创崭新的一页;忽必烈如何建构世界国家及经济体系——地跨欧亚陆上海上的军事与通商帝国?《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超越以西欧、中国为主体的观点,描绘出有别于以往的世界史;蒙古不再局限于野蛮入侵者或军事破坏者的形象。
福柯说:身体即权力。中国历著、名的身体事件,更是这一论断的化图像。 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表现为“没有自己的身体”,即身体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呼吸和悲喜的“肉体”,而是被附加了人身依附、政治权谋和哲学理念的社,会化了的身体。简单来说,身体不是属己的,而是属他的。正如福柯所说:“肉体也直接卷入某种政治领域;权力关系直接控制它,干预它,给它打上标记,训练它,折磨它,强迫它完成某些任务,表现某些仪式和发出某些信号。” 本书从中国的身体事件和最的爱情故事两个方面人手,旨在揭破官修史对历史的有意篡改,揭破遭到长期遮蔽的“政治不正确”的当事人和事件真相。还原真实的人的真实的爱情经历和悲欢离合,还原真实的身体的疼痛和歌哭。
本书讲述了公元前480年,当时地球上的超级大国波斯向希腊发起入侵。帝国的力量排山倒海,遮天蔽日。波斯人一路挺进,血洗温泉关、焚烧雅典城。斯巴达王的头也被挂在了旗杆上。希腊幸存的机会微乎其微,但它对自由的信仰从未泯灭。波斯王的海上巨兽被一步步引向了海峡深处,一场超级豪赌在那里上演……几百年后,另一个帝国罗马和劈面相遇。没有军队,没有财富,他撼动这个世界的武器就是自己的信仰。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他哭泣过,诅咒过,但却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仰。他的信仰像太阳一样壮丽,像大海一样深沉。罗马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最终获胜的不是帝国,而是。波斯没能击败对自由的信仰,罗马没能击败对生命的信仰。没有人能击败信仰。它比所有的帝国都更坚固,更久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