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观 细读山西古代壁画》以山西古代壁画为研究对象,内容覆盖从汉代壁画、北朝壁画墓、唐代山水画到金元墓葬壁画,从美术史、考古、历史、社会、宗教、地理、建筑等角度,探讨图像如何作为历史文献、墓葬与绘画史研究、跨宗教文化的践行、壁画的营建与工艺等问题,以综合的视角进入古代壁画的世界,展现古代山西壁画绚丽多彩的画面。本书配合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上海博物馆的山西壁画展览,展出文物包括文物娄睿墓壁画、九原岗壁画、永乐宫壁画等。
山东抗日根据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华北四大根据地之一,也是连接华北与华中的重要通道和战略枢纽。与华北其他根据地相比,它的开创和发展路径独特。 本书主要利用山东省档案馆、台北国民党党史馆所藏档案,以及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数据库资源,已刊中日文相关历史文献、调查资料及山东省各县区资料等,从以往研究较少涉及而又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切入,探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山东地方党组织深入敌后农村发动群众组建武装,建立并扩展根据地的实际样态。
本书充分利用出土文献,围绕《左传》文献,将成书、史料、撰述等方面加以贯通,将上述问题置入春秋战国史著形成的历史场景中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左传》的文献形成与历史书写,并以此窥看早期史书的形成与东周史学的新特征与新变化。本书有助于加深、拓宽、补充《左传》现有研究,以最新的材料与方法重新审视《左传》文献各类问题。
《基督教思想史》是神学家冈察雷斯多年研究的成果和代表作,也是基督教思想研究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在书中系统阐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宗教改革直至20世纪的神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基督教各种教义和各种流派的实质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形成过程。其观点公允,分析客观,文字通俗,历来为教内外研究人员所称道。 作为了解基督教思想发展的普及读物,本书既适合一般读者,也可以作为一些大学宗教系基督教专业的师生的扩展课外读物。此外,这部书在以时间顺序叙述的同时,突出了一些重要的人物与思想流派,因而既适合于按时序来阅读,也可以按人物或思想流派来分类查阅。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到今天,当代史学在观念、方法和研究范围上出现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本书从 人物、派别、焦点 三方面入手,描述、分析和讨论这些变化,突出了这一时期与20世纪上半叶之间的不同,从而为中国学界提供一部内容新颖、架构独特的著作。本书的这些史学新潮反映了当代史学所面临的挑战,而深入思考和应对这些挑战将有助我们共同面对人类的未来。
在本书中,作者列举了世界历 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东洋文库所藏满文镶白旗蒙古都统衙门档案,是作者于2013年在日本访学期间发现的清代八旗蒙古档案。本书为整理、研究这批满汉文档案的首 部专著,由 专题研究 和 档案转写与译注 两部分组成。前者收录八篇论文,系利用相关档案所进行的专题研究,内容涉及清初八旗蒙古佐领源流、牛录的编立与佐领下人构成、氏族与佐领的关系、佐领的承袭、八旗世爵世职、口外游牧地、察罕达尔汉呼图克图与八旗蒙古喇嘛事务管理,等等。后者是对满文档案的转写、汉译和注解。
作为中国历史上专享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公共史学”领域内几乎一面倒,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然而,《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则天的某些表述,似乎会受到某种政治正确的影响,对于武则天的形象,会根据某一说法、一点影子进行放大,直到事实的性质完全发生改变。而本书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突*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另一种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武则天。本书不是武则天的传记,每一章的讨论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从武则天出生地与故乡的考证,到武则天归葬乾陵,一代女皇的出生到落幕,
先看李自成大意失江山,再看南明君臣内斗亡国! ◆ 《明末农民战争史》: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此时他已奋战十六年;同年四月,李自成败于山海关,清军入关;次年五月,李自成牺牲于湖广九宫山,距离明朝灭亡仅四百天。 舆论失势、战略失误、用人失策!翻开本书,看懂李自成为什么败,败得还那么快! ◆ 《南明史》: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人性的荒唐莫过于此!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在武将马士英等人的拥立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即位,改元弘光,但也由此内斗不断。弘光、隆武、永历政权继立,南明君臣在不停的内耗中失去了无数翻盘良机,走向了失败。 翻开顾诚明史系列,从明朝的灭亡看透人性的荒唐!
传统上认为,历史学家愿意用史实和陈述性描述解读历史。实际上,历史学家更需要用定量的数据分析历史,包括使用可测量的历史证据,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正如解密中世纪手稿或解释启蒙运动的政治思想,都需要经验、训练与技巧一样,处理定量材料也需要掌握特定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本书为读者介绍了使用定量方法分析和解释历史信息的方法和技术,能够推动历史问题的解决。本书既不是统计学的教科书,也不是对历史方法讨论的反思,目的在于帮助众多的历史学家更好地使用材料并帮助读者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实际权力=正式权力 隐权力 隐权力的独特视野下,诠释权力体系的玄机 《隐权力》是吴钩先生率先提出“隐权力”概念并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文章多取材于明清笔记与官场小说,以生动的文字与故事,探讨一种隐藏在历史灰暗处却又非常强大的博弈力量。 作者根据大量史料,入木三分地分析中国历史上的“官场现行”故事、官民博弈故事等,有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将传统社会的运行特点层层剥笋。许多读者所熟知的历史故事,比如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太平天国权力斗争等,作者都能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地讲出别番意味来,给人以“豁然开朗”的启示。如作者在剖析杨乃武历经九死一生的翻案事件时,画龙点睛地说:“帝国的司法救济制度是一个偏心的歧视系统,有的申冤者能惊动它,有的申冤者永远被它拒之门外。与杨乃武同案的毕秀姑,就是一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秩序的根基(精)》 面世时,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理查德·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拉塞尔·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希腊罗马到 教的中世纪和 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柯克看来,美国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 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秩序的根基(精)》首次面世时,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理查德·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拉塞尔·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柯克看来,美国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
本刊为研究出土文献与古史问题的学者提供发布原创性成果、交流观点的平台。本刊倡导从文献实证的角度出发对出土材料与古史问题展开研究,常设 甲骨金文与古史研究 简牍帛书与古史研究 石刻文献与古史研究 图像器物与古史研究 四类栏目,并设 考古发现 学术书评 等专栏,凡主题相符、确有创见之成果,皆乐于刊用,尤其欢迎海内外中青年学者投寄论文。
雷蒙·阿隆是20世纪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大事。在雷蒙·阿隆著,杨祖功、王甦译的《雷蒙·阿隆回忆录(上下增订本)(精)》中,阿隆一方面追述了20世纪法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细致地描绘了各种行为人的面貌;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全部著述都收集和归纳到书中,每篇著作的核心内容,他用几页提要加以说明。阿隆还补充了对其评论的各种反应,收入了他曾收到的赞同或反对他的信件,以及他自己写的回顾性评论。
《清史论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的专业集刊,创刊于1979年,是国内史学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术刊物。经过几任主编和编辑部同人的努力,坚持办刊初衷,不断提携、扶助清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对当代清史研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021年开始,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纳入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集刊 ,2022年被评为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AMI综合评价 核心集刊。 本辑稿件组织了5个栏目 戴震研究 专题研究 文献研究 史家与史学 读史札记 ,其中 戴震研究 收录的4篇文章,涉及戴震的新理学思想、礼学研究,以及戴学之形成和戴学与京城学术的关系。其他栏目,关涉的主题有康熙朝第二次废太子事件、清代旗人的科举关系网络、灾害史叙事的人文转向与清诗学之关系、云南游民问题、清代救灾经验中制度援助等
《劳榦先生著作集》分上下两卷,收入劳榦先生的作品146篇,全部文章在大陆次结集出版。劳榦先生发表过的文章数量庞大,内容博杂,这次收入的按主题主要分为九个部分,包括史学理论与中国史问题、上古史及相关问题、秦汉史及相关问题、边疆史与中外关系史、思想与宗教、文字与文学、艺术与博物、自述与怀人、书信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