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文化中的文化。 这一书名所示,它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西方史学史。史学史,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属于学术史的范畴,它应该如何写作,似无定规。周谷城先生在说及世界文化史写作的困难时这样说道:“范围这样无定,体例这样不齐,只是由于世界文化从来就是不断发展的。到今天更是日新月异,不易把范围体例固定下来。不过,不把范围体例固定下来,反而使学者、专家易于着笔或易于发挥各个的性。
《史学要论》是由李大钊编写,全书共分8个部分,主要对史学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史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研究历史的任务等。《中国史学通论》是一部关于史馆的论议。由朱希祖所著,是朱希祖文集系列丛书之一。
《史学方法导论》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讲义稿。原书七讲,现仅存第四讲,原"拟目"保留供读者参考。编者还从《傅斯年全集》中选录了十篇与其史学理论相关的文章。 作者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认为"历史学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带点古世中世的意味,且取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主张史学即史料学,号召史学家"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他尤其重视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同时非常注意将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
吕振羽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自本世纪30年代起,他在中国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近半个世纪,留下十多本著作,一百多篇论文,共约四百万字的史学研究成果,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史学界公认为是与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候外庐齐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之一。 吕振羽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自本世纪30年代起,他在中国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近半个世纪,留下十多本著作,一百多篇论文,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个认真地修剪历史枝条的工匠——这是他给自己的定位,年鉴学派的一代宗师布洛赫比很多人都要清楚,自古希腊以来,历史便承担着叙述即时发生的事件真相的使命,真实(无论它是否存在)是历史的价值。布洛赫从幼子无意的疑问(爸爸,历史有什么用呢?)入手,为历史的高贵价值作了一番慷慨激扬的辩驳,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历史与人类和时间的种种纠葛,并提出了历史的考察、考证等工作的方法论。书中没有令人望而却步的理论体系,只是些娓娓道来的治史心得。这本小书被称为“年鉴派史学的宣言书”,为后代年鉴学派所发扬光大的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等均可在此找到源头。
何炳松,字柏丞,浙江金华人,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史学研究方面,他是一位融会古今中西史学理论、致力探讨研究史学门径的史学家。他翻译并撰写了大量的西方史学理论著作与世界史著作,积极探索史学理论的发展和中国史学现代化的途径。何氏一生著述甚丰,此次所出版的《何炳松著作集》共九种,以收录何氏有代表性的单行著作为主,《西洋史学史》是其中一本,概述自神话时代至近代之西方史学发展脉络,犹重犹太史、希腊史、罗马史,并专门论述基督教对西方历史的影响。本书文字精深,见解卓越。
本书笔者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在实际写作中以近代中美文化交流和民国期间的整个社会作为大背景,以期寻找到对留美生的史学思想的契入点,借此对他们之于民国史学的发展进行探讨。全文由“绪论”和九章(第九章为“代结语”)组成,九章分别为“民国时期留美生研究史学的背景”、“民国时期留美生研习史学阵容分析”、“范式’更新:留美生与新的史学发展”、“留美生与民国时期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留美生与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学科化发展研究”、“传承中的创新——留美生历史学研究的个案解析”、“民国史学研究的纵深化——留美生与民国时期史学期刊研究”、“民族主义的内驱力:留美生与历史学本土化”、“传播中的反思——学术价值判断与学术取向的不同面相(代结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