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除“绪论”、“综论”外,分三个篇章,分别讨论了魏晋、南北朝、唐代经济、政治、军事及思想学术等问题,提出或解决了魏晋隋唐时期许多前人鲜及的重大问题。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理论性概括,于作者中国古代分期魏晋封建论有详尽的论证。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大型工程,该工程在拥有蓄水发电、防洪减灾一类造福社会功能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如生态环境改变、库区居民迁徙等一些问题,还会有不少文化遗产会因水库蓄水而被淹没,需要抢救和保护。正由于长江三峡工程涉及面极广,因而它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在长江三峡库区文物的抢救保护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在已故著名考古学家、我们的老师俞伟超教授指导下,多支考古队伍进驻长江三峡库区,1995年就完成了长江三峡库区地下文物抢救保护规划。在此基础上,从1997年起,来自全国各考古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考古学专业的上百支考古队伍云集长江三峡,开始了规模空前的抢救地下文物的考古工作。经过十多年艰苦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积累了大量的考古资料。随
○今按:《二子乘舟》,闵伋、寿也。此确似太子伋之傅母所作。《新序·节士篇》云:“宣公之子,伋也,寿也,朔也。伋,前母子也。寿与朔,后母子也。寿之母与朔谋,欲杀太子伋而立寿也;使人与伋乘舟于河中,将沉而杀之。寿知不能止也,固与之同舟,舟人不能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二子乘舟》之诗也。”此可作为《二子乘舟》诗本事读。刘向习《鲁诗》,兼用《韩诗》,此今文家说,较古文毛氏《序》、《传》为合。诗作于二子生前,傅母忧虑之词;非作于二子死后,国人哀悼之词也。诗义自明。毛奇龄《国风省篇》疑此诗与伋、寿二子无涉,胡承拱《后笺》驳之,当已
本书除“绪论”、“综论”外,分三个篇章,分别讨论了魏晋、南北朝、唐代经济、政治、军事及思想学术等问题,提出或解决了魏晋隋唐时期许多前人鲜及的重大问题。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理论性概括,于作者中国古代分期魏晋封建论有详尽的论证。
本书以明万历二十七年刻本《齐云山志》为底本,以明末重印本、清康熙五年本、清道光十年本为补校本。补录内容原则上以抢先发售著录的版本为底本,以其后版本为参校本。另外,附录一之嘉靖版《齐云山志》,录自天一阁博物馆藏本。附录二之《齐云山桃源洞天志》,以清道光十三年刻本为底本,参校以各版本之《齐云山志》。本书的整理出版,不利于该山志的利用和传播,更有利于深入研究齐云山的地方文化。
本书是目前我国部关于口述史学的专著,既系统地介绍了口述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也比较全面地综述了中国及世界十三个国家口述史学的发展概况,并讨论了口述史学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其中外国口述史学及有关专题,系邀国外口述史专家共同完成,具有性。书中附有口述历史项目作业程序表,法律受权书范例,丰富的参考文献和外口述史学刊物、机构、网络资源、书介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一本实用的口述史学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