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六国后,嬴政面临着怎样的千古难题?旧制度为什么无法搞定新的欲望问题?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没杀刘邦?刘邦军事崛起的真正秘密是什么?为什么千百年来只有韩信的“背水一战”成功了?……楚汉争霸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中 璀璨的一颗珍珠。自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一统天下,神州大地上群雄并起,色彩纷呈,高潮迭起。无数英雄豪杰蜂拥而至,奋战过百年之余烈,在秦末的这把大火点燃下,燃烧得热热烈烈、通通透透。自此,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延续四百多年。这八年时间,可谓中国古代史中 为精彩的八年。
“宅兹中国”,语出《何尊铭》。“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这一国宝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刻有长达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王城的重要历史事件。全文如下:“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达文王,肆文王受兹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牧民。”宅,居住的意思。 “中国”这个名词,是每一个中国人所熟知习用的,但是真正问起这个名词的含义,相信很多人都不容易表述清楚。而随着对“中国”这个名词的思考,便会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谁是东方?何谓“中华”?“中国”意识从什么时候凸显?“汉族”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如何从历史与现实中界定“中国”?中国会否在亚洲中“消融”……学者葛
十五年前,文学青年张宏杰将历史散文《无处收留:吴三桂》投入邮筒,信封上的地址是“上海市巨鹿路675号《收获》杂志社”。从此,这篇作品开始了漫长的“退稿—投给下一本杂志”的循环,五年之后,才获发表。这是张宏杰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此后的作品,大都保持着此文所确立的纵横捭阖、杂糅各种文体的“合金体写作”特色。 2000年1月,张宏杰出版了本书《千年悖论》。本书是《千年悖论》的大幅增补版。除了原有的“合金体”散文,如写曾国藩、慈禧、袁世凯、朱元璋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文字之外,张宏杰还敞开心扉,回顾了自己的投稿生涯以及不同阶段的生命体悟,畅叙对自我、欲望、爱情、记忆等的看法,同时披露了数枚此前从未示人的童年和文学青年时期的照片。
......
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的一项分支学科,它和其它分支学科一样,都在起步阶段。 从60年代起,吴怀祺同志就有志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十余年以后,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的研究生,提出了关于郑樵的研究,就表现出他对史学思想史特殊兴趣,1992年,他的《宋代史学思想史》出版了,这是他在这方面最初成果,现在,他又写出了《中国史学思想史》,论述了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和有关各时期的不同特点,论述了史学和经学、玄学、理学、事功之学、经世之学、实学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近代史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本书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重要著作。全书共分二编和三个附录。编讲述史学理论,着重阐明历史与编年史、自然史与历史的不同,有二章专门论述“假历史”、“历史哲学”,还讲了“历史的人性”,“历史的选材与分期”以及“专门史的差别与划分”。第二编叙述史学史,分别论述了希腊罗马史学、中世纪的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启蒙运动的史学、浪漫主义的史学、实证主义的史学等。
《汤因比论汤因比》是在汤因比与厄本的广播对话记录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由于意识形态上的隔阂和认识上的片面,汤因比对战后东欧、前苏联以及中国的某些看法未免失之偏颇,但汤因比对历史本质的认识、研究历史的方法以及他的一些见解,确实发人深省。1972—1973年间,英国“自由欧洲”电台播出了一组广播对话节目。对话双方,一位是电台播音员厄本,另一位便是被誉为“国际性智者”的历史家汤因比。对话以生动的言辞、敏感的话题、独到的见地,谈古论今,纵论时势,引起当时世界各地关注。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英文版初版于1974年。黄仁宇先生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先生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了全面说明的头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本册讲述了中国 数学家、 院士吴文俊为做好数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下“笨功夫”,并成功提出“吴方法”的故事。 吴文俊提出的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原理的方法, 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被 广泛认可。他也是 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奋斗者”、“人民科学家”称号获得者。绘本画面精致细腻,情节连贯真实,用简洁的语言将细节刻画入微, 感染力与说服力,科学家的事迹具有鼓舞广大青少年相信自我,敢想敢拼的力量,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丛书《科学家精神画传》是一套普及、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精品绘本,共30册,已经荣获2024年 出版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本书讲述了 院士、核物理学家王承书为祖国发展而隐姓埋名、不计个人得失的故事。王承书是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也是“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的提出者。绘本画面设计别具匠心,图画精致真实,语言简洁明了,故事情节连贯流畅,生动立体的人物刻画使科学家的形象深入人心,具有吸引广大青少年向科学家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魅力。
本书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研究主要趋势》系列丛书(Alain Trends of Research in the Social andHuman Sciences)的第三卷,后以Main Trends in History为题出版单行本。作者为英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作者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各国历史研究的主流和新趋势作了系统、全面、详细的阐释和分析。本书取材广博,评论公允,被欧美大学列为史学史研究的参考书。
本书讲述了 院士、核物理学家朱光亚研制中国核 的艰辛历程。 中国 、氢弹、空投航弹、地下核试验等重要试验都有朱光亚的身影,他将中国的核 作为其毕生事业, 终成为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科技众帅之帅”。绘本画面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立体,能通过具体事件展现科学家的敢想敢拼的精神,具有深切的感染力与说服力,能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正面的精神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