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说唐:长恨歌(全2册)》从一个普通的王子到君临天下的帝王,唐玄宗李隆基走向皇位的过程,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也让他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可以说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而在谋取皇位的过程中,李隆基身边聚集了不少的人才,这些人才是他政变过程中的功臣。现在李隆基当上皇帝了,他会怎样对待这些功臣呢? 事实上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没有像刘邦做得那么,但还是显示了一定的威力。但我们也会发现一个问题,在唐玄宗处理功臣了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一个人的影子,这个人就是姚崇。姚崇作为久负盛名的大臣,为什么背后会有一些小人行径的举动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姚崇真的是一个小人吗? 唐玄宗对待功臣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功臣一个个都遭遇了不好的下场。在玄宗处理功臣的
本书采用图说的形式介绍了封建王朝的学府、我国的古建筑国子监,讲述了国子监历史、构成与功用,以及国子监里的古代名人轶事,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一本国子监文化的旅游向导。
本书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史学论文写作》是在编者们长期的教学心得基础上,依据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吸取、参考学界研究成果编撰而成。教材从史学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入手,内容涵盖毕业论文的类型、基本格式、选题、资料收集、构思、论证及其答辩等基本环节。教材尽量避免现有同类教材框架雷同、知识更新缓慢、模式陈旧等缺陷和不足,力足灵活安排体例,力求贴近学生实际。
大家都愿意侃历史,而且抡圆了侃,但真正乐意坐下来琢磨琢磨的却不多。历史看来真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回头率很高!)是个人都想去打扮打扮她,不仅打扮,现在的架势几乎是要给她整容而且换心换肺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来侃历史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历史还是有市场的,因为有人乐意听才激发出一拨又一拨人的侃兴。可惜我们那些历史学家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会坐在家里抱怨历史已经被“侃家”们糟蹋完了,却依然一门心思只顾写他们一本正经,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才看得懂的学术论文。其实,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的人也同样可以侃,只要能侃得深入浅出,侃出学问侃出思想,也许同样会有人特别是普通人乐意看的。十几年前,当我刚刚知道什么叫做历史研究的时候,我写出了薄薄的一本非常幼稚的小册子,我在
本书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有人说,此时最适宜为20世纪的人文中国“结账”;也有人说,现在最应该为20世纪的知识大众“招魂”……然而,我们却不禁要自问:我们究竟要何为?我们究竟能何为?在这里,我们想说的和所能做的只是要对20世纪中国所走过的历程作一回顾,对人文中国的发展作一概括,阐释其文化精神的内涵。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丛书。我们的宗旨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20世纪,面向21世纪,将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熔于一炉,使历史总结与展望未来相得益彰。我们将努力使学术问题大众化,追求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力求做到意新文美。
《通鉴胡注表微》是陈先生“学识的记里碑”,某种程度上是其史学的综合性总结之作。全书辑胡注精语七百数十条,引证书籍二百五十余种。体式首引《通鉴》原文,退一格排胡注(第七篇取材于《通鉴释义辩误》,故皆是《辩误》之文),再退一格为“发微”。(此为陈先生创例,原为刘乃和《三国演义中征》而设,参刘氏《重读 札记》,见《励耘承学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而首十篇史法,后十篇史事的格局,则得自早年对赵翼《二十二史扎记》的体会:陈先生曾将《札记》分诉为“史法”、“史事”两大类研读(参陈乐素撰《陈垣》,见《中国史学家评传》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至于各篇宗旨,陈先生于篇前小序皆有明文抉发,幸勿忽焉。
游戏与娱乐,均为游乐之事。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游戏娱乐(精)》介绍了多种娱乐形式的起源演变,既有中国传统的围棋、象棋、麻将、杂耍、兽戏、禽戏、戏剧等,也有新兴的娱乐形式如电影,尤其对中国传统的娱乐形式进行了细致考证。对游艺之历史做了一次全面梳理,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各种娱乐形式的来源演变,增加知识性,同时附带的掌故逸闻更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继续整理、编目,作了大量工作。国家图书馆的这批敦煌遗书,部分曾以缩微胶卷的形式公布,但缩微胶卷有不少不足之处;部分从未公布,不为人们所知。今天全部公之于众,给世界文献宝库增添新内容,意义非同寻常。 新中国成立后,1982年,国家制定古籍整理规划,大规模、有计划地对中国古籍进行全面评估,制定规划。佛教、道教古籍也在规划之内。先着手编订《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上编。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一万多号敦煌遗书中,绝大多数为佛教典籍(汉文以外,尚有藏文等其他文种),有很多为历代藏经所未收。《中华
山核桃的把玩与收藏由来已久,特别是京城及其周边地区尤为普遍。山核桃为民间普遍喜好之物,其把玩技艺是经民间口授心摹而延续下来的。本书作者以10多年的经验,加上与民间人土的切磋,整理出来的书稿。以通俗的语言配以精美的图片,向读者介绍了山核桃的选择、加工、把玩、保养、价格等诸多方面。本书极具实用价值。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积累而成,系统研究了司马迁其人,史记的成书和对后世的影响。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采用图说的形式介绍了封建王朝的学府、我国的古建筑国子监,讲述了国子监历史、构成与功用,以及国子监里的古代名人轶事,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一本国子监文化的旅游向导。
这是一部人类文化学方面的经典之作。克里斯多佛.威尔斯运用了的科学方式,诠释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整个情况对人类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和其他生物之间有所差异的一个神话般精彩的解释。同时他也面对了许多生物学中最有趣的问题:我们正在演化成为什么东西吗?我们在一千年以后将会变成什么模样呢?这些问题悬而未决,但总是可以让人脑力激荡、吃惊不已!作者以清晰的思路,优雅的文笔,欲以证实我这一“智人”物种不仅仍然持续的深化,而且正在加速进行。人类到底会往什么方向演化?书中相当深刻而有说服力地将答案小心铺陈,书写出一切细节。
王国维是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学家、古史地学家、文艺理论家。王国维对古史、古典文学、中国戏曲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突显了他的国学底蕴之深厚。 今天我们重温大师的遗著,领略大师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感悟大师精深的学术思想,享受大师特有的研究成果,不能不发自肺腑地感慨:听君一席语,胜读十年书啊!
在元代卷《题记》中谈到明代前期与元代应作为一个时期看待,就是说,明代史学思想虽作为一卷,但明前期与后期差别很大。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老时期,“我们说它衰老,不说它是解体,而是说它已经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但生命力还是有的,甚至还相当顽强。这种特点反映在史学上,一方面是因循保守气息的充斥,另一方面,是反映时代抗议精神的作品在不断地问世”。也正是这样基本特点,决定了有明一代史学的风貌。 明后期的史学,为明末清初史学思想大升华作了铺垫。有明一代的学术、学风也存在问题,顾炎武批评相关凌厉。从整体上说,相当于其他朝代,明代史学思想缺少力度,其弊也“浮”。 本卷写出有明一代的史学发展走势,而落墨的重点在阐述明代后期的启蒙思潮、纪世思潮、黜虚征实思潮、潮涨潮落,景象万千。
《柏杨曰(全3册)》为上中下三册。《柏杨曰(全3册)》是台湾柏杨先生在《柏杨版资治通鉴》的基础上,耗费五年时间编撰而成,可谓是《柏杨版资治通鉴》的精炼版。柏杨的历史著作向来被视作“中国历史的枕边书”,因其亲切、生动,同时又不乏真知灼见,本书是作者《中国人史纲》之外的又一部史学经典著作。
本书共十二章。章为引论。第二章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的认识。第三章剖析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观念,驳斥西方学者的错误认识。第四、五、六、七章对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的误解做了进一步的反击;第八章旁征博引的阐述了中国史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第九章公正的支出中国史学的缺陷和应该向西方学习之处;第十章陈述了西方史学面临的危机以及应用比较史学的可能性;第十一章总结了建立世界新史学的方法;第十二章为结语。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讲述了关于世纪前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三位同窗好友的故事,收录了1937年美国水兵镜头中的烟台的照片,记录了胡适与大使馆的女主人的一段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