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剑桥中国秦汉史》的后续研究成果,是对以往中国秦汉史研究的有益补充。与《剑桥中国秦汉史》不同的是,本书并没有按照秦汉历史脉络进行论述,而是主要利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考古资料,从广义的政治文化史角度,分 考古 行政 技术 辞章 四部分对秦汉史中的墓葬、城市生活、出土医术、阴阳五行等议题做了颇具新意的专题研究。 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戴梅可,与英国著名汉学家鲁惟一召集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的学者,通过跨文化比较以及对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仔细考察,就以前相对研究较少的领域,诸如性别、科学史和辞章文体等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同时也对相对成熟的佛教、道教、法律研究和社会史等领域做了不同于以往的论述。
本书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结合商鞅变法的大时代及其基本内容,对商鞅变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共分四编: “变因”篇探讨了商鞅变法的基础和大小环境,重点分析了社会变革的实现路径;“变革”篇探讨了商鞅变法的具体变革,分析了商鞅变法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深度变革;“变果”篇研究了商鞅变法取得的成果;“同变”篇讨论了商鞅变法在当代中国变革的过程中的借鉴意义,分析了中国当代实现同权革命的现实可能及其路径。
内容简介
无
《西汉政区地理(精)》是葛剑雄的博士论文,198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周振鹤是新中国首批两个文科博士之一,该书是他的成名著作,也是其学术的奠基之作,也开启了历史政区地理研究的先河,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后在周振鹤的带领下,历史政区地理的研究成果迭出,形成历史地理的重要分支――历史政区地理。 全书共分三篇篇共十五章,全面研究了西汉一代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上篇为高帝十王国政区沿革,下篇为高帝十五郡及武帝新开郡政区沿革,附篇是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在中国古代,君臣关系处于治理体系的中心,而诏策与奏疏则是治理能力优劣的集中反映。本书的研究向人们展示出汉代诏策、奏疏的生动面貌与独特地位: 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彩、文笔雄健典雅。这是中国诏策与奏疏走向成熟定型的时代,为后世君臣的交流与互动确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首先,汉代的诏策奏疏或可成为当代中国如何审时度势吸取外来先进文化与传统优秀文化的典范。汉代吸取秦代唯法至上、独尊的治理方式,在早期试行了休养生息、谦和守成的“黄老之治”,造成了文景之治的一度繁荣,但是董仲舒看出了其中蕴藏的与高度中央集权相悖的文化危机,汉武帝采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尚法尊儒”并稳定2000年之久的文化格局与治理方式。其次,汉代的诏策奏疏可为中国当代边患的“战”、“和”互补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断代史的部。本书初版于1941年,后多次重版,是研究上古先秦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与吕著其他各部断代史一样,本书也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为社会经济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 本史作始于一九二六年,中更丧乱,稿凡再毁,故前后乃至三纂。每纂皆欲于前史旧例有所刷新,然终不能尽。垂老又加刊改,前后盖五十年矣。兹标举体例于左:
本书为《剑桥中国秦汉史》的后续研究成果,是对以往中国秦汉史研究的有益补充。与《剑桥中国秦汉史》不同的是,本书并没有按照秦汉历史脉络进行论述,而是主要利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考古资料,从广义的政治文化史角度,分“考古”“行政”“技术”“辞章”四部分对秦汉史中的墓葬、城市生活、出土医术、阴阳五行等议题做了颇具新意的专题研究。 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戴梅可,与英国 汉学家鲁惟一召集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的学者,通过跨文化比较以及对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仔细考察,就以前较为薄弱的领域,诸如性别、科学史和辞章文体等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同时也对相对成熟的 、 、法律研究和社会史等领域做了不同于以往的论述。
地湾简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而获得的简牍材料,是肩水候官的各种原始文书档案,记录了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典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情况,如日常勤务的日迹记录、邮件传递记录、守御器簿、戍卒被兵簿、钱出入簿、吏受奉名籍、谷出入簿、吏卒廪名籍、出入关的记录等等,为研究汉代的社会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与居延简、金关简、悬泉简等,共同构成了西北汉简的资料宝库。《地湾汉简》包括这批竹简的原大彩色图版、红外线图版、简牍释文、记录发掘经过和遗址情况的发掘日记及简牍形制尺寸表。
地湾简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而获得的简牍材料,是肩水候官的各种原始文书档案,记录了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典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情况,如日常勤务的日迹记录、邮件传递记录、守御器簿、戍卒被兵簿、钱出入簿、吏受奉名籍、谷出入簿、吏卒廪名籍、出入关的记录等等,为研究汉代的社会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与居延简、金关简、悬泉简等,共同构成了西北汉简的资料宝库。《地湾汉简》包括这批竹简的原大彩色图版、红外线图版、简牍释文、记录发掘经过和遗址情况的发掘日记及简牍形制尺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