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前夜 系列共计4卷,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四次结束漫长分裂时期、引领大统一的王朝统一的全过程,分别是《统一的前夜: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的前夜:司马氏鲸吞三国》《统一的前夜:隋文帝兼并南北朝》《统一的前夜:忽必烈吸纳江南》。其中 秦始皇横扫六国 ,突出秦始皇时期的秦国用了10年时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期间也铺垫了六代先王的努力和商鞅变法对后来完成统一的重要性。 司马氏鲸吞三国 ,突出司马懿如何忍辱负重从魏国成功翻身,其儿孙在其影响下一步步获得魏国的管理权,并先后灭掉蜀汉和吴国,统一全国的过程。 隋文帝兼并南北朝 ,突出杨坚利用机会,获得北朝的控制权之后,先灭北齐,再南下灭南陈,并让分裂数百年的大中华重归一统的过程。 忽必烈吸纳江南 ,突出忽必烈在艰难获得蒙古大汗地位并稳定后方的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全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海陆空军的作战情况、战场史料,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军队在陆海空三方面对日本侵略的抵抗情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一)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方针与计划部署;(二)卢沟桥事变、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长沙会战(第一、二、三次)、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四)封锁江阴要塞、粤海军抗战、长江布雷作战、海军抗战纪实;(五)空军抗战概要,中苏中美联合抗日经过,空军常德、中原、长沙、衡阳、桂柳、湘西会战经过。另附抗战时期中国军队陆军序列表。
《汪伪政权全史》(全三册)是***完整呈现汪伪政权历史的著作,曾于200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由著名历史学家余子道教授担任主编,余子道教授与复旦大学历史系从事中国近现代研究的曹振威教授、石源华教授、张云教授共同编写。全书100多万字,史料详实,全面讲述了汪伪政权的来龙去脉,抗战前期日军在华策划汉奸政权的阴谋,揭露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及对汪伪的操纵利用,抨击汪伪的投降主义理念及他们的卖国行径,分析汪伪政府以军事镇压和政治欺骗来维持反动统治的史实,具体剖析了汪伪政权的政治军事体制、地方政权体制、警政体制和军队、特工等的组建与活动。此次再版,作者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订,补充了蕞新研究成果。
顾维钧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之邀,参加该大学的 口述历史计划 ,先后有五位学者根据顾维钧先生口述,并利用他保存多年的日记、会谈记录、信函文件、电报档案,进行整理,编撰回忆录,历时17年始得完成,总计11000余页。 顾维钧是民国至1960年代国际国内重大政治外交事件的亲历者或见证人,这部回忆录记录了那个长时段的历史、人物、事件等,披露了不少鲜为外人所知的背景和内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尤其是外交史的重要*手资料。 这部回忆录用英文写成,由顾维钧先生赠送给哥伦比亚大学保存。经其本人欣然同意,在邓颖超和廖承志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委托天津编译中心翻译,由中华书局完成出版。限于当时的翻译和出版条件,回忆录翻译完一册,出版一册,1983年出版*册,1994年出版第十三册。近年,应作者和译者方的
《中华民国史》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兴亡的历史长卷。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有关地方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国内收藏的大量民国书籍报刊,还广泛参考了台湾地区和国外出版的相关资料、著作、文章,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原民国历史的本来面目。该部分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 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的历史时段,每卷后附本卷人名索引、征引文献。
抗日战争档案汇编 丛书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由国家档案局组织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编纂出版的系列图书。《庆阳市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为该丛书中的一部,全书选取1936年至1946年间的抗战档案,内容主要集中在抗战宣传、抗敌出征、优待抗属、防空防特四个方面,是全面、立体反映抗战历史全貌的宝贵史料。
南京大屠杀是关系到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一页。本书为增订版,吸纳了近三年间的研究成果,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超越了谴责侵略、追究暴行的层面,除对南京大屠杀中的相关群体、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战争对人性的影响、战争国际法、战争暴行的比较研究、南京大屠杀在人类共同历史中的地位、对战争责任与战后责任的思考、战争后遗症的治疗、大屠杀期间的粮食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外,并依据英文、德文、日文等新史料,对南京大屠杀期间公私财产损失和南京大屠杀的日方视角作了精深研究。本书以中方、美方、德方、日方等多国史料相互对照,互相印证,并以大量历史图片和表格等在同一时空再现历史场景,视角多元,方法科学,论述严谨,富于思辨深度,构建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建立起了跨越国界的历史认识,本书
.........
上海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城市,工人阶级大本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段,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其特点可用 闳、深、雄、奇 四个字概括。本书遴选了近年来在《档案春秋》杂志刊登的红色题材文章,汇集成上、中、下三册,分为说人、叙事、说物三个主题,内容主要聚焦建党时期和中共中央在沪期间,追忆建党先驱、体现先烈的情感世界、展现革命者之间的深厚情谊、反映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 其中吸收了不少近年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归集了部分亲见、亲闻、亲历者的回忆记录,不乏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全书选配图片近三百幅,图文并茂,以人示范、以事寄情、以物证史,助力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厚植人民心中。
抗日战争档案汇编 丛书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由国家档案局组织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编纂出版的系列图书。《桐乡市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为该丛书中的一部,全书选取桐乡市档案馆藏1943年至1947年间的百余件抗战档案,内容主要集中在抗敌军情战报、受降缮后措施、伤亡损失调查三个方面,展现了桐乡民众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投身抗日救亡伟大运动的壮举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就馆藏历史档案中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资料编辑而成的一套综合性档案资料汇编。本书反映的是1945 1949年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的内容,是研究中华民国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册为第五辑第三编的军事分册。全书分为四个部份:[一]军事行政制度;[二]反共军事措施;[三]战区受降与抢占胜利果实;[四]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及其溃败。以上档案资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的军事组织概况及其反共措旋,以及战区受降经过;此外,也反映了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一些情况。
《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上中下)》 书稿全面反映了自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止的四川抗战历史,讴歌了四川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积极贡献,突出了四川作为战时大后方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对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四川、西康地区抗战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抗战》三日刊,邹韬奋主编,1937年8月19日在上海创刊。因主张 团结、民主、进步、抗战到底 ,受上海租界当局的干扰,曾一度改名《抵抗》,第30期起迁汉口出版。出版至1938年7月3日止,共出86期。之后与《全民周刊》合并,改出《全民抗战》三日刊。《抗战》三日刊,分析和报道与抗战有关的国内国际形势,反映大众在抗战期间的迫切要求。这份刊物战斗性极强,在当时爱国读者中的影响巨大。
本书由民国外交史研究专家石源华教授历时三十多年精心撰述,是一部全面观照中国近现代外交的权威之作。全书共五编,聚焦于中华民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历史过程,对民国外交史上的重要问题、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外交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深入的阐释。本书特别关注列强在华势力的升涨降落、主要交涉对手和内容的变换等重要因素影响,提出了 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V形轨迹 弱国外交的 搁置外交 周边外交 等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概念和观点。本书初版后曾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被海内外学界公认为该领域的扛鼎之作。此修订版对前版书中的一些概念、提法和绪论等进行了小幅修订。本书的出版,将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外交部门等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选辑档案639题,1379件,着重选编北洋政府时期(1912 1927)的政治制度、政权易变、政治事件以及政策、法令、条款、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