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全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海陆空军的作战情况、战场史料,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军队在陆海空三方面对日本侵略的抵抗情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一)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方针与计划部署;(二)卢沟桥事变、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长沙会战(第一、二、三次)、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四)封锁江阴要塞、粤海军抗战、长江布雷作战、海军抗战纪实;(五)空军抗战概要,中苏中美联合抗日经过,空军常德、中原、长沙、衡阳、桂柳、湘西会战经过。另附抗战时期中国军队陆军序列表。
《中国抗日战争史》(全八卷)是一部大型抗日战争通史著作,全面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全书分为8个专题,即局部抗战、战时军事、战时政治、战时军队、战时外交、战时经济与社会、伪政权与沦陷区以及战后处置与战争遗留问题。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书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考察抗日战争,强调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影响和巨大意义,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 ;突破了以往在研究过程中将抗日战争历史作为单纯的战争历史来研究的局限,而将其作为中国近代史中重要的历史阶段来把握,将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世界的大环境和战后的长时段中进行考察,从而使读者对抗战有更全面的了解、更深入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
蒋介石为什么失去大陆?传统的观点包括:腐败论、内斗论、民心向背论、经济崩溃论等等。实际上,这些观点大都经不起严格的推敲。一个刚刚领导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政权,在其民众拥护度最高的时候迅速坠落,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就将自己执政20年积累的资源挥霍一空,这在中外历史中都非常罕见。本书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层面,以国民党的视角回顾这段历史,探寻国民党失败的真正原因。本书视角新颖独特,以全新的思路解读重大历史事件,剖骨剔肉的分析直指核心,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观点犀利且颇具颠覆性,对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内容的描述非常精彩,可读性强。本书引用史料丰富,很多史料皆首次披露,鲜为人知但非常震撼。作者一改传统堆砌史料的沉闷文风,行文深入浅出、生动风趣,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的历史背景及具体情况,以及新中国为应对封锁禁运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并分析了封锁禁运对中国之后经济社会的影响。从中能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冷战”背景下新中国对外交往之不易,而且能够从后发国家今昔国际贸易应对能力比较中得到启迪,即后发国家的自主能力是能否较好应对国际争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