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拥有着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明,也是一片时常被战火和纷争阻隔的神秘土地。在山呼海啸般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文化、习俗的高压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如何在夹缝中维系日常生活?他们的人生如何被时代左右?他们如何看待那些改写历史和命运的重大事件?在性别 不平等的国度,女人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她们的人生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性别?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存现状?带着诸多好奇和疑惑,作者姚璐用四年时间(2016—2020),克服各种困难,独自前往几乎所有的中东 ——伊朗、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同时她以女性身份的便利,以“沙发客”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深入31个陌生的中东家庭内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她得以与当地的许多女性密切地相处、交流。经过四年扎实的旅行
历史学家只能等待重大事件发生后再去记录,但技术早已为重大事件在什么时间以怎样的形式发生埋下了伏笔。本书以技术驱动为视角,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筛选出14个关键历史时刻,洞察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命运走向:——弩,如何扣动了中国大一统的扳机?——圣本笃会与现代资本主义有何关系?——如何看待技术型制度与信念型制度间的差异?——为什么说火枪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历史走向?——为什么工业革命独独发生于英国?为什么“光荣革命”的意义不只是立宪革命,更是一场“技术革命”与“资本革命”?——铁路的发明跟威权政府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机枪的发明如何让20世纪世界格局重新洗牌?——核武器的发明如何改变“国家工厂”的模型?——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机器取代了传统的基因进化,是人类进化的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是300万粉丝大号“混子曰”创始人陈磊(笔名:二混子)继《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后推出的全新力作,看半小时漫画,通五千年历史,脉络无比清晰,看完就能倒背。其实是一本严谨的极简世界史。仅仅通过手绘和段子,二混子就捋出清晰的历史大脉络:简到崩溃的极简欧洲史、美国往事三部曲、一口气就能读完的日本史、肌肉猛男斯巴达300勇士、酷炫无比的加勒比海盗……掀开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略去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每一页都有历史段子,每三秒让你笑翻一次,而二混子手绘的历史人物则是又贱又蠢萌:亚历山大、恺撒、君士坦丁、查理曼大帝、华盛顿、林肯、拿破仑、明治天皇,全都和你我一样,有优点和缺陷,有朋友和敌人,他们在历史关键节点迸发出的惊人能量铸就了五千年的精彩世界史。而你在笑出
《艺术的故事》姊妹篇,贡布里希毕生珍爱的小书。1936年,贡布里希26岁,刚刚博士毕业,在因缘巧合之下完成这本书(并趁机迷住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当他晚年重新拿起这本书翻阅的时候,仍旧自豪地说:“我觉得,它真的挺好的。” 一部经久不衰的成功著作,被译为18种语言,畅销80年。《世界小史》出版之后反响非常好,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一共被翻译为18种语言。贡布里希每次都会非常认真地听取翻译者的看法,并兴致勃勃地给不同国家的读者编排不同的版本。2016年是本书出版80周年,如果贡布里希能在生前看到中文版和英文版,想必会有同样的兴致,来跟使用这两种语言的读者对话。 永远期待美好的未来。本书曾因内容过于“和平主义”,被纳粹查禁。在贡布里希看来,历史是一条长河,每个人都是浪花里的小水滴,在时间之流中,流向
从地球的诞生一直讲到*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赫伯特 乔治 威尔斯再现了人类文明波澜壮阔的历程。威尔斯抛弃了堆积枯燥的史料,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将冗长繁杂的历史简化精炼,简洁明了、脉络清晰地再现了世界历史图卷。 威尔斯写作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太过忙碌的读者 刷新和修复自己对人类伟大冒险的或已褪色或支离破碎的概念 ,因此, 这是一本经过全新规划编写而成的更加概括的历史 。 只需一个晚上,读者便能在威尔斯如小说般的轻快笔调中,读完这本世界史经典。
这是一本想了解科学史的人不能不读的难得佳作。我们可以通过作者通俗而不失生动的叙事,认识那个天才成群结队的时代,认识科学与现代世界的关联,认识人类世界的科学史。这是历史上首度透过科学社群的集体力量寻找描述宇宙的简洁的数学形式。作者认为,他们努力的成果,永远改变了人看待自己和自身地位的方式。本书结合历史和科学,描绘一幅引人入胜的科学家群像,他们所揭示的答案在今日仍旧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关键。
我们生活在这片名为“亚洲”的地域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体的,为什么分成亚、欧两大洲?分界的依据又是什么?从欧洲人命名“亚细亚”,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亚洲人”,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曲折?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告诉我们:古地图是探索亚洲形成史和反思现代性的关键一环。在新作《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中,他借由百余幅珍贵的古地图材料,描摹了亚洲(及中国)在地图上出现、发展、变化、定型的过程,同时观察了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权力结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领土国家——在地图上的呈现与表达。地图的演进,是否真的朝向科学?殖民主义语境下的“发现”,究竟是 “发展”还是掠夺?研究和思考“亚洲反题”,能为现代带来何种新的可能?以古代地图为视觉材料,本书通过看图、说图,走
为什么说发展是一道窄门?为什么说世俗化是民主制也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什么那些新兴国家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失败?本书以作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十年游历见闻为基础,以世界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为主线,以观察世界、总结发展经验为归旨,通过讲述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考这些国家传统与改革、贸易全球化、世俗化与发展等问题,分析这些国家长期处于不发达境遇的原因,映照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和道路探索的不容易,并从经验教训的角度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思考和镜鉴。本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审视视角,突破一直以来向发达经济体探索学习的思维,转而关注新兴欠发达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新维度。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灾难性的时代。”这种过时而不可信的说法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提及中世纪,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依旧是“黑暗”“落后”这样悲惨的印象。但实际上,中世纪并不是一个粗野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甚至是有着种种进步的时代。 本书正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远望早期的社会动荡、帝国分崩,俯瞰中期的人口增长、城市发展,近观晚期的灾难和裂变,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中世纪。书中还添加了不少关于拜占庭的内容,形成了更为完整的中世纪发展历史。 作为一部经典著作,本书旨在重点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帮助人们理解中世纪人是如何建造他们的世界,理解并改变这个世界的。
在大众视野里,弗吉尼亚·伍尔夫常常要么是一个性冷淡的脆弱女作家,要么是一个远离真实世界、矫揉造作的唯美主义者。林德尔·戈登通过伍尔夫的小说作品以及日记和书信重构出这样一个伍尔夫:她是强健的步行爱好者,努力工作的职业作家,更是“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探索“人类处境的千奇百怪”。林德尔·戈登想要呈现的并非常规的线性传记叙事,而是在真实性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详尽地追踪记忆和想象在伍尔夫一生中的持续流动。戈登同时论证了这种传记方法正是伍尔夫的发明,也曾由她实践,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重视无名者的历史观。原书最初出版于1984年,2006年戈登在新材料的基础上,从新世纪的女性主义视角做了修订。本书译自2006年修订版。
1800年以来,英国作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兴起之后,许多主要大国——特别是非西方传统大国——普遍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危机,而后又普遍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重生或国家再造的过程。本书试图解释这些国家在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的冲击之下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变迁,理解这些变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本书用五章内容,阐述了英国兴起之后大国发展可能面临的五个阶段,即危机、困境、转型、崛起与领先,通过对具体大国案例的分析解读,构建了一个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的崭新理论框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与很强的现实意义。英国和西方兴起之后,为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都无一例外地陷入重大政治危机?何为传统大国的现代转型难题,大国转型究竟难在哪儿?为什么有的大国崛起导致了战争,而有的却能维系和平?中美之间会爆发剧烈冲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