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通史》以其洋洋洒洒达700 页之多的文字篇幅,完成了一个全面、扎实的基础性知识工程,这对了解阿拉伯世界其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部通史的主要内容结构中,包括了讲述阿拉伯人的祖先,阿拉伯人的先知的出现和教的兴起,以及早期的哈里发制度。然后,通史追溯了教势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扩张的过程:他们穿过北非,进入伊比利亚半岛,跨越比利牛斯山脉,再北上至西部法兰西的普瓦蒂埃,北部到达拜占廷帝国的安纳托利亚,向东则进入中国的西部地区。通史记录了伍麦叶王朝(公元661—750 年)和阿巴斯王朝( 公元750 一1258 年) 这两个阿拉伯中央帝国的兴衰始末,二者曾分别定都于大马士革和巴格达,后者直到被蒙古的旭烈兀所率领的铁骑攻陷后而遭到毁坏。通史讲述了阿拉伯文明全盛时期的故事,还有它对欧洲文艺复兴所作的巨大
中国和日本是一水之隔的近邻,双方的交往源远流长。在历时悠久的中日关系史中,经济贯穿始终,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正因此,学界重视对两国经济关系的研究,并有丰硕成果问世,然多从一个侧面,某个历史阶段人手,或于研究全面的中日关系史时有所涉及。《东方文化集成:中日经济关系史》尝试探索自上古迄今两国经济关系曲折发展的全过程。经济与政治、文化乃至军事之间,是相互关联和互动的有机整体。著者希望通过探究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各自国情、方针、政策、措施等的变化与原因,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都可以受到深刻的启迪。
《丝路的延伸:亚洲海洋历史与文化》是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主编的关于“亚洲海洋历史与文化”的会议论文集,会议已于2015年8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集收录中外专家学者的相关论文约20篇,内容主要围绕古代亚洲的海洋历史与文化展开,包括“海洋亚洲与海上丝路”、“海疆遗产与丝路文化”、“海上网路与海商贸易”、“海外华人与丝路拓展”、“航海技术与丝路变迁”等,尤其关注古代亚洲的海上贸易与航海技术。
本书研究对象是犹太历伟大的学者和史学家约瑟夫斯及其20卷巨著《犹太古史》(The JewishAntiquities)的前半部,即史学家以希伯来为基础改写的犹太古代史。本书作者通过对其中《所罗门传》的文本分析,对比史学家对希伯来中其他重要人物的重新塑造和刻画,并结合作者本人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约瑟夫斯重写的写作目的、文化立场、叙事原则及其语言风格。